<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文化中心广场永昌文化园4号。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4平方米、待改扩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布局馆舍坐南朝北,建筑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造型,整座建筑通高19.6米,最大直径56.6米。1999年9月,保山市博物馆建成并布展开馆。</p> <p class="ql-block">1999年2月1日破土动工,当年9月底落成开馆。时间太仓促了,把保山博物馆设计和建设得太小了,许多东西都无法展示出来。</p><p class="ql-block">新馆座南朝北,面对文化中心广场,与左右两侧同时兴建的是图书馆、市群艺馆共同组成一个“品”字形的建筑群落。馆舍建筑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造形,外表以反映保山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四幅大型浮雕装饰。整座建筑通高19.6米,最大直径56.6米,建筑总面积3224平方米,基建总投资570万元。馆舍内部分上下两层,中间部分为圆形大厅,上有网架玻璃顶以供采光。大厅外侧为连结上下层的环形楼梯,再外侧即为房舍及门道。新馆展出共设7个展厅,“滇西抗战”是其中之一。内设珍贵的图片178幅、较大的实物150多件。全面翔实地介绍了滇西抗战的全貌。此外,“史前文化”、“哀牢文化”、永昌文化”、“历代人物”、“民族文化”、“五十年建设成就”、“自然资源”等专题也各具特色。现已成为保山市对外宣传和旅游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保山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70千米,总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约占92%。截至2022年,保山市辖1个区、1个市、3个县。2022年,保山市世居少数民族13种,是傣泰民族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侨眷、归侨28.9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保山市常住人口为2431211人。</p> <p class="ql-block">2003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0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云南省文物局授予“云南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中文名:保山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文化中心广场永昌文化园4号</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5300 m2</p><p class="ql-block">类别: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4平方米、待改扩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布局馆舍坐南朝北,建筑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造型,整座建筑通高19.6米,最大直径56.6米。设有《史前文化》《哀牢青铜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战》《历代人物》《民族民俗文化》《自然资源》《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等7个特色固定展览。</p><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史前文化》展览主要从距今400—800万年的羊邑古猿、8000—12000年的塘子沟旧石器文化和5000—3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三个板块。</p><p class="ql-block">《哀牢青铜文化》展览古哀牢国历史和出土青铜器两大板块。</p><p class="ql-block">《永昌文化》展览分为历史沿革、历代古城古代墓葬、永昌古道遗存、永昌农牧、永昌文教、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宗教名胜等八个板块。</p><p class="ql-block">《历代人物展》保山自古是中央经略西南边区的军政基地,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很多功绩卓著、名冠四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展览选择介绍了历史上43位著名代表性人物及其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展》保山全市共有少数民族26个、23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6%。展览选择了11个世居民族为展示对象。</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展》展览分植物、动物、矿藏和水生、两栖、爬行动物四大板块向观众展示保山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展》展览以高黎贞山古生物调查、研究成果为内容。</p><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综述</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调查采集、征集、移交、调征和少量捐赠。按类别主要为化石、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书画、金银器、货币、竹木器、牙骨器、文房四宝和少数民族文物等。</p><p class="ql-block">截至2012年末,保山市博物馆有各类馆藏文物621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80件。</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末,保山市博物馆有藏品6882件/套,珍贵文物186件/套。</p><p class="ql-block">藏品保护</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库房,置有较简单的箱、柜、囊、匣、架的保管设备,有专职的藏品管理人员,能采取简单的措施和技术对藏品进行保护管理。</p><p class="ql-block">文化活动和文物保护</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文物普查始于是1981年,作为全云南省的试点,该次普查发现文物点100多处(包括古生物化石点、新石器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驿道、碑刻等),采集征集和试掘出土各类文物613件。在保山市范围内进行文物考古调查20余次,其中有腾冲来风山元明火葬墓群(1985年)、保山汪官营蜀汉墓(1988年)、保山蒲缥塘子沟旧石器遗址、保山清水沟古猿化石出土地、保山白塔元明火葬墓、龙陵大花石新石器遗址(1992年)、保山白塔汉晋砖室墓(1993年)、昌宁大田坝坟岭岗青铜时代墓地(1994年)、腾冲西山坝古城址(1995年)、保山陶官火葬墓(2000年)、保山张家山明代高官户部右侍郎张志淳墓地(2004年)、保山蒲缥蒲阳寺遗址(2004年)、保山诸葛营古城址(2005年)。</p><p class="ql-block">科学研究</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编撰出版了《边陲古道》《保山史前考古》《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哀牢文化论》《哀牢文化研究》《保山博物馆》《保山历史文化名镇(乡)》专集等文物考古与历史文化图书,在云南省内外及本市刊物上发表田野考古报告11篇,调查报告11篇,学术著述61篇。</p><p class="ql-block">交流合作</p><p class="ql-block">2006年3月,保山博物馆与保山市委宣传部、云南黄埔同学会组团赴美进行了“滇西抗战文物”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山市博物馆与三星堆博物馆、凉山州博物馆等馆、所的“南方丝经绸之路青铜文化”展联展活动。</p><p class="ql-block">2011年,保山市博物馆举办了《泰国国际书画院院长李国栋书法艺术国际巡展》。</p><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p><p class="ql-block">2003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保山市博物馆被保山市关心工作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青少年优秀文化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山市博物馆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保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9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7年,保山市博物馆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文物局授予“云南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保山市博物馆管理机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p> <p class="ql-block">保山博物馆于1999年2月1日破土动工,1999年9月底,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前夕落成开馆。</p><p class="ql-block">中文名:保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云南省保山市</p><p class="ql-block">类别: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景点级别:国家二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竣工时间:1999年9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哀牢山,得名于古哀牢国,是古哀牢国东界界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全长约500公里。哀牢山最高峰在新平县水塘镇境内的大磨岩峰,海拔3166米。</p><p class="ql-block">卧佛寺</p><p class="ql-block">卧佛寺,深山藏古寺,云岩山不是很深,距离保山市不过十六七公里,却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藏”了这座国内外都有名的千年古刹:卧佛寺。在保山乃至云南的丛林之中,卧佛寺均称得上“资深长老”。它的修建年代,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大唐开元四年(716),而今又有地方史研究者从《永昌府志》里找出四个字:“建于汉室”。这就将“寺龄”至少前推了500余年。 卧佛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之外的那泓碧池。水清如镜,纤尘不染,四周绿柳如烟,柔枝拂于水面。凝眸浅底,游鱼碎石历历可数,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像被“过滤”了似的,顿生平和清凉之意。踱入山门,院分两进,两厢或为僧舍、为茶室,陈设简朴而整洁,可供游客小憩。院内花木葳蕤,四时不谢,香气宜人! 穿过前院,仰首西望,就可以见到祥云瑞木掩映着的岩石之下,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大殿,匾上书写着“云岩卧佛”四个描金大字。大殿可不是寻常的殿,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洞中石纹盘结,钟乳悬突,布局巧妙,洞殿浑然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构造。佛也不是寻常的佛,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玉佛,身长约6米,体重大于9吨,面东背西,侧卧于壁面石台之上。卧佛寺,造型端庄而不失灵动,仪态安详而不失飘逸。云岩古佛,原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多年前由住持僧些岛延请巧匠三人,花了七年的时间,就着洞中石壁下的一块巨石精心雕琢而成。佛身长三丈,通体饰金,头北足南,一手曲枕耳侧,一手平伸近膝,双目微闭,酣然而卧,神情庄严而安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保山</p><p class="ql-block">太保山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西,或称太保山公园。南面有另一景点——易罗池。东方升腾的朝阳下,保山城的主大街保岫路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钟灵毓秀的太保山之东,保岫路日夜不停地续接着只可感知而不可听视的大山的脉息,大山的脉息是从太保山的层层石阶下喷涌而出的。太保山位于保山城西,海拔2257.3米,与城区的相对高度为580米,明代以前,因山上多松而称为松山,明嘉靖后易名为太保山。明洪武年间,太保山一度被城墙圈到了古城之内,成为了一座城内的山,今天,古代的城墙早已变成了低矮的土垣,但太保山在对古城的守望中依然生机勃勃,已经成为了保山的城市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道人山</p><p class="ql-block">道人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瓦窑镇境内,在“三江并流”南段,巍峨绮丽,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澜沧江奔腾山下,碧罗雪山延绵相连,其清风顶海拔3659.6米,是隆阳区内最高的山峰,是仅次于高黎贡山的保山第二大山峰。</p><p class="ql-block">光尊寺</p><p class="ql-block">光尊寺位于板桥集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在世科村后的五凤朝阳山,系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皮逻阁为祭祀佛教尊神而建,现存建筑多为清朝后期至民国初期重建。唐宋以来便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光尊寺,位于板桥镇世科村东首边一座如馒头状的“五凤山”上。从远处看,其身后是一片鳞次栉比逐级高起的丘陵地带,逶迤苍凉的官坡古驿道在绿荫中时隐时现,攀援而上,直达怒山山脉尾翼,剑指峥嵘巍峨的古代关隘——牛角关。具有一种虎踞龙盘的王者气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馆舍建筑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造型,外表以反映保山历史文化为题材的“九龙传说”、“丝道双虹”、“永昌象耕”、“强渡怒江”四幅大型浮雕装饰。整座建筑通高19.6米,最大直径56.6米,建筑总面积3224平方米,基建总投资570万元。</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设7个展厅、展线总长400余米。展出内容分为“史前文化”、“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战”、“历代人物”、“民族文化”、“五十年建设成就”和“自然资源”共八大专题。</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p><p class="ql-block">全部展览共采用各类文物和自然标本663件(套)、资料图片762幅、绘画图标58幅,以图文物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保山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数万年间的社会发展演变历史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料。</p> <p class="ql-block">2003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0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云南省文物局授予“云南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史前文化》展览主要从距今400—800万年的羊邑古猿、8000—12000年的塘子沟旧石器文化和5000—3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三个板块。</p><p class="ql-block">《哀牢青铜文化》展览古哀牢国历史和出土青铜器两大板块。</p><p class="ql-block">《永昌文化》展览分为历史沿革、历代古城古代墓葬、永昌古道遗存、永昌农牧、永昌文教、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宗教名胜等八个板块。</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展》展览从“修筑滇缅路,建成输血线”“滇西沦陷,惨剧环生”“不畏强暴,奋起抗日”“重组远征军,准备大反攻”“强渡怒江,大举反攻”“光复腾冲”“血战松山”“三攻龙陵”“乘胜追歼,会师芒友”“万众一心,支援抗战”“友军支援,陆空并进”“卫国英烈,水昭万世”等13个版块。</p><p class="ql-block">《历代人物展》保山自古是中央经略西南边区的军政基地,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很多功绩卓著、名冠四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展览选择介绍了历史上43位著名代表性人物及其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展》保山全市共有少数民族26个、23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6%。展览选择了11个世居民族为展示对象。</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展》展览分植物、动物、矿藏和水生、两栖、爬行动物四大板块向观众展示保山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展》展览以高黎贞山古生物调查、研究成果为内容。</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调查采集、征集、移交、调征和少量捐赠。按类别主要为化石、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书画、金银器、货币、竹木器、牙骨器、文房四宝和少数民族文物等。</p><p class="ql-block">截至2012年末,保山市博物馆有各类馆藏文物621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80件。</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末,保山市博物馆有藏品6882件/套,珍贵文物186件/套。</p><p class="ql-block">藏品保护</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库房,置有较简单的箱、柜、囊、匣、架的保管设备,有专职的藏品管理人员,能采取简单的措施和技术对藏品进行保护管理。</p><p class="ql-block">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文物普查始于是1981年,作为全云南省的试点,该次普查发现文物点100多处(包括古生物化石点、新石器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驿道、碑刻等),采集征集和试掘出土各类文物613件。在保山市范围内进行文物考古调查20余次,其中有腾冲来风山元明火葬墓群(1985年)、保山汪官营蜀汉墓(1988年)、保山蒲缥塘子沟旧石器遗址、保山清水沟古猿化石出土地、保山白塔元明火葬墓、龙陵大花石新石器遗址(1992年)、保山白塔汉晋砖室墓(1993年)、昌宁大田坝坟岭岗青铜时代墓地(1994年)、腾冲西山坝古城址(1995年)、保山陶官火葬墓(2000年)、保山张家山明代高官户部右侍郎张志淳墓地(2004年)、保山蒲缥蒲阳寺遗址(2004年)、保山诸葛营古城址(2005年)。</p><p class="ql-block">科学研究</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编撰出版了《边陲古道》《保山史前考古》《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哀牢文化论》《哀牢文化研究》《保山博物馆》《保山历史文化名镇(乡)》专集等文物考古与历史文化图书,在云南省内外及本市刊物上发表田野考古报告11篇,调查报告11篇,学术著述61篇。</p><p class="ql-block">交流合作</p><p class="ql-block">2006年3月,保山博物馆与保山市委宣传部、云南黄埔同学会组团赴美进行了“滇西抗战文物”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山市博物馆与三星堆博物馆、凉山州博物馆等馆、所的“南方丝经绸之路青铜文化”展联展活动。</p><p class="ql-block">2011年,保山市博物馆举办了《泰国国际书画院院长李国栋书法艺术国际巡展》。[1]</p><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p><p class="ql-block">2003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保山市博物馆被保山市关心工作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青少年优秀文化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山市博物馆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保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9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7年,保山市博物馆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保山市博物馆被云南省文物局授予“云南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保山市博物馆管理机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机构设施</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是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于市级全额财政拨款,内设办公室、陈展部、文保部、保卫科四个部室。</p><p class="ql-block">参观信息</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文化中心广场永昌文化园4号。</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文化中心广场永昌文化园4号</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5300 m2</p><p class="ql-block">类别: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保山市博物馆建成并布展开馆。</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博物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4平方米、待改扩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布局馆舍坐南朝北,建筑仿中国古代南方铜鼓造型,整座建筑通高19.6米,最大直径56.6米。设有《史前文化》《哀牢青铜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战》《历代人物》《民族民俗文化》《自然资源》《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等7个特色固定展览。</p> <p class="ql-block">保山处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褐煤储量、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全国著名的“滇西粮仓”。</p><p class="ql-block">保山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主要旅游景区有腾冲火山热海、和顺古镇、高黎贡山、潞江坝、松山抗战遗址、滇西抗战纪念馆、善洲林场等。2017年,保山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城市”。2018年,保山获国家卫生城市</p><p class="ql-block">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哀牢国王都“勐掌”就位于今保山盆地。保山区划设治的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p><p class="ql-block">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不韦县,属益州郡,为哀牢地设治之始。</p><p class="ql-block">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举国内附东汉,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东汉王朝析益州郡不韦等6县并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2县共8县设立永昌郡。</p><p class="ql-block">永昌郡治延续488年,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至南朝·陈结束。</p><p class="ql-block">保山唐朝属南诏国,原永昌郡一分为三,设立镇西、开南和永昌3节度;南宋属大理国,节度改永昌府。</p><p class="ql-block">元初,置永昌三千户和腾冲千户,隶大理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永昌三千户为永昌州,腾冲千户为腾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五年(1278年),先后改置腾冲府和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理段氏金齿(镇西)镇并入大理路,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并将治所移至永昌,至此永昌即称金齿。</p><p class="ql-block">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永昌府共辖2县、3州、2安抚司、3长官司。</p><p class="ql-block">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云南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改永昌道为迤西道,移驻大理府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迤西道移署腾越。</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腾越道(原滇西道)、设第一殖边督办,辖云南西部12个县、10个行政区。</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裁第一殖边督办、所属县一级行政区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今保山境先后归滇西道(腾越道)、第一殖边督办、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腾、龙陷于日寇,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自行解散;7月设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办事处先暂设于昆明,后移驻保山)。</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至腾冲。</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4县、7设治局。公署设于腾冲(一说为1948年)。</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4军41师进驻保山,保山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1950年,设保山专区,辖保山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腾冲县、龙陵县、潞西县、耿马设治局、泸水设治局、瑞丽设治局、陇川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盈江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等14个县级行政区。</p><p class="ql-block">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所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𠎠颇族自治区)。</p><p class="ql-block">1963年,保山专区恢复,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分保山县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5个区设)等5个县。</p><p class="ql-block">1970年,改称保山地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2年,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前耿马设治局)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缅宁专区。</p><p class="ql-block">1953年,潞西县、瑞丽县(前瑞丽设治局)、陇川县(前陇川设治局)、莲山县(前莲山设治局)、盈江县(前盈江设治局)、梁河县(前梁河设治局)、县级畹町镇(由潞西县析设)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德宏泰族𠎠颇族自治区。</p><p class="ql-block">1954年,泸水县(前泸水设治局)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区。</p><p class="ql-block">2014年,隆阳区所辖潞江镇与芒宽彝族傣族乡部分区域划出、设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直属地级保山市;保山市辖2个县级区(隆阳区、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4个县(腾冲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腾冲县改为县级腾冲市,以原腾冲县的行政区域为腾冲市的行政区域,腾冲市人民政府驻腾越镇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1号。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保山市辖隆阳区、腾冲、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1区1市3县,共有8个街道、34个镇、34个乡(含10个民族乡)。市委、市政府驻隆阳区同仁街26号。</p> <p class="ql-block">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总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8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 ,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文特点</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河流分别属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为国际河流。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丽江两大水系干流发源于保山市西北部,澜沧江和怒江干流为过境河流。保山市境内集水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平方千米之间的河流43条,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属澜沧江流域,勐波罗河和大勐统河属怒江流域,槟榔江为大盈江上游,龙江(龙川江)为瑞丽江上游,叠水河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p><p class="ql-block">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保山境内分布有大面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拥有大量珍贵、稀有生物种类,保存有少量热带起源的古老生物。</p> <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5726种及变种,有红豆杉、光叶珙桐、长蕊木兰等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秃杉、樟树、红椿等二级保护植物。多处发现水稻、玉米、甘蔗、茶树的野生种。</p> <p class="ql-block">辖区内杜鹃花科植物200余种,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西坡的龙江源头火草地分布有1株树龄在600年以上,树高28米,基径3.07米,树冠62平方米,被植物学界公认为“大树杜鹃王”。该地区既是中国动植物资源重要宝库,又是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市内有动物兽类5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珍奇异兽的有21种),鸟类250多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山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到90%以上。保山市已知有高等植物4000多种,兽类150多种,鸟类706种,两栖爬行类63种,鱼类84种,保山市已知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云豹、云猫、白尾梢虹雉、绿孔雀、青头潜鸭、玉带海雕等108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喜马拉雅红豆杉、光叶珙桐、杏黄兜兰、云贵水韭等137种国家保护野生植物。根据普查结果,保山市古树名木总株数9136株,其中:古树5199株(一级217株、二级688株、三级4294株),名木7株,古树群71个、3930株。</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保山市自然保护地14个,共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类型,其中自然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2个、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2个、水利风景区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保山地处“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矿产资源70种,探明资源储量56种。保山至今共发现各类矿产70种,占云南省已发现矿产157种的44.59%,探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区有144个,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15种。保山市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云南省前三位的达到11种,分别是第一位的钽、铍、锆英石、铷、硅灰石、硅藻土;第二位的金;第三位的钛铁矿、锡、汞、铌。</p><p class="ql-block">依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的优势及重要矿产为地热、硅石矿(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脉石英)、铅矿、锌矿、锡矿、铁矿、金矿、硅灰石、硅藻土、玉石(黄龙玉、南红玛瑙)、饰面石材(保山“米黄”、腾冲火山石)、水泥用灰岩矿等。保山南红玛瑙、腾冲翡翠、龙陵黄龙玉扬名海内外。</p><p class="ql-block">能源资源</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清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保山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821.58万千瓦。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其中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属云南省太阳能资源开发的较佳开发区,隆阳区为云南省12个最佳开发区之一,太阳总辐射量水平分布特征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隆阳坝区、蒲缥、施甸坝区及以北为5800至589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的太阳能辐射高值区,腾冲、龙陵两县及昌宁县的东南、西南部为相对低值区,均为5500兆焦耳/平方米左右,保山市可开发利用光伏资源730万千瓦以上。</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年平均风速在4.5米/秒—9.5米/秒左右,市域内除怒江、澜沧江两大河流(含支流)峡谷和坝区外的高海拔山地上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风能开发资源,保山市可开发利用风电资源56万千瓦以上。</p><p class="ql-block">保山地热资源丰富,大小温泉、沸泉群(点)317处,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99座保存完好的火山,是中国已知的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保山市常住人口为2431211人。</p><p class="ql-block">2021年,保山市年末户籍总人口265.0万人,乡村人口143.9万人;城镇人口121.1万人</p><p class="ql-block">第一产业</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是云南省的传统农业大市,素有“滇西粮仓”“高原粮仓”的美誉。保山市是中国咖啡规模化种植的发源地,境内多处发现水稻、玉米、甘蔗、茶树的野生种,地处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地带,甜柿面积产量全国第一,保山市重点发展中药材、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生猪、肉牛、花卉、坚果等重点产业,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排云南省第3位和第2位,茶叶面积和产量均排云南省第4位,投产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分别排云南省第2位、第3位,石斛和甜柿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1位。</p><p class="ql-block">2021年,保山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4亿元,</p><p class="ql-block">2021年,保山市粮食总产量146.4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全年烟叶产量6.41万吨,减产6.4%。烤烟产量5.91万吨,增产1.0%。甘蔗产量91.09万吨,减产15.2%。茶叶产量6.27万吨,</p><p class="ql-block">第二产业</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工业支柱产业为冶金矿、生物资源加工、化工、能源、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新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信息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6大重点</p><p class="ql-block">概述</p><p class="ql-block">保山地处云南西部,是滇西区域中心,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千米,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要道。2300多年前,中国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商道—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从保山穿境而过。二战时期,沿丝绸古道开通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公路总里程21292千米,比上年增长2.0%</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4日,推进智慧城市交通建设,以保山等为试点打造“城市大脑”,被列入《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p><p class="ql-block">航空</p><p class="ql-block">主词条:保山云瑞机场、腾冲驼峰机场</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底,保山机场运营有4家航空公司,开通13条航线;腾冲机场运营有6家航空公司,开通了16条航线;昌宁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保山云瑞机场始建于1929年,属军用机场,是驼峰航线的主要起降机场,1994年6月复航,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及以下飞机。截至2018年3月,航线13条,通航城市达12个。</p><p class="ql-block">腾冲驼峰机场位于距离腾冲县城10公里的清水乡驼峰村,腾冲机场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云南省“双百”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机场建设工程于2008年12月完工,机场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通航运行。腾冲机场性质为国内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p><p class="ql-block">公路</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保山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1292千米,公路密度达108.4千米/百平方千米。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p><p class="ql-block">主要高速公路:保泸高速公路、昌保高速公路、腾猴高速公路、保施高速公路、腾陇高速公路、大保高速公路、保龙高速公路、保腾高速公路、龙瑞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水运</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保山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62.7千米,有码头3个,政府批准设置渡口48道,拥有各类提供运输服务的船舶110艘。</p><p class="ql-block">铁路</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芒市至腾冲猴桥、保山至六库铁路均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云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p> <p class="ql-block">保山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到90%以上。保山市已知有高等植物4000多种,兽类150多种,鸟类706种,两栖爬行类63种,鱼类84种,保山市已知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云豹、云猫、白尾梢虹雉、绿孔雀、青头潜鸭、玉带海雕等108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喜马拉雅红豆杉、光叶珙桐、杏黄兜兰、云贵水韭等137种国家保护野生植物。根据普查结果,保山市古树名木总株数9136株,其中:古树5199株(一级217株、二级688株、三级4294株),名木7株,古树群71个、3930株。</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保山市自然保护地14个,共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类型,其中自然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2个、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2个、水利风景区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保山地处“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矿产资源70种,探明资源储量56种。保山至今共发现各类矿产70种,占云南省已发现矿产157种的44.59%,探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区有144个,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15种。保山市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云南省前三位的达到11种,分别是第一位的钽、铍、锆英石、铷、硅灰石、硅藻土;第二位的金;第三位的钛铁矿、锡、汞、铌。</p><p class="ql-block">依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的优势及重要矿产为地热、硅石矿(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脉石英)、铅矿、锌矿、锡矿、铁矿、金矿、硅灰石、硅藻土、玉石(黄龙玉、南红玛瑙)、饰面石材(保山“米黄”、腾冲火山石)、水泥用灰岩矿等。保山南红玛瑙、腾冲翡翠、龙陵黄龙玉扬名海内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能源资源</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清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保山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821.58万千瓦。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其中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属云南省太阳能资源开发的较佳开发区,隆阳区为云南省12个最佳开发区之一,太阳总辐射量水平分布特征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隆阳坝区、蒲缥、施甸坝区及以北为5800至589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的太阳能辐射高值区,腾冲、龙陵两县及昌宁县的东南、西南部为相对低值区,均为5500兆焦耳/平方米左右,保山市可开发利用光伏资源730万千瓦以上。</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年平均风速在4.5米/秒—9.5米/秒左右,市域内除怒江、澜沧江两大河流(含支流)峡谷和坝区外的高海拔山地上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风能开发资源,保山市可开发利用风电资源56万千瓦以上。</p><p class="ql-block">保山地热资源丰富,大小温泉、沸泉群(点)317处,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99座保存完好的火山,是中国已知的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保山市常住人口为2431211人。</p><p class="ql-block">2021年,保山市年末户籍总人口265.0万人,乡村人口143.9万人;城镇人口121.1万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产业</p><p class="ql-block">保山市是云南省的传统农业大市,素有“滇西粮仓”“高原粮仓”的美誉。保山市是中国咖啡规模化种植的发源地,境内多处发现水稻、玉米、甘蔗、茶树的野生种,地处世界茶树发源地中心地带,甜柿面积产量全国第一,保山市重点发展中药材、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生猪、肉牛、花卉、坚果等重点产业,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排云南省第3位和第2位,茶叶面积和产量均排云南省第4位,投产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分别排云南省第2位、第3位,石斛和甜柿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1位。</p><p class="ql-block">2021年,保山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4亿元,</p><p class="ql-block">2021年,保山市粮食总产量146.4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全年烟叶产量6.41万吨,减产6.4%。烤烟产量5.91万吨,增产1.0%。甘蔗产量91.09万吨,减产15.2%。茶叶产量6.27万吨,</p><p class="ql-block">第二产业</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工业支柱产业为冶金矿、生物资源加工、化工、能源、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新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信息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6大重点</p> <p class="ql-block">交通:</p><p class="ql-block">保山地处云南西部,是滇西区域中心,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千米,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要道。2300多年前,中国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商道—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从保山穿境而过。二战时期,沿丝绸古道开通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保山市公路总里程21292千米,比上年增长2.0%</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4日,推进智慧城市交通建设,以保山等为试点打造“城市大脑”,被列入《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p><p class="ql-block">航空</p><p class="ql-block">主词条:保山云瑞机场、腾冲驼峰机场</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底,保山机场运营有4家航空公司,开通13条航线;腾冲机场运营有6家航空公司,开通了16条航线;昌宁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保山云瑞机场始建于1929年,属军用机场,是驼峰航线的主要起降机场,1994年6月复航,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及以下飞机。截至2018年3月,航线13条,通航城市达12个。</p><p class="ql-block">腾冲驼峰机场位于距离腾冲县城10公里的清水乡驼峰村,腾冲机场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云南省“双百”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机场建设工程于2008年12月完工,机场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通航运行。腾冲机场性质为国内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p><p class="ql-block">公路</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保山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1292千米,公路密度达108.4千米/百平方千米。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p><p class="ql-block">主要高速公路:保泸高速公路、昌保高速公路、腾猴高速公路、保施高速公路、腾陇高速公路、大保高速公路、保龙高速公路、保腾高速公路、龙瑞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水运</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保山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62.7千米,有码头3个,政府批准设置渡口48道,拥有各类提供运输服务的船舶110艘。</p><p class="ql-block">铁路</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芒市至腾冲猴桥、保山至六库铁路均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云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展》展览从“修筑滇缅路,建成输血线”“滇西沦陷,惨剧环生”“不畏强暴,奋起抗日”“重组远征军,准备大反攻”“强渡怒江,大举反攻”“光复腾冲”“血战松山”“三攻龙陵”“乘胜追歼,会师芒友”“万众一心,支援抗战”“友军支援,陆空并进”“卫国英烈,水昭万世”等13个版块。</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抗战后方的 滇西各族人民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 首功在于用短短9个月时间筑成了被称 为“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协助自 愿回国参战的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 赶运国际援华抗战物资,为中国抗日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2年春 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 把战争魔爪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 驱直入,攻陷云南,威逼重庆,滇西因 而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滇西抗战始于1942年2月16日中国远征 军赴缅作战,止于1945年1月27日中国 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芒友会师,历时两年零十一个月。中国数十万 远征军偕同滇西各族人民,与日军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后全 歼滇西侵华日军,将其残余势力驱逐出畹町国门。滇西抗战开收复国土之 先声,创全歼日寇之范例,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简介:</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p> <p class="ql-block">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我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战争进程大致分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1942年2月至5月上旬为日军进攻时期)。这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路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军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虽几经血战,终失利败北,10万远征军仅剩4万。日军遂占领缅甸全境10月进抵中国怒江西岸,滇缅公路和滇西的德宏、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从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为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同时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以卫立煌上将率领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利时机,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向盘据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反攻,经过8个多月浴血奋战,远征军强渡怒江,攻克松山,收复腾冲,夺回龙陵,再沿滇缅路一举拿下芒市、畹町,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毙敌21000多人,取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并在同年1月27日与取得缅北会战胜利的远征军驻印兵团在滇西边境芒友胜利会师。中断了二年零八个月的抗战生命线重新恢复,中印公路也得以全面开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是我国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30万中国远征军和百万滇西民众以及美国援华军队,同仇敌忾、共同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主要战役:</p><p class="ql-block">强渡怒江</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11日,为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我20万远征军集结怒江沿岸,在长达150公里的怒江沿在线强渡怒江,向滇西日寇发起总攻。历经2个多月、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1128人,强渡怒江战役告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山攻坚战</p><p class="ql-block">松山攻坚战是滇西反攻的重大战役,因战事重大、持久和惨烈,被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龙陵腊猛境内的松山由大小十余个山头组成,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的咽喉。1942年日军占领该地区后,用两年时间修筑了遍布山头、牢不可催的坚固工事。1944年5月,远征军强渡怒江后,仰攻松山即遭日寇强大抵抗,历时4个多月的坚苦血战,最后采取坑道作业,从敌堡下方150米处开凿了两条直达山顶的隧道,填埋炸药120箱,同时引爆……最终我军以7600余生命的代价全歼守敌3000多人,攻下松山,成功打开了大反攻的通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腾冲围歼战也即“焦土抗战” ,腾冲位于滇缅公路腾冲—龙陵支线末端,是我国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出境门户,号称“极边第一城”。日军入侵后将其作为滇西主要据点,构筑大量工事。1944年7月,我远征军渡江突破高黎贡山防线后,以4个师的兵力将敌成功围困在腾冲城内,8月发起攻击,至9月14日,全歼3000守敌,我方伤亡却达18000多人。激战之后的腾冲城街市尽毁,触目皆墟,史称“焦土抗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陵大会战</p><p class="ql-block">龙陵位于滇缅公路龙陵至保山段和腾龙支线分岔口,其地东通保山、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后,利用该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修筑了一个连结城区与四周高地的蛛网状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设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于城内,作为松山、平戛、腾冲等前线作战部队的协调指挥中心重点经营。1944年5月滇西反攻战打响后,我远征军10个师的兵力围攻龙陵城,至11月3日,先后投入兵力10万人以上,与日军三次拉锯争夺,最终歼敌10640人,光复龙陵。这是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大获全胜的战役。滇西抗战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中的“四大国”之一的地位,并由此获得了战后重建的参与权与话语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滇西缅北的战场上,中国军队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英勇作战,打出了国威、军威。</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将军在指挥中国军队作战中曾自豪地说:“中国军队加美国装备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美国上校布朗认为:“中国军队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p> <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美国《皇冠》杂志发表一位战地记者的评论:滇西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展》保山全市共有少数民族26个、23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6%。展览选择了11个世居民族为展示对象。</p> <p class="ql-block">保山各乡镇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织布机及织布。</p> <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汉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保山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p> <p class="ql-block">民族习俗。</p> <p class="ql-block">婚俗。</p> <p class="ql-block">狩猎工具。</p> <p class="ql-block">劳动工具。</p> <p class="ql-block">丧葬习俗。</p> <p class="ql-block">保山德昂族民居;保山傣族民居;保山景颇族民居;保山彝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保山汉族民居;保山白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保山回族民居;保山傈僳族民居;保山苗族民居;保山阿昌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各种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艺,民族乐器🪕</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艺术。</p> <p class="ql-block">各种民族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民族工艺。</p> <p class="ql-block">西南丝绸古道—永昌道上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隆阳水寨和永平杉阳之间澜沧江上的霁虹桥(兰津古渡)。</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芒宽镇勐古村和西亚村之间的勐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潞江镇道街村的道街老渡口。</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瓦马乡和泸水县上江乡交界的栗柴坝渡口。</p> <p class="ql-block">腾冲市腾越镇玉璧村东玉璧坡上的玉璧坡古道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芒宽乡百花岭上百花岭古道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官坡古道石板路。</p><p class="ql-block">板桥青龙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南斋公房西坡古道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水石坎梯云路。</p> <p class="ql-block">隆阳水寨平坡古街道。</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芒宽乡的双虹桥。</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潞江道上的惠人桥。</p><p class="ql-block">腾冲曲石乡箐桥村的野猪箐桥。</p> <p class="ql-block">腾冲市清水乡镇夷关自然村的镇夷关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腾密古道北线古永—美古卡支线上的大岔河老吊桥。</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芒宽乡的西亚村西的马面关遗址。</p> <p class="ql-block">盈江县展西乡神户关遗址。</p> <p class="ql-block">盈江县铜壁关乡老关坡村的铜壁关遗址。</p> <p class="ql-block">界头黄家寨黄泥坎自然村北斋公房的北斋公房遗址。</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芒宽镇罕弄村的南斋公房遗址。</p> <p class="ql-block">隆阳区潞江道芒棒元塘子驿站告示牌。</p> <p class="ql-block">腾冲芒棒大嵩坪自然村的太平铺及竹笆铺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隆阳板桥卧佛寺村的卧佛寺。</p> <p class="ql-block">腾冲市荷花乡肖庄村黄果树糖哨楼。</p> <p class="ql-block">研究古道,亲近古道,永昌古道是西南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