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难忘的讲座

清心 432810016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那是大四时的一堂写作讲座,几十年过去了,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难以忘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讲座主讲人是一位王姓作家。演讲的内容是关于写作。地点在文学楼三层一间阶梯教室。我赶早去占位子,能够容纳几百人的大教室已经座无虚席。比预定时间迟了五分钟,王先生在系主任何老师陪同下,迈着四方步,施施然踱进教室。教室里顿时一片欢腾,大家都难掩欣喜的神色。我仔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位大作家的穿着来。他的衣着极其朴素,上身灰褐色的衬衫,下面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黑色长裤。脚下踩着的则是一双看起来廉价的帆布鞋。说真的,他和我印象中那些作家完全不一样,一点儿没有名人的架子,就像是一位爱散步的邻居老爷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何老师致开场词,给大家介绍王先生,列举一长串头衔:中国作协委员、省作协常委、XX文学奖获得者、XX文学奖评委……王先生背手立在一旁,表情淡漠,眼皮都没抬一下。直到台下响起掌声,才略微点了一下头。
甫一落座,王先生似乎想起了什么,忽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头轻轻捏了捏,然后放在一角。半晌,才慢条斯理地开口了:“主办者给我出的题目,是写作漫谈。这题目有点大,只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说到这里,略顿了一顿,极黑极亮的眼珠转了几下,又说:“请问诸位,有谁愿意花三天三夜听一个糟老头子谈写作?所以嘛,我自作主张,把它改成了‘写作的语言’。”众人大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王先生干咳一声,清一清喉咙,眨一眨眼睛,然后转入正题,开门见山地说:“我很重视语言,”稍停,又略带自嘲地加了一句,“也许过分重视了。”一言甫毕,阖座哄然大笑。
讲台上的王先生一点也不像一个名作家,倒像一个随和而又不失风趣的胡同大爷。他嗓音不高,略带沙哑,语调从容徐缓,多用短句。他从语言的重要性谈起,认为语言是文章的本体,关乎作者的文化修养。继而谈到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谈到语言的暗示性、流动性特征。他娓娓而谈,如拉家常,随意而亲切,看似信手拈来,却是他积数十年之学识与经验,皆真知灼见,故能引人入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王先生在现身说法之余,又例举沈从文、老舍、赵树理作品中的实例,略述一二。他对这几位前辈作家的作品熟稔于心,谈起来头头是道。每讲到紧要处,便站起身来,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一手行草笔走龙蛇。一堂讲座下来,黑板上便留下了许多有趣的“王氏妙语”,诸如:“写作是回忆”“写文章就是写语言”“气氛即人物”“贴着人物写”等等,于平实处见深刻,大可寻思玩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王先生接着如数家珍说道:“前不久我去当了一回小学生作文大赛的评委,可是,看过参赛的作文后,我却感到很遗憾。因为,童年趣事本来是一个很好发挥的题目,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写出来的感觉也都应该大不一样。就像这句话一样‘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那些孩子的作文却都写得大同小异,几乎找不出一点儿真实的新颖的东西,也不知道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大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王先生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似乎都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时之间十分安静。彼时,我不知那来的勇气,突然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道:“现在的小孩子作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的原因都是他们迷失了自己最本真的东西吧。在老师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下,他们都习惯于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茫然地跟着大众的脚步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OK,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好。现在,我再给你们讲两个字:画面。”见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王先生继续微笑着,耐心为我们解释:“不难发现,一篇好的作文都会令我们展露真心的笑容,这是因为啊,这种真实的佳作里有很强的画面感,透过这种画面感,我们仿佛就真的能看到那种欢乐刺激的场面。大家说对不对?”听了王先生的一番话,我们都恍然大悟。我灰暗的心房也仿佛被阳光照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直到走出阶梯教室,我的内心还有着微微的激动。真的,一句话:文章贵在写实,只有充斥着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够打动人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讲座告一段落,进入提问环节。王先生长吁一口气,忙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上了,一连吸了好几口,悠闲地向空中吐了几个烟圈,歪着头,斜着眼,等待听众提问。一位同学问道:“请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王先生眉毛一扬,脱口答道:“逃课!”话音刚落,全堂哗然。
王先生吐吐舌头,捂着嘴窃笑,带有几分孩童式的俏皮。停了一下,又补一句:“逃课去干什么?泡茶馆,看闲书,我这个作家是在茶馆里泡出来的……”一言未了,满座皆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发问:“有人认为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王先生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头摇得像拨浪鼓,嘟着嘴说:“非也,非也。”说毕,白眼一翻,以示对此论颇不以为然。
这戏剧性的一幕令身边的何老师略显尴尬。在几个月前的本科生迎新会上,何老师第一句便是:“中文系培养学者不培养作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讲座既毕,王先生立起身来,正待离开讲台。后排一位同学拿起一本书疾趋上前,请他签名留念。其他同学亦效仿之,纷纷掏出笔记本、教科书,甚至试卷纸之类,一拥而上,把王先生团团围住。王先生伸了伸舌头,复又坐了下来。他一一询问每个同学的名字,然后给各人写一句寄语。签完一个,低头沉吟片刻,再签下一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