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州大觉寺在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积垫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唐元和年间,考功员外郎韦处厚被贬为开州刺史。韦公与该寺高僧柳律禅师结为好友,便将此寺修缮一新,定名为长宁寺。</p> <p class="ql-block"> 韦处厚在开州为官三载,闲时常游盛山,写出了咏赞盛山十二景的十二景诗,时有白居易、元稹、张籍等数十文人墨客作诗唱和。</p> <p class="ql-block"> 三年后,韦处厚任唐文宗时宰相,这些诗作便联为大卷,韩愈为之序,一时使开县盛山声名远播。而此时“甲于夔左(西部)”的长宁寺,也因此名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明朝开国之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长宁寺情有独钟,将长宁寺更名为大觉寺,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传无尽”之意,大觉寺被奉为国寺。</span></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30年代,大觉寺维修一新,在其西北新建藏经楼。至此,寺院占地数十亩,拥有佛殿禅房60余间,佛像数以百计,单铜铸佛即有60余尊,常住和尚近100名。</p>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庙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年年岁岁,香火不断,前来参拜的游客络绎不绝。“万、开、云、奉”和“两巫”等地佛事活动都曾接受大觉寺指导。</p> <p class="ql-block">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开州大觉寺曾为佛教胜地而享誉中外。上世纪40年代初,大觉寺创办佛学院,由唯圣、慧海二位法师主持教务,发展学员100余人,学生全系渝东各县的青年僧伽。</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佛学院发起组织僧侣服务队,参加救护工作。1947年,大觉寺佛学院举行第一期毕业典礼,有佛学界人士参加,曾出版《院刊》一辑。1948年,大觉寺佛学院共有师生56人,为全县及渝东佛教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大觉寺还出过几位得道高僧。清末有个源善和尚精通佛法,名噪一时。清光绪28年,源善曾为大觉寺主持僧。</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刘湘信奉佛教,特邀源善至万州与之谈佛论经,深为敬佩,封为“善功法师”,掌管“万、开、云、奉”和“两巫”的寺庙佛法,指导以上各地的佛事活动。</p> <p class="ql-block"> 曾任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等职务的“惟贤法师”,也于21岁时在大觉寺受戒。</p> <p class="ql-block"> 大觉寺虽然历经沧桑岁月,但因其久远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布局,依然香雾缭绕吸引众多游客,如今已成为开州旅游的黄金景点,受到人们青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