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雨绵绵,丹桂飘香。2022年11月22日上午,海口市第十三小学开展了主题为“优化作业设计,打造高效课堂”的数学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此,数学组全体教师,在七楼多功能厅举行第十二周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六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一起为我们带来数学文化主题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出席本次活动的评委:</p><p class="ql-block">梁云校长、郑小莉副校长、黎才霞老师、邱平平老师、龙峰实验小学高级教师郑海燕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韩海云老师宣布,活动正式开始!</p> 课堂展示环节 <p class="ql-block"> 首先第一节课由陈海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陈老师在课前给孩子们播放了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段,使得孩子快速融入浓厚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利用知识的迁移,快速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认真探讨、突破重难点;在最后的尾声,陈老师用一个个课堂小游戏引得孩子争先恐后尝试,不知不觉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印象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卢燕霞老师给我们带来有趣的:《认识线段》,上课伊始,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线,看着桌子上形态各异的线,老师提出疑问:弯曲的线怎样变直?一声令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方法。一堂有趣的《认识线段》就此展开,通过让同学们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由张艳老师为我们带来生活中的数学奥秒:《平移和旋转》,课堂由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象:火车行驶、电梯运行、升国旗等例子展开,张老师也用最贴切的方式教给学生数学蕴含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课中,学生们带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作为教具,将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的知识融入到脑海中,也教会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大胆验证、总结归纳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由吴梦艳老师给大家带来充满趣味的课题:《可能性》,课前吴老师将一颗糖放在自己任意一只手上让同学们猜猜,这颗糖可能在哪?充满趣味性的开头引得同学们争相猜想,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夯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由吴梅芳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堂生动活泼的:《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课上吴老师用一个个实际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总结。在操作活动中,吴老师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上台展示等。这也恰好反应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要靠老师善于引导,还要靠学生们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参加实践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六节课由任惠敏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堂“好听、好看、好玩”的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在课前任老师用一首《Ten Little Indians》让学生们迅速集中精神。</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们轻松自然地融入课堂氛围,主动积极的去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任老师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上台展示等。我们发现只有真正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才能真正的挖掘出他们的天性乃至潜力,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练习充分,展示精彩。</p> 评课议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p><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由郑海燕老师来对6位老师进行专业点评。</p> <p class="ql-block"> 辛苦耕耘,不断进取,是我们教师应该还坚守和努力奋进的目标,郑海燕老师为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宝贵意见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1.根据2022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案中不得出现“使” “让”等字眼。</p><p class="ql-block"> 2.数学是严谨的,是经得起推敲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范例要精准、正确,不得出现有误导导向的范例。</p><p class="ql-block"> 3.对中低段的教学,让学生大胆“说”,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心中所想,这样才能达到主动思考、自我反思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4.平等公正对待每位学生,持强扶弱,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p><p class="ql-block"> 5.每堂课留5~8分钟时间给学生,对当堂知识点消化,有疑难疑点的地方及时解决,做到高效学习的目的。</p> 颁奖环节 <p class="ql-block">数学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结果:</p><p class="ql-block">一等奖:吴梅芳 陈海</p><p class="ql-block">二等奖:任惠敏 卢燕霞 张艳 吴梦艳</p><p class="ql-block">祝贺获奖的老师🎉🎉🎉🎉🎉</p> 6位老师精心备课、上课、磨课,集思广益,以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轻松自如的课堂掌控、实用高效的课堂效果,彰显了数学教师的风采。同时,展示了不同风格的数学课,她们教学严谨,素材准备充足丰富,把握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堂中随堂动手实践,并能有效的将数学问题联系到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力求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互动中启发智慧。<div> 数学是根,文化是魂,两者浑然一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经验,获得了数学知识,沉淀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文化如影相随,让我们怀一颗数学心,染一身数学气,成为打造数学文化魅力课堂的实践者!<br></div> <p class="ql-block">编辑:陈德臻</p><p class="ql-block">审核:陈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