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有的城市像一块透明的水晶,让人一眼就能望穿,而耶路撒冷却被沉郁的宗教和历史气息包裹在重重的烟幕下,显得神秘莫测。</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沒有一座城市如耶路撒冷那样,遭受到这么多的灾难。它曾经在战争中毁灭数十次,即使已经成了废墟,即使没留下任何让人怀念的痕迹,但是人们却不曾忽视过它,而一次次将它重建。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本寓意"和平之城”,但人们为它却争夺了数千年。</p><p class="ql-block"> 犹太民族从两河流域与亚伯拉罕迁徒,到达迦南,然后再流亡埃及和走出埃及,这期间曾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p><p class="ql-block"> 根椐《旧约》所说,公元前12世纪大卫王联合南北部落建立新的犹太王国,以犹地亚山顶的耶路撒冷为首都。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位,建成第一座圣殿来供奉存放有摩西《十戒》石板的约柜。所罗门死后南北再次分裂,犹太王国实力削弱,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耶路撒冷先后被亚述、巴比伦和罗马人攻陷,圣殿两度被毁,再未被重建,约柜不知所踪;犹太人两度被迫背井离乡,而第二次,一走就是上千年。</p><p class="ql-block"> 君士坦丁大帝时期,耶路撒冷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变成这座城市新的主人。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势力发起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帝国展开了争夺圣城的拉锯战,烽烟四起,血战成河。1517年,奥斯曼帝国取得了耶路撒冷的控制权,直到20世纪。</p><p class="ql-block"> 二战后,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大量迁入,挤占了在当地生存已久的巴勒斯坦人的空间。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炮火一直不断,对圣城和生存空间的争夺一直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耶路撒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汇集了三大宗教的圣洁情怀,吸引着千千万万朝圣者,成为洗涤灵魂的信仰圣都。</p><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美丽都城,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摇篮。精神在这里逃离了环境的恶劣和物质的匮乏,达到了崇高的境界。犹太人说,这里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他们宗教圣殿所在地;基督教说,这里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是无可替代的圣地;伊斯兰教说,这里是穆罕默德登天聆听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第一等的清真寺。耶路撒冷因信仰而变得光芒四射。</p> <p class="ql-block"> 奥玛大清真寺是伊斯兰的圣殿,它建于699年,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据说,穆罕默德在这里升上了九重天,得到天启。奥玛清真寺金色的园顶是耶路撒冷标志性建筑。远远望去,折着阳光,十分耀眼。园顶下面就覆盖着亚伯拉罕的墓石。奥玛大清真寺是伊斯兰的圣堂,不准外人参观,显得十分肃穆冷清。</p> <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古城</p><p class="ql-block"> 想像中总以为,上帝选中的土地,那是产蜜与奶的地方,应该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光环,神圣而祥和。但当你登上耶路撒冷东侧的橄榄山时,横亘在你面前的耶路撒冷,是一座砂岩砌成的城市,充满了巨大风化的石块,尘土飞扬,日光暴晒,零星的绿色散落在建筑中间。细看近处,遍布方方正正的砂岩墓穴,这正是犹太人神圣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东侧是老城区,则又分为南部的犹太区、西北的基督教区、东部的穆斯林区以及西南的亚美尼亚区四个区域。被城墙方方正正环绕,占地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却是一切传奇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是位于耶路撒冷橄榄山上的一座东正教堂,颇具俄罗斯特色,供奉的是耶稣的女门徒抹大拉的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 主哭耶京堂</p><p class="ql-block"> 据《圣经.路加福音》第19章载,耶稣从橄榄山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並预测其将来的毁灭与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主泣教堂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主泣堂建于1953~1955年,是一个天主教堂,位于橄榄山半山腰,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最核心的圣殿山。据说,当年耶稣也是站在这里为耶路撒冷的悲惨命运而哀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鸡鸣堂 </p><p class="ql-block"> 据传此处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府邸,是彼得否认耶稣事件的发生地。公元457年在锡安山东坡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1010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毁。1102年十字军重建小堂,並使用今天名称。耶路撒冷陷落以后它再度沦为废墟,直到1931年才重建。</p> <p class="ql-block"> 马可楼</p><p class="ql-block"> 马可楼坐落在钖安山上大卫王墓旁,传说是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地方,也是耶稣复活后曾二次在这里向门徒显现,众门徒在此领受了圣灵。</p> <p class="ql-block"> 万国教堂</p><p class="ql-block"> 万国教堂,其正式名称为苦闷教堂,位于耶路撒冷东部的橄榄山,毗邻客西玛尼园。教堂所处的地方正是耶稣当年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公元4世纪,耶稣的信徒在现在万国教堂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圣坛。12世纪时,重新占领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对这个基督教圣地进行了扩建。十字军的势力撤出耶路撒冷后,原有的圣坛被穆斯林破坏。现在的教堂是1919年~1924年间,在原来圣坛基础上重新修建的。教堂有圆顶、粗大的列柱和镶嵌图案,是一座具有多个圆顶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由于重修该教堂时得到许多国家的基金资助,因而也被称为"万国教堂"。</p> <p class="ql-block"> 客西玛利亚园</p><p class="ql-block"> 客西马尼园是耶路撒冷橄榄山山脚下的一个果园,在耶稣所处的时代,是当地榨橄榄油的地方。据说耶稣当年来到耶路撒冷传教,由于过于贫苦,不能住在城内,而是选择在这里休息。园中的8棵巨大的橄榄树与耶稣所处的时代相同,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卫王雕像</p> <p class="ql-block"> 圣安妮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圣安妮大教堂,是耶路撒冷老城穆斯林区内的一所天主教堂。该教堂宆顶深邃,使回声特別响亮、好听,成为一大特点。圣安妮大教堂所在的地方是法国在耶路撒冷的四块领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该教堂兴建在当年圣母玛利亚的父母约阿希姆和安妮的住所原址上,也就是耶稣母亲玛利亚诞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苦路</p><p class="ql-block"> 东部基督教区域的核心,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据记载,经犹太人审判后,被押送着的耶稣负着苦难的十字架,过街穿巷,向今天的圣墓教堂走去,一路上曾昏倒了七次,走向他身为凡人最终的命运。因此,这条路被称为“苦路”。为了方便追循圣迹,后人将这条路划分为14站,每一站对应着《新约》中相应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徜徉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的石板路上,有的小弄堂很窄,七曲八拐,路边的小屋是一些小店,贩卖着各种小商品。路遇形形色色的人,有穿黑礼服、戴黑帽、留大胡子的犹太人,有穿白色长袍的阿拉伯男人,也有戴头巾的年轻女郎。只有在小巷,才能看到耶路撒冷的市井小民和了解他们真实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在苦路</p> <p class="ql-block"> 在耶路撒冷,都能遇到许多军人,也会遇到挎着枪的女兵。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期4年,士兵服役期男性3年,女性2年。此后作为预备役人员参加每年的训练,男性至54岁,女性至24岁。</p> <p class="ql-block"> 圣墓教堂</p><p class="ql-block">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教堂”,是基督教最著名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据说,圣墓教堂是当年君士坦丁的母亲在发现耶稣受刑的十字架的地点建起的。这个地方也是耶稣坟墓所在地,还是其最后复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座小小的教堂,为基督教的七个教派共用,各自标记教堂财产所属。教堂的陈设很精美,壁画生动地描绘着当时的场景。教堂内光线昏暗,只有一束光从穹顶的天井倾泻而下,仿佛神迹。来这里的人,也心怀虔诚与激动,排队一一跪下去触碰那块墓穴上的大理石。经此一路,心灵与神合而为一。</p> <p class="ql-block"> 哭墙</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0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建立了犹太教的圣殿一一所罗门圣殿,千百年来圣殿成为犹太人的信仰支撑。圣殿先后毁于巴比人和罗马人手下,只剩下一道残墙,即后来的哭墙。在犹太教看来,圣殿是上帝托付的所在,其兴衰正是世界上所有犹太人的命运写照。 </p><p class="ql-block"> 位于南部犹太区的哭墙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地方,是犹太人的圣地、祈祷的中心。哭墙是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命运的见证,似乎走进它就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沉重。但真的来到哭墙前那片空地时,在你耳边响起的並不是啜泣声,而是大群人出声祈祷形成的奇特共鸣,细细听去,其间有吟唱,有呼喊,也有呢喃。时常会有男孩的成人礼在哭墙前举办,他们抱着法器和经文,接受神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哭墙代替他们失去的圣殿,成为上帝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国会有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一一克奈赛特,意为"聚会”、"集会",是沿袭公元前6世纪犹太人代议机构的希伯来语称谓,而非议会、议院、国会等常见称呼。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克奈赛特先后在多地办公,直到1966年才搬入现在的大厦中。</p><p class="ql-block"> 大厦方方正正,仅为七八层高,外墙採用了以色列最普遍而典型的耶路撒冷红石装饰,显得十分低调、质朴。但大厦地下还有7层,是为战争作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其西边有一座高5米的青铜雕塑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一盏有7个分支的烛台,其上有29个浮雕,代表着犹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尊雕塑是英国议院1956年送给以色列克奈赛特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是信仰之都,这里承载着数不清的痛苦与欢乐。这个千年古都在纷争中走过了它不平凡的历程。无论悲与喜,得与失,这里永远是漂泊的灵魂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寓所。</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和平之声对它来说依然渺茫,然而虔诚的灵魂依然不变地将这里当做自己的最终归宿。</p><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活在历史和记忆之中,聆听着来自造物主的声音,也将世间的祈祷传达给上天。而对“和平”的祈祷,自这座城市被命名的一刻起已延续数千年,不知神明可曾听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鸣谢:朱曉莺 李玮</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2014年,我与友人一起游历了北非摩洛哥、突尼斯与中东以色列、约旦四国。在以色列游览了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等多个城市,特別是在耶路撒冷,参观访问了许多圣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个传奇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从《圣经》时代起,这块土地上战争就从来沒有停止过。二战中,数百万犹太人遭到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杀戮。建国后,为了脚下这块土地,炮火一直不断。</p><p class="ql-block"> 沒有哪个民族能在国家灭亡两千年之后复国,然而犹太人做到了;沒有哪种语言能在消亡两千年之后重获新生,但是希伯来语复兴了;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有共产式的集体农庄,可是在以色列,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多基布兹,百分之三的农业人口提供了百分之五十的农产品。神奇的犹太人和迷一般的以色列国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是个美丽、古老的城市,是圣城中的圣城。现做成这个美篇,意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它的美丽和神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