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在舌尖的美味传奇 ——镇沅松子地酱菜

李文贵

<p class="ql-block">云岭大地,茶盐古道,无论是高档宴席还是寻常家宴,乃至一日三餐,无酱菜不成席。</p> <p class="ql-block">振太酱菜腌制历史悠久,伴随着悠远的骡马铃声,古道上回响着“振太菜,坛腌香。茶马路,名声扬。异乡想,泪汪汪”的歌谣。民国年间赶马出南洋的马锅头杨春林老人,今年96岁高龄,居住在镇沅振太文索。2022年10月29日,镇沅松子地总经理周邦荣前往看望杨春林,我随同拜访。杨春林回忆起在泰和小学读书时,大多以腌菜酱下饭,激励着同学们刻苦读书。赶马十四年,酱菜始终相伴,遇到熟悉的赶马人,有时人家会说:“老表们匀给一点腌菜嘛。”那时,振兴、泰和(后合称振太)的腌菜酱就已闻名遐迩。周邦荣呈上给杨春林的慰问品,听取老人意见。老人说,你们生产的酱菜,比我们过去的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镇沅松子地酱菜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命名为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为镇沅松子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位于享有“文化之乡”美誉的镇沅县振太镇,这里森林葱郁,山青水秀,无霜期长,酱菜的原材料天然绿色无污染。</p> <p class="ql-block">自公司创办以来,传承和开发了腌洋姜、藠头、韭菜根、老腌菜、萝卜条、萝卜丝、豆腐、黄豆酱等八大系列酱菜产品,通过直销店和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普洱特色驿站)、(拼多多松子地旗舰店)、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远销全国各地,以其“酸、甜、香、脆”的独特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2022年1至9月实现工业产值1520万元,公司计划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公司以促农增收为核心,采用“公司+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引进、试验及推广,指导菜农发展绿色蔬菜种植。2021年已开发蔬菜基地300多亩,年收购蔬菜800多吨,蔬菜产值达350多万元。带动振太镇文缅、界牌等六个村380多户农户增收,其中包括残疾户68户,并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含季节性用工)。截至2021年12月,已累计投入建设、生产资金约1760万元。</p> <p class="ql-block">文索村民梁其胜表示,公司建立了产业合作开发利益联结机制,免费提供蔬菜种子、种苗等物资,并全程指导蔬菜种植技术。建档立卡户和签约农户利用自家耕地种植,每户获得了8000到20000元收入。残疾人李群民补充说,部分建档立卡户应聘公司岗位时,还可以优先录取,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了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镇沅松子地酱菜,一个小酱菜,托起了增收富民的大产业,成就了一个凝结在舌尖的美味传奇。对于未来发展,周邦荣充满信心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这个有利于餐桌安全的生态食品,一定会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得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