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意见相左就是观点不一致?---文史掌故民俗163

凝固的火焰

<p class="ql-block">  意见相左是表示观点不同的一个常用词语,这里的左是相违、相反的意思,这个意思的产生与人的左右手差异有关。 </p><p class="ql-block"> 《左传·襄公十年》记载:“王右伯舆。”</p><p class="ql-block"> 右是偏袒、支持的意思。是说周王的朝臣王叔、陈生两人与大臣伯舆争权,周王偏袒伯舆。</p><p class="ql-block"> 对此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注疏解释说:“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左右两手有很多相异的地方,一般右手灵活机巧,方便快捷,适于从事担当多种任务,而左手较为拙笨,具有很多不便之处。引申开来,古人用右表示帮助、偏袒之意。与右相反的左就有了相违、反对的意思,逐渐引申为对某些事情意见的相违、相反的看法、做法,后来人们干脆约定俗成地使用“相左”来表示意见不同。 </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古代典籍中,按古代礼俗习惯,很多场合以右边为尊贵位置,因此,左引申为卑下,再引申为贬谪、降等级。 </p><p class="ql-block"> 朝廷官员的升降职也用“左”“右”表示,如“左迁”“左贬”表示降职,“右迁”表示升职。如古代白居易《琵琶行》序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就是贬谪降职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古代以“右”为尊,也常用“右”表示要职和高位,比如,古人形容某人的才能杰出,无人能及,就说“无出其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