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鄞县韩岭进士家族:</p><p class="ql-block">金华、金忠、金亮、金洪及张金氏</p><p class="ql-block">一、韩岭金氏</p><p class="ql-block">《甬上族望表》写道,东湖金氏白云先生(华)、兵部尚书谥忠襄(忠),二望。忠襄公之孙钥,别建第于城中日湖之西,杨文懿有《金氏定新宅记》。后子孙仍归韩岭,至今学业不断。</p><p class="ql-block">白云先生金华,字宗贯。洪武间(1368~1398)从戍燕山卫。值朱棣兵起,以守通州有功被召见。时弟忠以近幸授兵部尚书,上欲推恩与华,华辞不受,赐归东湖韩岭居焉。足不履城府,日坐斗室,寄情经史不懈。遇朋从往来,诗酒为乐,兴至泛舟湖上,钓月吟风,竟夕而还。永乐乙未(1415),金忠卒,复召见,赐金绮,复不受。上称为“迂叟”。一日,读《宋史》至王伦附秦桧事,放声长叹而逝。里中称为“白云先生”。(《闻志》)</p><p class="ql-block">李杲堂《竹枝词》咏其事云:</p><p class="ql-block">肯向王家受尺熏?湖头到处狎鸥群。</p><p class="ql-block">纵然靖难功臣贵,不及先生一片云。</p><p class="ql-block">金忠,慷慨豁达,负气岸,善谋略,神于卜。</p><p class="ql-block">二、进士金亮</p><p class="ql-block">金亮(1418年-1499年),字克明,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p><p class="ql-block">曾祖父金良贵,祖父金文华,父亲金暹。金亮</p><p class="ql-block">浙江乡试第三十四名。正统十年(1445年),参加乙丑科会试,得贡士第七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五名。授南京行人司司副,擢南京兵部武库明吏司郎中,以忧归,遂不出。弘治十二年去世。</p><p class="ql-block">金亮与鄞县举人杨玘为同学辈。</p><p class="ql-block">据《鄞县志》、《东平州志》与《梧州府志》记载,杨玘,鄞县阳堂乡十一都人,即现在鄞州区瞻岐镇岐西村人。杨玘生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宣德九年(1434)入宁波府学,正统九年(1444年)中举人,《浙江通志》《鄞县志》中有其考中秀才与举人的记载。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科一起中举者有沈珒(平湖人,辛未进士)、陈濂(鄞人,乙丑进士)、吕洪(平阳人,甲戌进士)、张秀(嘉兴人,教谕)等人,其中鄞县籍的举人有陈濂(乙丑进士)、郑琏(知州)、宗显(都察院经历)、金亮(乙丑进士)、洪常(戊辰进士)与杨玘(学正)六位。</p><p class="ql-block">三、金亮之子进士金洪</p><p class="ql-block">“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明清时代中朝人文交流轶事之一”一文作者姜舜源(2018-04-15 大公网)指出,根据明朝稍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明天启刻本)、清《(同治)苏州府志》等记载,金洪,字惟深,父亲金亮。金洪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初授江苏靖江县知县。弘治四年(1491年)调任吴江(今苏州)县令,因治理当地豪滑欺压良民有方,在此连任六年。九年(1496年)升监察御史,曾出京按察陕西、山东。正德元年(1506年),出任江苏松江(今上海市)知府。因为任御史期间裁抑阉宦刘瑾为非作歹,此时遭其陷害,被押往北京,后无罪释放。</p><p class="ql-block">上文介绍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送朝天客归国诗章》立轴,其中诗堂”隶书大字:“送朝天客归国诗章”。这既是“诗堂”中间抄写的诗的题目,也是这张画的画意。诗的正文是:“海域航珍贡帝畿,壮游万里恣轻肥。中朝礼乐歆才望,故国江山耀德辉。鹦鹉洲边孤树杳,凤凰台下五云飞。俄然为报潮平候,满载恩光向日归。”款识:“致监察御史日湖金唯深”。综合分析画面和题诗内容可知,诗作者是朝鲜王朝出使明朝的使臣即“朝天客”,感明朝监察御史金唯(惟)深诚挚友情,临别写下这首诗。全诗极力模拟唐代杜甫《壮游》诗意。杜诗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只可惜不能到东瀛朝鲜、日本一游:“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最后来到浙江:“归帆拂天姥(浙江天姥山),中岁贡旧乡。”题诗中“海域航珍”、“凤凰台”、“向日归”及作者正是来自扶桑,与杜诗内容对应。第一句说,来使把海外奇珍异宝远航带来京城;第二句说,自己像杜甫期望的那样,畅游中国万里河山;第三句说,很高兴见识了大明朝礼乐文物、典章制度;第四句说,也为祖国朝鲜王朝道德礼仪之邦而自豪;第五句用唐代崔颢《黄鹤楼》“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说自己游历了武昌等地;第六句说,顺江而下来到南京凤凰台;最后两句说,船员忽报风正潮平,于是从南京起航回国,用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意(内容来自大公网)</p><p class="ql-block">四、金亮之孙女张金氏</p><p class="ql-block">金亮的另一个儿子为金信夫,孙女嫁给了同是鄞人的张方田,生子张万目(号白山),张万目曾任同安县丞。</p><p class="ql-block">金家家族故事记载在林希元的“张母金氏传”中。</p><p class="ql-block">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翔凤里十三都圃山头村(今厦门翔安区山头村),生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卒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是福建地方著名的理学名宦。林晚年定居翔安。</p><p class="ql-block">《林次崖先生文集》卷十四记载,张白山因在同安与惠安做地方小吏,与闲居在家乡的林希元熟悉,拜托林希元为其母亲撰写一生经历与德行。</p><p class="ql-block">“吾二尹白山张君以其母金氏行实请于予,曰:金氏,司马库部部郎金亮之孙女,职方主政金信夫之女弟也。幼读《女训》,即晓大义。先考方田公姓倜傥,至孝好义,祖大尹慕潜公奇之,闻母贤,娶以配焉。入门事舅姑以孝,相君子以礼,馈事必亲,躬纺绩,治丝茧、治丝丝茧,精五饭,幕酒浆,祭祀宾客,罔万弗如礼。视文伯之母之所为,无少数下岁。御婢仆严而有恩,故方田君少入郡泮,壮入太学,得肆力于学业,无内顾之忧,母之力也。方田君不幸蚤世,母年方三十有二。白山兄弟三人,女弟一人,俱尚髻抱,誓志守节,足不逾阈,惟纺绩、教子,期以青云方器。每夜读必监坐至午夜,鸡呜即起。白山尹吾同始,至署惠安,大有声政。乡士夫李宪副抑斋(李恺,惠安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出身,官主湖广按察副使)、曾侍御龙山(曾承芳)咸作文以华其行。至同仅旬日,即擒鬼赌,获赌徒,获树党之抢夺久为民患者,并置于法。治化焕然一新,皆母之教也。虽制于命,不得不大展其骥足,然即其所就,亦足以自立矣”。“二弟及诸孙在邑庠种学绩文,烨然有声,俱青云伟器,必不负所望。长妇即中丞王定斋公弟,邑博厚斋公女。弟万言,娶予同年佥宪陈湖山公女,万纪娶别驾王晓峰。女弟万福配郡伯戴某公孙、庠生蒙亨。是虽阀阅相当,实母之所泽也。"</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赞美张金氏的纪念文,也是一篇介绍家世的文章。</p><p class="ql-block">张母张金氏,鄞县进士金亮孙女,嫁太学生张方田,张方田去世的时候,张金氏年方32岁,育张万目、张万言、张万记、张万福三男一女。</p><p class="ql-block">五、金亮孙女婿张万目一家子及姻亲</p><p class="ql-block">张氏兄弟均娶鄞地名门世家之女为妻,如张万言娶林希元同年陈湖山之女,张万记娶王厚斋之女,张万福则嫁宁郡戴家的戴蒙亨。</p><p class="ql-block">文中提到的陈湖山,是林希元的同年,担任负责弹劾纠察的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签宪”。明朝著名画家马守贞即南京名妓马湘兰作词一首“蝶恋花.天香馆寄陈湖山”</p><p class="ql-block">阵东风花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p><p class="ql-block">芳草垂杨新燕羽,湘烟剪破来时路。</p><p class="ql-block">肠断萧郎纸上句,深院啼莺,撩乱春情绪。</p><p class="ql-block">一点幽怀谁共语,红绒绣上罗裙去。</p><p class="ql-block">文中提到的王定斋为张金氏的大儿媳妇父亲的哥哥,为王阳明王学门人,曾任德州督学。大礼仪案中,欧阳德提到了王定斋。王定斋曾在嘉靖六年编辑《于肃愍公集》(八卷)。“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收录其中(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p><p class="ql-block">欧阳德(1496-1554),字崇一,号南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其从政生涯长达三十年,官至礼部尚书,在案发之时任翰林院编修。现转录欧阳德家书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当柄之臣,初甚重阳明公,已而渐生衅端。盖始而薛中离,继而唐子忠、朱子礼、魏水洲,诸人皆不利于柄臣。黄致斋、王定斋又尝为水洲解怨于柄臣,而水洲竟有论劾,遂并疑二公相党以相害。诸公皆阳明之徒也,忌疾竞进者,因而进谗,将以抑人之进而伸已,而有怨者又复酝酿其间,故诸公皆落职。近日为邹东郭告病,擅自回籍,吏部忽然查奏,并及南礼部行勘不报,追罪黄久庵、季明德,皆外补。久庵乃柄臣之最厚者,以其所甚厚之人,而排之至此,此非有所激于中,而又有酝酿之者耶,况邹、季二公又皆吾党。奏中又以学为言,其意居可知矣。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恨无间可乘。苟有间,吾即为投簪之计。若吾弟得捷,则吾去益有名矣。努力,努力,即不得捷归,计亦未可缓。君子得其志则行,不得其志则止,况吾事君之日长,事亲之日短。向时徒以仰事俯育牵制,乃今则可以无累矣。复何所系哉。对江海智寺傍近不妨买一庄,吾将于寺中杜门谢客,须有所资赖,乃可宜早图之。</p><p class="ql-block">而邑博厚斋公,是中丞王定斋的弟弟,不可能是宋鄞人王厚斋,即南宋博学家王应麟,这位王应麟有四明文献之宗之美誉。钱大昕说:“且如王厚斋,四明文献之宗,而不列之《儒林》,岂厚斋之学行不如高闶、黄宗明乎! 若谓厚斋以官高当入列传,则高闶、袁燮父子班秩不在厚斋之下,何以仍入《儒林》也?(蒋学镛与钱大昕修志理念的分歧,中国公众史学,2020-06-25</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文中提到的李宪副抑斋,即李恺,李恺出生年月未记载,死于1592年,字克谐,号抑斋,福建惠安县螺城镇西北街人,民籍,治《诗经》,年三十六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六十一名进士,历任广东番禺县知县,升礼部稽勋司主事、兵部车驾司郎、湖广按察副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恺辞官回乡。约卒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后,享年81岁。在回到惠安之后的闲居生活,他做文赞扬时任惠安县丞的张白山的政声。</p><p class="ql-block">曾承芳(1519—1566年),字英遇,号龙山,惠安县人。宗圣曾子六十一世孙,于惠安城置御史第,为北门曾氏始祖。</p><p class="ql-block">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李春芳榜),与张居正同科,授文林郎。历官浙江鄞县县令,河南道、江西道监察御史。</p><p class="ql-block"> 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时,廉洁居官,改革弊政;当时,倭寇时常来侵犯,抢掠财物,人心惶惶。曾承芳上任,立马组织军民修固城堡,守土抗寇,倭匪未能得逞,退回贼巢海岛。鄞县人生命财产得以保全。</p><p class="ql-block">鄞县人为曾承芳建造生祠、立纪功碑,颂扬他的功德。嘉靖皇帝论功行赏,赐予全纻和彩金三次,擢升其为两广御史河南江西道。曾承芳离任之时,百姓夹道欢送,只见知县他只带仆从,随身行李惟带图书三箱,时人称他“三箧御史”。</p> <p class="ql-block">同安林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