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

心情好好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提到大慈恩寺,西安本地人不见得都知道,但说到大雁塔,估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提起法相宗,信佛的人也许会知道,但说起唐玄奘三藏法师,可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其实,这几个都是一回事。大慈恩寺,是大唐皇室敕造的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佛家寺院,玄奘在此建造大雁塔以珍藏从印度取回的佛经,主持译经院翻译佛教经典,并创立了佛教八大宗之一的法相宗。</p> <p class="ql-block">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太子李治为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造一座佛教寺院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十月,寺院初成,“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1897间,太子李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名“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太子李治复令玄奘法师“充大慈恩寺上座,纲维寺任”。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法师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p> <p class="ql-block">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奏请皇帝批准,仿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砖表土心方塔,初名慈恩寺塔,后据天竺寺僧“葬雁建塔”的故事,改称大雁塔。大雁塔“方形塔基,面宽各140尺(唐尺);塔形仿西域制度,不循中土旧式;塔分五级,包括相轮、露盘在内,总高180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最上层以石为室,藏经像”。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玄奘在大雁塔下层南外壁亲手竖置两碑,左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高宗作太子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皆为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人称“二圣三绝碑”。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原砖表土心大雁塔遭风雨侵蚀损毁严重,乃重加营建为十层纯砖塔。后遭天灾人祸破坏仅存七层。明代在塔外表加砌砖面保护,至今仍保留了外加砖面的七层原状。</p> <p class="ql-block">  玄奘法师自印度取经归来,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玄奘因为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要义,所以被尊称为三藏法师。</p><p class="ql-block"> 玄奘法师在住持大慈恩寺期间,先后翻译了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的“一本十支”理论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并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成唯识论》,提出了“法相”这一核心概念,为法相宗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大慈恩寺便被公认为法相宗(又称唯识宗、瑜伽宗、慈恩宗)祖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晋昌坊半坊之地。如今的大慈恩寺,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占地七十六亩。现存的殿堂则多是清代建筑。寺院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其中,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是大慈恩寺“镇寺之宝”。钟楼内悬挂一口大铁钟,重三万斤,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铸造,上铸有“雁塔晨钟”字样,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大慈恩寺大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初,被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2014年0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贝叶经</p><p class="ql-block"> 唐僧西域取经之前,古印度人尚未掌握造纸术,只能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佛教经典也无一例外的全被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史称贝叶经。</p><p class="ql-block"> 贝叶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唐僧所取回的657部经卷全为贝叶经。现在存留下来的贝叶经十分稀少,每片都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佛舍利</p><p class="ql-block"> 玄奘法师究竟从西域带回多少舍利?在《法师传》中记载仅说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骨舍利的具体数量未说明。而在同书描写修塔一节时,说明“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后经武则天长安年间从新改建时,将塔中原有舍利如何处置,也未有详实的史料记载,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取回中原的佛舍利由此成为千古之谜。</p><p class="ql-block"> 当前大雁塔上安放的佛舍利,是印度玄奘寺住持释悟谦法师所赠。法师原籍陕西省咸阳市,自幼出家并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赴印求法,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1998年6月10日,法师访问大慈恩寺,将两颗珍贵的佛舍利子(一颗直径3.5毫米,一颗直径1.5毫米)赠与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佛足迹印图 </p><p class="ql-block"> 据佛经记载,在佛祖涅槃后二百年之内是没有佛造像的,那时佛弟子们都是瞻拜佛祖留下来的足迹印,拜佛足即为拜佛祖。唐僧赴西域取经时将古印度广为朝拜的佛足迹印图带回大唐呈现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并接受太宗敕令,将佛足迹印图刻制成足迹印石,供广大信众瞻拜。足迹碑中莲花象征纯洁,“卍”字代表火焰和光明,双鱼代表解脱,宝瓶象征聪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代表护法,掌心千福轮代表转轮王,转轮王下面即为大梵天王图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