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机关”建设 助推人大工作质效提升

好运

<p class="ql-block"> 强化“四个机关”建设</p><p class="ql-block"> 助推人大工作质效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四个机关”建设,切实提升人大干部综合素质,坚决做到知行合一、务实重行、担当实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打造自觉坚持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确保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p><p class="ql-block">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切实增强人大工作政治性</p><p class="ql-block"> 一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把握人大的政治属性,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机关干部理论素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做到“九个带头”,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采取领导干部带头学、精品党课辅导学、机关干部集中学、深入研讨交流学、专题辅导重点学、读书班专题学、党支部分散学、青年小组辅导学、线上线下自主学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学习方式,做到及时跟进学、对标对表学、联系实际学。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内容,对数字经济、习近平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了专题研讨。党组书记、主任张行斌带头讲党课、讲业务,为机关干部做出了表率。“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组织党组(扩大)会议集中学习7次、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3次、开展理论专题研讨2次、领导讲专题党课4人次,机关集中学习6次,机关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p><p class="ql-block"> 二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领航定向。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意见建议和省市委党代会精神,把“解放思想、振兴发展”专项研讨活动融入到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科学立法工作、人大代表服务工作具体的工作之中,精心组织机关干部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专项研讨活动,围绕新发展理念,学习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工作职责,坚持立足实际,奋力开启工作新局面开展专项研讨活动,在解决工作格局不大、创新能力不足、工匠精神不够、提高对省情市情认识上发力。领导干部结合分管工作量身制定研讨主题,机关干部结合自己工作职责,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进行自我剖析,破解发展瓶颈问题。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的大发展。召开高质量的专项研讨活动2次,研讨发言108人次,梳理查找问题60余条,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p><p class="ql-block"> 三是认真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人大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都按规定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切实发挥好人大常委会常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个方面全过程。加强“四个体系”制度体系,制定了《鸡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建设“四个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重点跟进落实台账清单,推进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督办落实到位。紧扣市委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集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p><p class="ql-block">二、强化“权力机关”建设,切实增强人大工作民主性</p><p class="ql-block"> 一是着力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深刻领会和贯彻宣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义,健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措施。强化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大开展监督、决定等工作都要通过座谈、调研、代表联络站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这一重大理念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p><p class="ql-block"> 二是着力加强工作制度机制。修订完善了人大常委会机关《鸡西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考勤请假审批制度》《鸡西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值班值宿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建立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工作规则,形成一套依法规范、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推进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完善预算联网监督、预算预审专家库、人大代表履职等信息平台,深入推进“智慧人大”建设。坚持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做出的决议决定体现人民意志、凝聚最大共识,努力让人民的愿望和心声更好地转化为人大各项工作成果。</p><p class="ql-block"> 三是着力提升自身建设水平。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职行权的重要保障,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举办了“人大业务大讲堂”、专题业务讲座、组织“基本业务+”考试和业务大比武活动,增强机关干部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实效,人大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培养,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积极为青年干部搭建成长进步锻炼平台,为年轻干部“架梯铺路”。组织机关青年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师徒传帮带”,公文写作培训班等活动,提升青年干部综合素质。加强人大机关干部培养和交流使用,选派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区挂职锻炼、机关科级以下9名干部实行轮岗工作机制,着力塑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人大机关干部履职新形象。</p><p class="ql-block">三、强化“工作机关”建设,切实增强人大工作法治性</p><p class="ql-block"> 一是依法行使监督权。聚焦全市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围绕推动鸡西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司法公正,强化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实效。综合运用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视察、召开主任会议、常委会议和意见建议转办等监督方式,紧盯事关群众利益的难点痛点堵点,先后对我市实施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我市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实施情况、对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解决制约鸡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让监督更加精准、更加有力,有效提升依法履职监督水平。</p><p class="ql-block"> 二是依法行使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法规起草、调研论证、审议修改和表决报批等工作。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途径,确定21个基层立法工作联系点,坚持所有法规向社会征求意见,使立法决策更加地气。以“小切口”立法,推动社会“大治理”,从提升全市文明程度入手,着手制定《鸡西市文明祭祀条例》,倡导文明行为和禁止不文明行为,不仅助力创建文明城市,而且促进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 三是依法行使决定权。健全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具体办法,明确重大事项范围和程序,提高重大事项决定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聚焦鸡西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依法作出行使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相统一,不断完善人事任免、宪法宣誓等制度规定,实现党内工作程序与人大法定程序有机结合,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p><p class="ql-block"> 四是依法行使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相统一,不断完善人事任免、宪法宣誓等制度规定,实现党内工作程序与人大法定程序有机结合,确保圆满完成市委的人事安排意图。强化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的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p><p class="ql-block">四、强化“代表机关”建设,切实增强人大工作人民性</p><p class="ql-block"> 一是推进“双联系”工作制度化。持续完善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拓宽联系内容,实现联系规范化。把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更加广泛地听取民情、反应民意、汇集民智。坚持代表参加常委会会议和参加执法检查、工作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p><p class="ql-block"> 二是推进代表“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加强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持续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市44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纳入网络,混合编入305个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通过走访联系网格内选民,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推动民生问题解决。我市代表活动经验,在全国人大、省人大杂志和内部信息交流刊发。</p><p class="ql-block"> 三是推进代表建议办理成果化。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把好代表议案建议质量关,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民力,引导代表撰写更多质量高、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创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完善常委会重点督办、人大专委会对口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等机制。将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办理,要求承办单位依法自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建议、批评、意见,应自交办之日起六个月内答复,对“一府一委两院”不能办理的,涉及市委分管工作的协商市委办由相关部门进行办理,并答复代表办理情况,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落实率和满意率。</p>

人大

工作

机关

代表

建设

习近平

机关干部

依法

监督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