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德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大门口地面有鹅卵石铺成的古代钱币模型,它象征着招财进宝之意。楼内一门、二井、三堂、四梯,设计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侨福楼</span>始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是当地<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侨福楼坐北朝南,直径45米,全楼有房30间,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振成楼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承启楼号称土楼王。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承启楼楼前是一片视野开阔的绿地,平坦的草地上嵌着鹅卵石子铺成的蜿蜒小径,其中一条较宽的小径,略偏于承启楼大门对应的中轴线,通向承启楼,开阔的草地更加衬托承启楼的气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承启楼有一对联: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 承载了祖辈对族人嘱咐 ,要和睦相处,注重礼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中你会深切感知,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独立的小社会,聚族而居,共存共荣,共亡共辱,在历史长河中,一座座土楼让优秀的客家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