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蒲剧艺术家到戏剧教育家

冯明青

<p class="ql-block">从蒲剧艺术家到戏剧教育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者按】值此运城市蒲剧青年团建团20周年之际,特发蒲剧宗师王秀兰为《蒲剧景派表演艺术研究》(秦建华、冯明青编著)一书所写的序言,以飨列位看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蒲剧艺术家到戏曲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 王秀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探讨景雪变蒲剧表演艺术的书,我是乐于为其作序的。雪变是我最好的学生。她工作干得好,不负艺术初心使命,我为她的成功感到高兴,我表扬她!</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来,我是看着雪变演戏的,看着她成长的。她11岁时就以 《红灯记》中李铁梅的一段唱腔被运城县蒲剧团看中,成为剧团年龄最小的学生;15岁时即以《刘胡兰》一角首挑大梁,在运城人民剧场连演24场,引起戏剧界的极大关注。继而五十年中扮演了众多主要角色,直到她主演的蒲剧电影《窦娥冤》、《山村母亲》,将蒲剧表演推向至今无人企及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雪变就是为蒲剧而生的。她生性聪慧,长相俏丽,身段苗条,嗓音甜美,极具表演天赋。她后天刻苦,学习继承、革故创新、发展超越,不断攀越新高峰,尤其是教书育人、带徒授业,理念与见识多有创建,业已形成了独特的蒲剧景派艺术。一个戏曲流派的形成,需要功力与思想的不断积累及时间的长久沉淀。既不能速成,也不能不及,更不能故步自封。</p><p class="ql-block"> 雪变从艺五十余年,人品戏品如一,舞台讲台两相宜,既唱且教,亦师亦母,授业不自秘,桃李满天下。她的艺术业绩、教学成果和榜样力量,从实践到理论可以说自成体系了,这对蒲剧来说,是品牌,更是财富。故此,我以为称之“景派”,水到渠成,名符其实,值得很好地总结和研究。</p><p class="ql-block"> 自1971年6月至2002年4月的31年间,雪变一直在原运城县蒲剧团、运城市蒲剧团演出一线,后虽任市团名誉团长、艺校副校长、市蒲青年实验演出团团长,但从没离开舞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和表演风格,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先后获得文化部“文华表演奖” 、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并赢得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专家评论曰:“景雪变是位大才”,是“戏路很宽的全才演员”,“蒲剧艺术集大成者”,成为专家和观众公认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对此众多的赞誉,雪变当之无愧,我更是高兴。</p><p class="ql-block"> 组建蒲剧青年团,让蒲剧事业繁荣兴盛,人才成林,人才辈出,是我的梦,也是蒲剧几代人的梦!记得,雪变从市团调任艺校副校长的第二天,我与丈夫相扶一起来到她的办公室,我对雪变嘱咐道:“过去你只是演员,现在三个角色,班子成员、老师、演员,你如何面对,如何干?”雪变回答:“师傅,我保证按您的嘱咐,干好三个角色,不辜负您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自2002年4月,雪变担任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团长,以至运城学院特聘教授、音乐系学科带头人以来,她始终以戏剧人才培养为己任,不断探索戏剧教学新路子新机制,并注重戏曲理论研究,著书立说,倾心育人,托起满台青春阵容,戏剧队伍建设与日发展壮大,人才质量向着高端迈进。2005年至今,雪变带领艺校指导老师一起培养出52名全国戏曲小梅花奖演员,蝉联两届全国第一;更为欣喜的是,运城学院开设本科戏曲表演专业,蒲剧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我很欣慰,从学生雪变身上看到了蒲剧的精神,看到了蒲剧人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立志为祖国文艺事业争光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雪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和培养,没有辜负国家给予他的一些列荣誉和奖项,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戏曲教育家。从蒲剧表演艺术家,到戏曲教育家,到培养出众多弟子,再到景派艺术的形成,这,就是景雪变艺术道路的轨迹。</p><p class="ql-block"> 如今,雪变年已六十有余,由于常年练功和奔波演出,加之工作超常负重,我总是担心她的身体,但是,她的事业心和干事激情依然燃烧如初,根据运城市委领导的安排和对特殊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奋战在蒲剧一线。</p><p class="ql-block"> 祝愿她不离舞台,不离讲台,不断探索,艺术之树长青! </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景派艺术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蒲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