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副司令员二三事

梁大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顾秀,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1923年生于江苏南通,1941年参加革命,历任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团长,五师副参谋长,1962年调京参加国家外事干部培训,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一年后调回铁道兵五师,任副师长、师长、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离休后定居上海,因病逝于2017年,享年95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顾秀是我军少数几位被周总理数次召见并赋予地方经济建设重任的师级干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5年毛主席批示加快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党中央要求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时修一条铁路支线到攀枝花市(当时叫渡口市),铁道兵五师承担了修建渡口支线任务并负责攀枝花市的支左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克服当时的困难,加快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成,周总理数次召集顾秀等负责同志开会,商讨加快攀钢建设的方案,并点名时任铁道兵五师师长的顾秀兼任攀枝花市委第一书记,明确提出了攀钢要在1970年7月1日出铁的时间要求。顾秀接过任务,深感责任重大,他及时地调整了支左力量,加大了对全市“抓革命促生产”的广泛教育,促进了群众组织的大联合,解放了一大批企业干部和技术骨干,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攀枝花市的安定团结,保证了攀钢建设顺利进行,从而按时实现了周总理关于攀钢“七一”出铁的指示目标,为攀枝花钢铁基地建成开了个好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2年4月12日,新华社以“战胜12级狂风袭击,旅客安然无恙”为题播发了一则电讯:4月5日从北京开往乌鲁木齐69次特快列车,行至“百里风区”段突遇特大风暴,瞬间列车被逼停,迎风一侧车厢被风暴卷起的砂石狂击,三百多块车窗玻璃被打破,车内积了沙石一寸多厚,撒满了碎玻璃。在这突发灾难的紧要关头,乘坐这趟列车的铁道兵某部副司令员顾秀立即挺身而出,用列车广播命令乘车的全体军人立即到餐车报到,不到三分钟,38名不同军兵种的解放军官兵集合在一起,顾秀副司令员宣布了抢险方案,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并和列车长将指战员们按车厢分成抢险小组,干部战士领受任务后,立即奔赴指定的车厢,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安定旅客情绪,组织旅客转移,进行抢险救灾。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列车终于撤出风区返回哈密车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月13日的《人民日报》和4月21日的《解放军报》及有关报刊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这则消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有幸和顾伯伯当面闲聊过几次。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铁道兵转战南疆线后,顾副司令一家搬到西安来住了,这时我们两家是上下楼的邻居。因为我父母也是江苏人,我母亲又是南通人,所以两家走动较多,我母亲闲时常常和陈阿姨在一起聊天。这一年我回家探亲,也跟着母亲去顾副司令家串了两次门,进到顾伯伯家里,我母亲就和陈阿姨热络地谈了起来,而我则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有事无事地也和顾伯伯闲聊了起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见顾伯伯,丝毫没有感觉到你面对的是一位统领千军、指挥若定、果断决绝、英姿勃发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位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轻声细语、谈吐幽默的长者,这使我逐渐放下了窘迫和拘谨。也许是看到我那孺子可教的样子,顾伯伯的话语也逐渐多了起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记得我们闲聊的内容多是当时的社会现象,时过境迁,那时谈的许多内容都想不起来了,但顾伯伯讲的一段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却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记忆犹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顾伯伯跟我说:社会上有“听诊器,方向盘,党委书记售货员”的顺口溜,说的是有关系好办事的社会现象,有时不由得你不信。前几天我到医院看病,挂了号坐在走廊里排队等待,这时有一位女医生走过又匆匆返回来,盯着我问“你是顾书记吧?认得我吗?”我当时想自己几年前是在攀枝花市“支左”当第一书记的,居然在西安也有人认识,只得如实告之,已经离开地方回到部队工作了,现住西安,今天来看看病,真想不起来你是哪一位,女医生听言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直接找了专家很顺利地就把病看完了,感激之余,我很是奇怪这个医生怎么会认识自己的,女医生说:七、八年前,她在攀枝花市医院工作,由于是独女,父母年迈多病,急需调回到父母身边照顾,可是打了多少报告也没有批准,情急之下直闯到你顾书记的办公室,你听了我声泪俱下的陈述后,叫秘书去调查了情况,四天后签批了我的请调报告,我这才调回西安,回到了父母身边,虽然你只是动了动手指头,却对我的人生和我的父母是极大的帮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顾伯伯接着说:听了女医生一番话语,自己不由地心生感慨,对她说,当年我可能无意中帮助了你,可如今我也老了,想调一个孩子到自己身边照顾,却非常困难,女医生听了立刻说把你孩子的工作、年令、学历和想调到西安那个单位等情况告诉我,我来想办法帮助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停顿了一下,顾伯伯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兼任攀枝花市第一书记时签批过一些这样的条子,可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医生的事,没想到在这里碰到并会主动帮助你。实际上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求回报地尽量帮助他人,做些好事,或许将来在你遭遇困难时,帮助就在那里等着你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顾伯伯的这段讲述及其感悟,看似轻松叙过却包含着朴素的哲理,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回味良久,经年不能忘怀,这对我的处事和为人也多有启发。我想这也是顾伯伯做事的一种理念和他一生的为人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