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面前乡:茶马古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想你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堡面前乡,解放前称宝庆中乡一都,座落在海拔1020米的大云山脚下,群山包围之中,进出衡邵祁都得翻过高山。以现在的堡面前乡政府为中心,自唐朝以来,向东去衡阳,须走刘践后5000级石板路;向南走祁阳,须经大步岗4公里的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上下山处皆用青石板铺设,道路两边千年古松,曾阴天蔽日,自然成为过往行人乘凉佳处,如今还尚存60多棵古松,500米青石板路;向西走宝庆,须经绵车岭茶马古道,绵车岭茶马古道全程约3公里,皆以青石铺设,古松迎风招展,千姿百态,古道中建有“万寿亭”,供过往行人歇息,曾路毁亭塌。今乡贤捐助,又将古道修善,路旁千年古松还有80余棵,已成为户外爱好者向往之地;向北走衡邵,须经骑龙岭茶马古道,全程约10公里,茶马古道起于八十年碗冲皂,至于水东江益华村,上下古道均为青石板铺设,从碗冲皂至骑龙亭处的山路,两公里的千年古松似迎宾佳丽,列队欢迎往来行人,如今古树尚存100余棵,青石板铺设古道约1公里,若到此处,仿佛进入人间仙境。继续前行至百步梯,所谓百步梯,因有102级石级而得名,此地石壁险峻,陡峭如刀削,溪水奔腾,似瀑布;怪石嶙峋,形状百态;奇花异草,野果飘香;在这条茶马古道上,你还可以领略“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移山造田,石文化的风光;重走衡宝战役解放军四野部队158师追歼敌军之路,赓续红色血脉。这四条茶马古道,在60年代,还是堡面前乡人民与外地商贾交往的必经之路,70年代逐步修建了公路,茶马古道的作用渐渐地退居二线。</p><p class="ql-block"> 虽然茶马古道的交通作用消失,但他的存在,石板上的马蹄印,扎根土壤的千年古松,是古代商贾行人,马铃声声,市场繁荣的见证;是社会进步,人民富裕的缩影,是人类文明,石文化的传承,是邵东市堡面前乡,开辟原生态旅游步道的处女线路。</p> <p class="ql-block">绵车岭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大步岗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骑龙岭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p><p class="ql-block">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不过藏区却并不产茶。</p><p class="ql-block">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恰恰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了一条延续千年的“茶马古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