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營非物質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麻花傳承人劉和平</p> <p class="ql-block">2021.10.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第五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大营麻花传承人,刘和平,男,汉,生于 1962年8月,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大营村人,现经营“老刘氏麻花店”</p><p class="ql-block">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大营麻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届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2021.10.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第五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大营麻花,因其源于古陕州大营村而得名,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朝初年,刘氏先祖随军从安徽来到大营。当时大营一带兵营所在,荒无人烟,草木茂盛,经常野兽出没,毒蝎横行,毒蝎蛰咬中毒,大都不治身亡。先祖们为了诅咒毒蝎,在每年的二月初二,家家户户都把和好的面团拉成长条,拧成毒蝎尾形状,放入油锅中烹炸后吃掉,称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状如“蝎尾”的长条面,就演变成为了后来的麻花,</p><p class="ql-block">大营麻花的特点是:“脆”、“酥”、“香”。其制作工艺严密,配料讲究,。相传明末清初曾有一位文人,看到麻花的制作过程后,随口吟出了“梨木案上龙摆尾,清油锅里虎翻身”的佳联。</p><p class="ql-block">相传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因避八国联军出逃西安回銮北京,途径大营。据传,当天晚上,负责光绪皇帝进膳的小太监走路时不慎摔了一跤,端在盘子里的麻花掉在地上全碎了。后来在当地百姓中便流传开了一个说法:“掉在地上捡不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大营麻花。”</p><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等视察大营,周总理品尝后这样评价:“这么好的东西,没有牙的人都可以吃啊!”</p> <p class="ql-block">大营麻花的曲折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在原来比较单一的“甜”、“咸”两种麻花品种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翡翠”、“麻辣”、“夕阳红”、“大枣”、“牛肉”、“天地”、“五香”、“芝麻”、“巧克力”等九种新品种麻花,麻花在我们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开始经营麻花生意时,村子里成年男人几乎人人都会炸麻花,可没有哪个人敢奢望依靠这小小的麻花挣什么大钱。我和妻子也是一人背一大筐刚出锅的麻花去赶集,一天下来虽然累得半死,可麻花没能卖出去多少,不仅辛苦而且赚不到钱。当时,距离我们村130多公里外的洛阳,已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我们就租了一辆汽车,拉了一大车麻花到洛阳,希望借牡丹花会来打开销路。但当我们赶到洛阳,由于路途比较遥远,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沿途路况不好,结果一路颠簸下来,大部分麻花都破碎了,没有顾客愿意买我们的麻花。这一次我们不仅没有赚钱,光是汽车的租运费就赔了300多元,可谓是损失惨重啊。</p><p class="ql-block">遭此打击后,我一度心灰意冷,产生了放弃经营麻花店生意的念头。正当我犹豫不定之时,1991年10月份一件偶然的事情,又促使我改变了想法。大约是10月中旬的一天,有两个来陕县做苹果生意的天津商人,来到了我的店里购买麻花,那两个人品尝了麻花以后,连连称赞好吃,味道太好了。当他们得知一根麻花才五毛钱后,他们每人都很高兴地买了几大包,放在自己的汽车上拉走了。临走时他们对我说,你们的麻花不比天津的麻花(天津有著名的十八街大麻花)差,可人家天津的大麻花在市场上要三块五毛钱一根,你们的麻花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当晚我给妻子说了这件事情,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经与妻子反复商量,我们决定把自己的麻花也打进商场和超市,提高价格,扩大销量,增加利润收入。然而虽然不少超市和商场对大营麻花颇感兴趣,但看到我的麻花连个正式包装都没有,便都婉言回绝了,我酝酿已久的麻花进超市和商场销售的愿望又破灭了,一时又陷入了困境!</p><p class="ql-block">因我当时还兼做粮食生意,接下来我就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经营麻花上,逐渐退出了粮食生意,一心想把麻花做大。1995年,我自己购买了一辆工具车,在车上制作了大幅广告宣传牌,经常开车在周边地区下乡,并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乡、镇集市广泛进行宣传,扩大大营麻花的影响,效果十分明显,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了大营麻花,麻花的销量一时大增。与此同时,我也对麻花的包装进行了提升,由最初的报纸包装、草纸包装,改为先用塑料食品袋包装再装入普通的纸箱子进行销售,日销售量由原来的200多根增加到600多根(每根重量0.1公斤),生产作坊的用工也由三、四个人增加到七、八个人,营业额有了较大的增加。</p> <p class="ql-block">为麻花注册商标,走品牌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在我一心继续扩大麻花生意时,1998年春节的一次同学聚会,使我受益匪浅。这年春节期间,我的两个在北京从事记者工作的同学,回到了村里,与他们一起聚会吃饭时,他们听了我从事麻花生产经营的情况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生产麻花这个项目不错,品牌很好,很有发展潜力,但必须注册一个商标,否则你费了很大劲进行宣传,影响扩大了,销路打开了,让别人给抢先注册了,你就不能再生产了,更谈不上发展前景了,到那时候你的损失就太大了,因此,你要抓紧给麻花注册商标。”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注册”这个名词,但从此,“注册”一词就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无论怎么也挥之不去,苦苦思索着该给自己的麻花起个什么名字。开始想着叫“老刘氏”麻花,但又觉得不妥,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个原始作坊,太没有品味,于是我就想到将村里几家比较大的麻花店“刘氏麻花”、“蔡氏麻花”、“赵氏麻花”和“毛氏麻花”全部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麻花产业,那样力量就会大得多,就能够形成一个拳头产品,去更好地占领市场。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后,决定将村里所生产的麻花联合起来命名为“大营”牌麻花,不仅叫起来响亮好听,又能照顾到全村人的利益,且这样去注册商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村民们也不会提什么反对意见,可谓是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但当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王君兰后,遭到了她的强烈反对。她的想法是家里刚盖了房子,两个孩子又正在读书,生产经营上资金周转非常困难,即使自家的资金有这个能力,给麻花注册商标代表的也是全村人的利益,应该由大家共同来出资,不应该只有我们一家来承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妻子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于是我便将注册商标一事向村里人说了,结果遭到村民们的一致反对。也难怪,几百年以来,村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往这种简单传统的麻花生产经营模式,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去改变它,只想维持现状,做个小本生意,挣个零花钱就可以了,根本没想把麻花生意做大做强。在四处碰壁之后,一时陷入了极度孤立的境地,可我天生争强好胜,看准的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我背着妻子和村民们,向几个要好的朋友借了一些钱,经过一番准备,于1998年的12月悄悄地登上去北京的火车,独自一人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国家商标局。经过向工作人员咨询情况,才知道注册商标的手续十分繁杂的,需要相关的资料,费用也是比较昂贵的。我当时就想既然走出这一步,无论多难,也要把事情办成。回到家之后,我就按照国家商标局工作人员的要求,认真准备各项材料,又经过向县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得知当时的陕县食品厂副厂长赵振安,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他曾在国家商标局为陕县食品厂注册过一个“石壕牌牛肉”的商标,熟悉注册商标的办理工作。在赵振安的鼎力帮助下,我把有关材料都准备好了,于1999年2月到北京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有关材料及设计的商标图标,缴纳了商标注册费及商标图标的设计费等,办完了按要求应办的一切手续。不久,我就接到国家商标局的通知,告诉我“大营”牌麻花的商标注册通过了。但是,按照《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商标注册通过后还必须在全国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年,需等到公示期满没有任何异议,才能将商标颁发给注册的商家。好不容易等到2000年2月份公示期满,我又急忙赶到北京,准备取回注册的商标,可国家商标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按规定商标必须通过挂号邮寄给商家,商家本人不能直接取走,我只好回到家里等邮件。过了一周左右,我终于收到了寄来的商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为了注册商标,妻子开始不同意,但看到我非常坚决、执着,最后也无奈同意了。我前前后后,三上北京,仅住宿、餐饮、路费,加上代理人的代理费、商标的注册费、图案的设计费、咨询费等,花去了2万多元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外债。但老刘氏麻花店“大营”牌商标的注册成功,为麻花的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p><p class="ql-block">要提升产品的档次,必须有一个好的包装,又要便于麻花的运输。经过慎重考虑,我亲自为“大营”牌麻花设计和印制了特定的标准包装箱,每箱6袋,每袋4根,每根50克,总计一个标准箱24根麻花,净重1.20公斤,可谓是美观大方。经过这般努力后,我家的麻花店生意果然红火起来了。在我的影响和带领下,村民们都跟踪效仿,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提升档次,短短半年之内,村里的麻花销售收入就增加了一倍以上,我家的老刘氏麻花店销售收入,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三倍多。一时间,我被村民们称赞为村里的“麻花英雄”,得到了村民们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p> <p class="ql-block">创下世界第一大麻花的吉尼斯纪录</p><p class="ql-block">在酝酿为大营麻花注册商标及注册后进行公示期间,我决心制作出一根世界上最大的麻花,来制造一个轰动效应,以促进麻花产业的更大发展。促使我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大营村是个有近万人口的大村子,历史上曾获得过不少荣誉,有着辉煌的历史。1958年,周恩来总理曾视察我们村,并曾在北京设宴招待过我们村的老支书、全国劳动模范陈启生,先后有许多国家的要人和友人到我们村参观访问,如今,大营村又是“全国文化建设先进村”,知名度很高。二是大营村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豫、秦、晋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距离三门峡西的大型贸易市场不到一公里,经商的环境非常好,如果能做出一根特大麻花摆在市场上,可以独树一帜,进而为麻花的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商机。当时,许多人都对我的想法感到好奇,纷纷问我:“和平,你究竟要做一根多大的麻花?”我说:“要做就做一根世界上最大的麻花!”当时,我说这话有些夸口,世界上最大的麻花究竟有多大,我根本不知道。好在有一位热心的报社记者兴致勃勃地帮我查询了有关资料,据查证: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根麻花是天津桂发祥麻花店制作的,长1.44米,重24公斤。我听后顿时愣住了,一根麻花竟有24公斤重、1.44米长,上哪去找这么大的油锅呀?这时,村里的好事者早把我的大话放了出去,说:“刘和平要炸世界上最大的麻花了!刘和平要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大营又要出新闻了!”一时传得沸沸扬扬,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p><p class="ql-block">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硬着头皮去干,可妻子坚决反对。她说:“你想想,你为大营麻花注册了商标,花去了好几万块钱,结果真正受益的是大家;现在你又要做世界上第一大麻花,这个新闻的‘卖点’极高,将来真正得到好处的还是大家。大家的事情应该由大家去办呀!里里外外得花多少钱呀!”但我生性倔犟,我说:“这事是我自己想干,并不是别人强迫我干的,怎么好去麻烦大家呢?”妻子的火气立马又上来了,说:“如果是大家一起干,我支持,也参加;如果说还是你一个人来干,我坚决阻拦!这个家不能老让你说了算!”接着,她就摞了挑子,一连几天不上店里来了,把所有的事情全推给我,一时间我是顾住头顾不住脚、顾住脚顾不住头,手忙脚乱,忙得焦头烂额,可谓心力交瘁!我心想这样下去不行,为了能把事情干成,我必须改变策略。我用了缓兵之计,向妻子赔礼道歉,还不惜讨好地说:“我是跟你开玩笑哩,看把你气的。其实你说的话句句在理,让我毛塞顿开,如今是市场经济,干事就应该讲求经济效益!”妻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重新走马上任,店里的工作又开始井井有条了。几天后,我去了一趟三门峡市区,回来时,故意哭丧着脸,长吁短叹。她吓了一跳,忙问:“你怎么了?”我说:“咱俩吵架的事情怎么让外人知道了?我今天碰见了两个记者,他们听人说我不想搞世界上最大的麻花了,人们的议论很多,说的话特别难听,很替我惋惜。我问他们都听到哪些话了?他们告诉我,有人说刘和平就爱信口开河,说漂亮话。这话虽难听,我还能忍受。最使我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有人这样说:哼,主要是刘和平的那个媳妇头发长、见识短,一定是她在拖刘和平的后腿。君兰,男人最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老婆,说我没本事我不怪罪,但要说我的女人不如人,这对我是侮辱,我咽不下这口气呀!你说说,我媳妇哪一点比别人差呀?既聪明漂亮,又贤惠大方……”</p><p class="ql-block">我这一招还真灵,她听了这番话,不言语了。我赶紧趁热打铁:“当初放出这话时没跟你商量,这是我的错,正打算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不准备做了。但现在我又必须做,不能放弃,我作为堂堂正正的七尺男子汉,决不能给我老婆脸上抹黑呀!”说到这里妻子终于开口了,她说:“这件事算是骑在老虎脖子上下不来了,那咱就做,但是有一条,你以后干啥大事都必须先跟我商量商量。”我高兴地答道“坚决遵守照办!”</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和妻子制定了具体制作方案,要创造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买了三张大铁皮,请来专人焊了一个2米长的大铁槽,用它来做炸锅。由于没有经验,害怕出错,我光各种技师和工匠就请了几十个人,以备不时之需。2000年12月28日,经过紧锣密鼓的一番筹备后,世界第一大麻花终于在大营村文体活动中心门前的广场上出锅了,长1.88米,重29公斤,比先前的吉尼斯世界记录长了0.44米,重了5公斤!电台、电视台、报社的各路记者纷至沓来,麻花店前围观的人们水泄不通,乡亲们准备了许多鞭炮,当麻花被顺利捞出锅时,那密集的鞭炮声足足响了半个多小时,欢天喜地的场面把我和妻子都感动地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大麻花产生的“轰动效应”的确给大营麻花带来了新的商机。2001年春节,全村所有的麻花店全部脱销,店员们日夜赶炸,还是供不应求。山西、陕西的许多客户,都是开着汽车来拉的。村里的麻花经营户都对我和妻子的做法给予了极大的夸奖。妻子的一位同学拉着她的手说:“君兰呀,你两口子是咱全村的新闻人物,又上电视又上报纸,很是风光呀!真令人羡慕呀!”</p><p class="ql-block">得到乡亲们的感谢和祝福后,妻子的思想境界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晚上,躺在床上,她激动地对我说:“和平,我得好好向你认个错,当初做这个决定时,我不该拖你的后腿,现在看来,你是正确的。”我故作姿态地说:“正确个啥,我们白花了多少冤枉钱呀!”她说:“虽然经济上我们付出了代价,但在精神上却获得了丰收呀,那么多人对我们说感谢的话,这可是千金难买的呀!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活着,不能光钻进钱眼里,还应该有点精神操守,应当讲些奉献!”妻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心里真是又惊又喜!</p><p class="ql-block">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我的麻花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时,我提足精神坐上火车到了上海,去找世界吉尼斯总部上海分部进行申报。不料吉尼斯上海分部的工作人员在审阅了我的申报资料后,十分遗憾地告诉我:申报无效。因为这次活动一没有见证人签名,二没有公证部门的现场公证,不符合申报条件,也就是说我费尽心事的这次创纪录活动等于白干了,要想得到确认,必须再进行一次。回到家,乡亲们纷纷登门询问,记者们更是趋之若鹜,家里的电话铃声不断,方方面面都为我惋惜!但我从乡亲们的深深叹息声中悟出了一种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村民们有着对家乡荣誉的热爱和对勇于创业者的关心厚爱!我深深地感到,如果当初的冲动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和新鲜的话,那么现在自己的成功与否已经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我不能让乡亲们失望,想到这里,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料,妻子在沉默了数日后,突然问我:“和平,你打算咋办哩?”我说:“我正准备给你汇报哩,还能咋办?五六万块钱都花出去了,我都觉得对不起你了!”我又施出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妻子说:“你就别给我绕弯子了,直说你的想法吧!”我坚定地说:“为了家乡的荣誉,为了咱的人格,我们再做一次吧。”她说:“做多大?”我说:“再做,总不能比上次的小吧?”她更是鼓足勇气,非常坚定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咋能没有雄心大志呢?要再做,至少也要比上次再大一倍。”她又说:“我想给咱俩分一下工,你当公鸡,我当母鸡!”我“啊”了一声,说:“这个比喻咋这么难听?”她说:“公鸡负责打鸣,该通知的新闻单位你一律通知,让该知道的人一个不剩,该花的钱咱花,咱就红红火火地再闹上一回。闹小了,怕乡亲们心里受委屈!母鸡负责下蛋,炸麻花的具体事情由我来负责!”事情定下来了,决定再干。经过认真仔细的筹划,我们重新商定了制作方案。先是请来了专业技师,设计焊接了一个长3.2米的大铁槽做炸锅,并焊了一个高4.8米的大铁架来固定炸锅。同时,我总结了上次做麻花的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麻花炸熟后能及时出锅,又焊了一个大铁笼子,待特大麻花的坯做好后,将其先放在大铁笼子里,然后连大铁笼子一块放入炸锅,炸好后只要起吊大铁笼子,整个麻花就可以出锅了,而且不会有丝毫的破损。全部准备工作进行了好几个月。我们决定把世界第一大麻花出锅的时间定在国庆节的前夕,为祖国的52周岁华诞献上一份厚礼!</p> <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27日,是我们两口子终身难忘的日子。为了方便更多的观众观看炸麻花,我们把炸麻花的现场设在村里灯光球场的大门口,请了当地麻花界资深的师傅到现场见证,又请了陕县公证处的两位公证员到现场进行公证,各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也都到场了,几台摄像机同时都架在了广场四周,准备记录下世界第一大麻花炸制出锅的全过程。前来观看的群众很多,光是当天参与麻花制作过程的各类师傅和工作人员就接近200人。为了减轻我的经济负担,大营村党总支书记陈玉顺给了我大力支持,他让村里承担了公证、见证人员和各路记者的接待任务。上午10时10分,开始制作麻花坯子,先后用了面粉79公斤,鸡蛋80个,10多位专业技师把提前发好的面团,在现场搭建的一个大平台上开始揉搓,10时40分,特大麻花下锅,至11时10分左右,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88公斤的特大麻花顺利出锅。整个炸制过程组织严密,环环紧扣,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当天,三门峡市和陕县的新闻媒体就作了报道,接下来的几天里,许多国家级的新闻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不久,中央电视台对我进行了专访,讲述了特大麻花的制作情况。2002年3月,我又带上所有申报资料,赶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中国申报中心进行申报,这次申报由于准备充分,资料齐全,全部申报手续办理顺利。因为申报吉尼斯纪录是面对全世界的事情,所以需要等待验证和公示的时间比较漫长,直到2005年5月18日,申报纪录才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总部的认可,将该项纪录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一书之中。2005年10月1日,我收到沈阳吉尼斯世界记录中国申报中心—郎瑞贝克纪录研究服务站,用特快专递寄来的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的证书和贺信。当我从邮递员手里接过证书和贺信时,感到非常高兴,顿时手舞足蹈,激动的泪水一下子湿润了眼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2005年10月11日,陕县各界人士和广大村民在大营村文体活动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庆祝麻花申报项目的成功。大营村村委主要领导在讲话中说:“大营麻花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这不仅仅是我们大营村近万名父老乡亲的一大喜事,更是大营麻花这一传统食品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打造名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创举,在大营麻花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大营麻花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全村人乃至全乡、全县人都为我感到高兴和骄傲,从此大营麻花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业人数和产值收入均大幅增加,步入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麻花生产成了大营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和强项产业。</p><p class="ql-block">2003年大营麻花荣获《中华名小吃》金奖。2004年老刘氏麻花店注册创办老刘氏“大营麻花”网站www.dymh.com,这是全省第一家农民家庭网站。2008年老刘氏麻花店更名为“三门峡大营和平麻花总店”。2009年12月,三门峡大营和平麻花总店“大营”牌麻花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2010年荣获河南省特色产品金奖,同年,代表河南省参加中俄远东贸易博览会。2011年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优质产品奖。2013年国际三门峡黄河旅游节期间,在三门峡市和陕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营和平麻花总店成功地举办了三门峡市首届“大营麻花”品尝大赛,全国20多个省市近万名人员网上报名参加,并有6名国外友人报名。大赛设有集体一、二、三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最后来自洛阳的一名18岁女孩竟在规定的三分钟品尝时间内,顺利吃掉19根麻花,荣获个人一等奖,创下了在规定时间内吃麻花数量最多的纪录;参赛集体一组6个人,品尝时间也是三分钟,其中有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总计吃掉了72根麻花,荣获集体一等奖。当天现场有2000多人参加,大赛规模之大,效益之好,在历届黄河旅游节上是少有的,大营麻花已成为推荐三门峡地方特色产品的一个窗口品牌。与此同时,2013年大营麻花荣获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我个人荣获三门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4年三门峡大营和平麻花总店又成功注册了“大营老刘氏”牌麻花商标。2017年6月,我经营的三门峡大营和平麻花总店更名为“三门峡市陕州区老刘氏麻花总店”。</p> <p class="ql-block">在近30年的麻花生产经营中,我秉承 “诚信”二字经营宗旨,老刘氏麻花店和大营和平麻花总店曾先后获得“三门峡诚信单位”、“三门峡十佳文明单位”、“三门峡优秀民营企业”、“三门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我本人也曾多次荣获三门峡市、陕县和大营镇劳动模范,“勤劳致富标兵”、“陕县百杰儿女”、三门峡市“十佳文明公民”,“河南农村优秀人才”,国家餐饮协会(麻花)“制作大师”等称号!</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我自己的麻花店,先后几次搬迁生产场地和办公场所,现在一座七层大楼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麻花城矗立在陕州区世纪大道的中段路东,开始了现代化的麻花生产,以更多口味和更多档次的产品,把大营麻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好,为陕州区和三门峡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文口述者刘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