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文/原创 图片/网络 致谢)</i></p><p class="ql-block"> 你到底是姓阳还是姓欧阳?说老实话我原来也不清楚。 </p><p class="ql-block"> 我本姓阳,参加工作后同事们叫我姓名,由于“阳”和“楊”谐音倒也无妨。要是遇到写工作证、花名册之类事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是欧阳的阳,不是木易的楊”。久而久之,同事们为避免我唠叨,就称我为“欧阳"了。刚开始还觉得别扭,后来一想反正姓名是个符号,大伙愿这么叫就随他去吧。</p><p class="ql-block"> 可没想这可给我带來麻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篆体欧阳)</i></p><p class="ql-block"> 1981年调动工作,我到厂户口办理部门下户口,我深怕转户口的搞错,一再提醒是欧阳的阳。由于是老熟人,她就在户口上顺手写明欧阳某某,我当时也觉得没什么的。但在请调报告中我仍然写的是原来姓名阳某某,谁想一字之差差点让我工作调动泡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原工作单位丹江口枢纽管理局/王忠)</i></p><p class="ql-block"> 新单位人事干部到市人事局办工作调动,还是市里同志眼尖:“你户口上写的是欧阳某某,请调报告写的是阳某某,这不是同一个人,我们不能办理!”弄得办事人员回来大发雷霆,他跟我讲要么回原单位把户口姓名改过来,要么把请调报告上的姓名改成和户口迁移证一样。我权衡了一下,就把请调报告的姓名改了,新单位加盖公章就把工作调动的事办成了,于是我也名正言顺地叫做欧阳某某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新工作单位长江燃料供应站)</i></p><p class="ql-block"> 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这不是数典忘祖了吗?</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老同学多年后聚会,他们大惑不解地问我:“你到底是姓阳还是姓欧阳?”我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下,并坚称是“屈打成招”被迫改姓,他们听后都笑了。不过为了挽回面子我还是痒痒补充道:“听我父亲讲,在乡里老家阳家和欧阳家设的是同一个祠堂,供的是同一个祖宗。”其实,我心里也没谱,只是自个儿求个安慰找个台阶下来罢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同学聚会常会问及我姓氏/詹爱华)</i></p><p class="ql-block"> 后来看到一个视频,专门讲了我国第一大复姓欧阳,说欧阳是当今中国汉族人口最多的复姓,人口88万人,排名149位。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有较早以封地为姓的渊源。越王勾践七世孙后人姒蹄被封为欧余山之阳,自称欧阳亭候,是第一个姓欧阳的人,被称为蹄祖。到了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此后便有了欧姓,阳姓,欧阳姓,但他们都尊欧阳修为共同的祖先,三家人见面,都被视为一家人,因为都有共同的祖先,流着相同的血脉,他们的后代姓氏都是可以互换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巜荀子.王霸》所说的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 )</i></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个视频,我晃然大悟如释重负,心中多年疑惑终得以解。我赶紧将视频资讯转发亲朋好友以正视听,互相告慰,总算有人把我们家姓氏解释清楚了。原来,欧姓,阳姓,欧阳姓是同宗一家人,他们的姓氏是可以交流通用互换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中华欧阳大宗谱)</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