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h1> <h1>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一种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由 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马头琴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不仅能拉奏,还可拔弦演奏,特别适合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蒙古长调。</h1> <h1> 蒙古族称肉类食品为“乌兰伊德”,即红食。以羊为主,牛次之,有烤全羊、手扒肉等一系列羊肉美食。</h1> <h1> 蒙古族称奶制食品为“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例如奶酒,奶茶,奶豆腐。</h1> <h1> 草原男儿三艺——赛马:蒙古族的赛马多种多样,一般有走马、跑马、颠马三种。走马主要比赛马跑时的稳健、快速、美观;跑马主要比赛速度和耐力,在规定赛程中先到达终点者为胜。</h1> <h1> 草原男儿三艺——射箭:射程只有15米或20米,共设三个靶位。比赛时,射手策马跑来,在疾驰的马背上抽弓搭箭,瞄准箭靶。靶的中心是活的,箭只要一射中中心,靶就会掉下来。</h1> <h1> 草原男儿三艺——摔跤:既是体育活动也是娱乐活动,蒙古式摔跤是站着摔,不限时间、不限体重,一上场双方互相抓握,以一方倒地为胜败的标准。</h1> <h1> 呼和塔拉草原,蒙古语翻译为"青色的草原"。它位于呼和浩特市保合少镇野马图村,是距离呼和浩特最近的观赏草原,也叫万亩草场,也有人称它为青城的"后花园"。</h1><h1> 敕勒川,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