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几年,瑶家保健养生文化逐渐声名鹊起,为世人所识,所知,所重。瑶家茶文化是瑶族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瑶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源远流长的瑶家茶文化,以瑶家棍棍茶为载体,以瑶家油茶为代表或标志,以古朴的形式传承下来,展现了中华茶史两千多年的历程。瑶茶以其古朴的风格,书写了自己特殊的制作工艺,茶俗,茶礼等等,以其简单的煮泡品饮方式,诠释了茶的养生护体,延年益寿以及和的理念和大爱大舍的精神,并将自身融入至简至朴的大道之中。</p><p class="ql-block">        何谓茶道?瑶茶有道艺!瑶山油茶之道在于护体养生延年益寿,瑶山油茶之艺在于贻情养心,以形示道,可表之。昔神农尝百草识茶,洞开咀嚼生叶三千年;巴蜀干制,干品贡赋武王启西周;晏子羮煮,蔬食嫩芽亦春秋;祭贡之珍,现观马王堆添茶魂;魏晋茶风,添米脂花果增香味;唐宋茶韵,茶圣陆羽碾舂焙烤制团饼。茶合丹术,煎煮点泡长安闹药市,尽显养生护体之妙药,延年益寿之灵丹。茶市初兴,促市井茶场斗汤,茶风日上,亦不乏茶事之盛景。一三九一,明洪武帝罢作团饼,令茶形改道散叶,六大茶系各显千秋,色香味形入茶戏,千姿百态竞峥嵘。茶品三味诗百篇,诗词歌赋慰茶风。市井普及,开门七事茶入榜;商贾趋利,洪武太祖斩爱婿。边茶紧压,走茶马古道,不列颠商,行船过海飘洋。一八四零,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剑开国门,鸦片换茶丹,国民体弱,外夷强壮。一九四九,共产党立共和,民族兴,茶业旺,国虽贫,人刚强。至现代,土地“鸦片”悄声入,食品农残应声来,保基因防农残,食品安全第一关,千言万语问茶丹,溯本清源正茶道,考古问祖拜瑶王。</p><p class="ql-block">       一篓篓带着浓浓烟熏味的瑶家棍棍茶,原始地传承了秦汉时期古散叶茶风,一饼饼用石磨压缩的紧压大饼茶,却彰显了魏晋紧压饼茶的古风。这是古人对剩余产品原始保存的茶品,也许存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浓浓的烟熏味逐渐淡去,厚重的陈香味如期而来。不管是瑶家的散叶茶还是紧压饼茶,都是药茶并性的茶丹,都有着极古朴而又丰富的茶文化支撑。红白喜事,节日集庆,民俗祭祀,访友迎客,赠友送礼,一包包粗茶,一块块茶饼传递着无边的情意。劳作闲遐,亲朋临门,宴请嘉宾,一锅开水,一壶瑶茶,喝出了这民族的团结和气,喝出了这民族的健康体魄,喝出了这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和谐。这是最高境界的茶文化,也是最高境界的茶道和最美的茶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瑶家人用粗茶煮水加盐泡澡除风寒等症,衍生了瑶家的茶浴。瑶家油茶令三伏暑消,令三九寒去,把茶叶与其它有特殊药性的植物拼和成茶治病,衍生了瑶家的药茶。他们延伸了茶道的内涵,两千多年一路走来,一阵阵温和的瑶家茶风,一款款朴素的瑶家茶俗,一道道热情的瑶家茶礼,融合在一个“采时粗,制时糙,泡时简,藏时燥”的瑶家古茶之中。凭借其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凭借其一茶多用的功能,凭借其生长在灵山秀水生态原始的大瑶山,因而造就了独有的灵性!虽然在唐宋饼团茶期断代,在明代散叶茶期沉默,这只蛰伏一千八百多年的“龙蛹”一定会化蛹成龙,飞天降甘霖去荡涤非安全食品带给人们千奇百怪疾病的污垢,护天下人一个健康的体魄,这就是茶道修炼的目标。研茶问茶,搜茶,舍其茶,还有何茶?</p><p class="ql-block">       据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考证,其出土的茶叶为江华苦茶,为轶侯利苍之子利扶屯兵江华时所行的“兵屯之贡”。这也说明一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物种迁徙至江华、江永一带瑶山的茶树,由大乔木大叶种转化为小乔木中叶种之后,品种之纯,品质之优。加工的散叶茶品在西汉时期己成为一代名茶,由于一代王族的衰败,也由于地理因素和族群的历史变迁等诸多因素,名茶之星陨落,因而也造成了饼团茶期的断代和明清时期散叶茶制艺发展的空缺。清朝末期,大墟镇东冲村赵姓村民,学用炒青法制出了江华最古老的毛尖,品质之优享誉一时。</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江华牛牯岭的绿茶产品奠定了江华为全省生态绿色茶优产区。但外地名茶产区经过长达五百年的散叶茶淬火,加工制艺早已炉火纯青,过去的江华毛尖和现在的江华绿茶与他乡名茶相比可谓相形见绌,一路走来,古江华毛尖也就淹没在瑶王古茶之中。虽然江华苦茶的茶多酚含量为全省茶产区茶叶之最,极负盛名,但一些茶场的凋蔽更能说明把江华苦茶产业建立在悠远苦茶文化之上的重要性,注重瑶茶文化茶品的研制,苦茶品种的保护,现代散叶茶制茶技艺的研习和创新,生态原始绿色有机茶产品基地建设的必要。目前,江华个别茶企己经着手对自己的茶产品在生态优势和品种优势上作文章,有的小微企业直接把茶产品瞄准古树野茶的加工,但是由于山区的“小气候”有别,树龄有别,树型树势有别等因素制约,虽然加工技艺有很大的突破,要想成为高端名茶茶品,仍有漫长的路要走,还得化大气力补短板。</p><p class="ql-block">       细茗瑶茶,可探视天下茶品。一个爱茶研茶的人,生在永州瑶山是人生幸事,南岭一带是古今茶品同在的一块宝地,古瑶茶既是一本古书又是一部宝典,穷极终生能悟其真谛,十分难得!</p>  <p class="ql-block">         喝油茶不能浅尝粗品,一定要细品慢尝,仔细体会,认真回味,才能得其味,其情,其趣,其益。笔者喝油茶多年,但今年才深得其趣,深受其益,并深爱之。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我们家乡地区湿度大,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人觉得非常劳累的时候,如果能喝上那么一两碗油茶,过不了多久,满身的疲惫便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同时迎来的更是一份难得的过冬好心情。喝油茶是瑶族的食俗,湘南的江永、江华、蓝山、宁远及广西的恭城、富川等县都很盛行;但各地油茶的做法,口味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勾蓝瑶油茶制作方法很讲究:首先是选料好。要选用本地高山上的谷雨茶,真正的自然生态茶叶,在自家制茶。同时要用当地出产的糯米、生姜、蒜头、花生等食材作为辅料。制作油茶讲究传统方法,先将茶叶用开水浸泡几分钟,去除烟火味及涩味;然后将茶叶倾入抹了油的铁锅内,用旺火炒干炒香;离火后,用木制茶杵将茶叶在锅中锤碎舂茸,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打油茶”。这时,被舂茸的茶叶香味已经溢出,将其倒入鼎锅,注入山泉水,加香姜、蒜瓣、猪油、精盐等佐料,在火上熬煮。待煮好后,用竹漏将茶水滤出,倒入盛有米花、油炸果子垫底的瓷碗,加少许红糖,撒上葱花,一碗香气诱人的油茶就出来了。浓浓的茶汁伴着葱姜的清香,入口时有些咸甜,还稍带点苦涩,咽下去后却留得满口清香,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瑶家喝油茶的食俗传承已久,据说始于唐代,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有一个油茶的传说:相传当年瑶族圣地“千家峒”被官府清剿,导致瑶人四处奔散,部分瑶人逃往兰溪作为居住地,带来了瑶家膳食——油茶。当时这里正遭受瘴气之患,而且久病难治,人们叫苦不迭。后来大家喝了油茶,竟然瘴气全无,疾病不治而愈。此后,喝油茶成为勾蓝瑶—大食俗,而且经久不衰,延续千年。</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取名瑶汤劲茶,是因为瑶山油茶的全部精华都在瑶汤之中,瑶汤实乃药食同源的充分体现。晚上喝多点,正月里都不用盖被,全身暖热,浑身是劲。其养生保健作用十分明显。我想,瑶族老人长寿,除了山青水秀,应该还有就是与爱喝油茶有关。</p><p class="ql-block">        凡民族的,都应该是世界的。应将瑶山油茶这一好传统习俗在更大范围内传承,造福更广更多人民大众。</p>  <p class="ql-block"><b>          瑶族油茶的功效与作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增进食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一款瑶族油茶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丰富的茶碱,以及咖啡因,还有不少的类黄酮营养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刺激胃酸的分泌,随之起到增进食欲的功效,当大家感觉到食欲不振,或者是积食感严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适量饮用一款瑶族油茶,起到健脾开胃,及时消除油腻积食感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振奋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款瑶族油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营养成分,辅以其他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能够充分作用于人体的大脑之中,起到增进大脑细胞活力的功效之外,更可以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让大家的头脑保持清醒,随之起到振奋精神,让大脑思维更加清晰的作用,提高大家的精神力以及集中力,让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温暖身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款瑶族油茶中,除了拥有茶叶这一原料之外,生姜以及其他的原料,均可以起到加速人体血液循环的功效,与此同时,还能够将身体内的大量寒气充分分解并且排出体外,随之起到温暖身体,驱散寒气的作用,在冬日里饮用瑶族油茶,还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冷症问题的作用,避免出现风寒性感冒疾病。</p>  <p class="ql-block">         千年打卡,瑶汤劲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勾蓝瑶寨据说有1300年历史,拥有12姓,四大瑶,瑶居寨墙保存完整,民俗民风保留,勾蓝油茶,千年流芳。勾蓝瑶是一座古瑶寨,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寨子的周围修建了石围墙和石寨门。这高高的石墙不仅阻挡了外来者的侵入,也阻隔了寨内与外族的通婚,形成了只能瑶内通婚的规矩。因此,旧时勾蓝瑶的女孩子一般不外嫁,这就是“好女不出石墙门”。勾蓝瑶寨有十二宗姓,十二宗姓之间可以通婚,但同姓氏的宗亲一般不通婚,客观上,避免了近亲繁衍的弊端。<b>勾蓝瑶、清溪瑶、古调瑶、扶灵瑶</b>四大民瑶之间可以通婚,这四个瑶寨之间相互嫁娶是常有之事;由此可知,“好女不出石寨门”的“门”,含义比较宽泛,应该包含了四个瑶寨的石墙门。</p><p class="ql-block">        女家“歌堂”,指的是女方家举办嫁女仪式,通常也要三日。第一天是歌堂,第二天是送亲,第三天回门。女家的“歌堂”,虽然名义是第一天,其实是贯穿整个婚礼过程的。歌堂的仪式也很隆重,通常在婚礼前数日就开启,到婚礼的第一天形成高潮。届时,新娘的众多女伴聚集到新娘家中,陪伴新娘,对唱瑶歌,唱出心中的哀怨和不舍,俗称“哭嫁歌”“陪嫁歌”。哭嫁歌往往三天三夜唱不完,从第一天的歌堂唱到第二天的送亲,再唱到第三天的回门。歌词内容丰富,情真意切,不少唱段成为勾蓝瑶歌谣中的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在接亲前的歌堂,等待迎亲的新娘百感交织,且哭且唱,用歌声倾诉出嫁前的不舍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仪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媳妇娘,媳妇娘,还不开口哭爷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哭了爷娘哭姊妹,哭了姊妹坐歌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娘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堂屋中间一炉香,先拜我爷后拜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拜我爷养大我,后拜我娘睡湿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出哥来烧起香,烧香换水女离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离乡来心意烦,炷炷高香辞亲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