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道孔埠村徐兴塆徐氏世系、以及黄冈部分地区徐氏源流考辨</span></p><p class="ql-block">据新洲区徐氏宗谱[33 卷, 首 2 卷] 35 册 1-9 册, 1990</p><p class="ql-block">据徐兴塆第六届续修徐氏宗宗谱记载,乃以堤围畈称之。登远公为应溪公子。 一世祖为经兴,至登远公已传五世。</p><p class="ql-block">二世世显公,于明永乐五年(1407 年)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朱庙山下迁居湖北黄州府</p><p class="ql-block">黄冈县庶安乡安仁湖定居,以理湖为业。 世显公去世,由长子道仙公主持家政。至明正统年间,庶安乡迭被水患,房屋屡塌。 道仙公携道泳、道琉公于正统五年(1440 年)转迁孔埠堤围定居。 至清道光年间,又因连年水灾,六世祖登远公迁居孔埠东北二里之遥地处五名沼泽。 七世祖宝信公迁仓埠三山铺。</p><p class="ql-block">八世祖 信公迁居双柳徐家塆黄蒿墩。 十世祖本万公携惠、义二子迁居陶徐港,宝亨公继承祖业,仍居此地,命名徐兴塆。 徐兴塆地处孔埠镇东北近郊。辈序:经、世、道、乐、应、登、宝、簶 、立、本、培、</p><p class="ql-block">元、前、辉、永、笃、厚、必、昌、华、久、安、和、睦、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十年前,湖北黄冈徐飞特意在QQ上联系江西乐平徐长金,并询问乐平市境内是否有“朱庙山和座山”,因为他们的宗谱明确记录了祖籍在江西饶州府乐平县座山和朱庙山,其字辈是经世道樂……。徐长金当即回答徐飞,这两处地名都在乐平市甘棠村。</p><p class="ql-block"> 通过查阅江西乐平市甘棠村徐氏宗谱,以及考察甘棠村的地名可以得知,甘棠村后为座山,村前东南面为庙山。因这座平坦的山林形式一只“猪”,古称“猪山”。已出土墓志铭有明确记载庙山为猪山。</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期,甘棠徐氏族人在猪山西北面建一座清宁道观和土地庙,所以又称猪山为庙山。解放后,又改称庙山林,道观遗址尚存。</p><p class="ql-block"> 新洲徐氏和黄冈同宗共族,而且两地宗谱都清楚的记载了座山和朱庙山。(朱庙山则是徐氏自甘棠迁湖北后,寂静多年代代相承,谐音讹传,把“猪写作朱”)。能够同时拥有这两座山的乐平县村庄,唯独甘棠村。</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湖北新洲、黄冈徐氏宗谱前面四个字辈和甘棠徐氏明代字辈是完全吻合的,即“经世道乐”!因此可以确证新洲区徐兴塆徐氏、以及黄冈部分徐氏源自江西乐平市甘棠村。</p> <p class="ql-block"> 再据湖北省黄冈柳子巷等地的徐氏宗谱记载,其祖籍地在“饶州府乐平县天星畈瓦屑坝”,和现在的乐平市礼林镇甘棠村委会天井畈相似度非常高,而且天井畈在宋元时期确实是徐氏居住地,并且和甘棠徐氏同宗,后来由于全部外迁,导致现在的天井畈是清末民国迁入的彭、邹、余等姓居住。</p><p class="ql-block"> 在甘棠村委会甘棠村西南面几百米处,有个徐家村,这个徐家原本主宰徐家水库里面。解放后因为建徐家水库,因此徐家移民到水库坝下。这个徐家,在徐氏宗谱里面记载也会“门楼徐家”,但是门楼徐家的徐氏早已经绝迹,后搬进来的居民依旧袭用原名。</p><p class="ql-block"> 可以肯定的认为,湖北省黄冈柳子巷等地的这一支徐氏,其祖籍地就在乐平市甘棠村天井畈。</p><p class="ql-block"> 徐氏先祖刚迁入湖北,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修家谱的,因为人口数量还没上去,必须要住到三、四代或更长时间之后,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才会修家谱,这时候,往往是后代子孙听着祖辈的口口相传,或把“天井畈”讹传谐音为“天星畈”。</p><p class="ql-block"> 还有更加凑巧的就是甘棠村东北面广袤的平缓山坡,名为“瓦移山”,山上散布大量的瓦片和陶瓷碎片,似乎可以确定“瓦移山”就是移民集中区瓦屑坝。</p><p class="ql-block"> 北宋末期,甘棠徐氏自本县石砚山迁来定居,后又分居门楼徐家、天井畈居住。元末明初,天井畈徐氏全部外迁(一部分分居住车,然后又从住车分局万年然湖徐家。其余全部迁湖广)。继而门楼徐家徐氏又举家外迁。唯独甘棠徐氏留下来一支继续在甘棠繁衍生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