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巧溪村暨,“宋大儒双峰饶先生祠”探析

佩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正月十三上午,寒雨菲菲。应吉阳镇党委、政府之邀,笔者前往吉阳镇巧溪村,对该村及两座理学宗祠——宋大儒双峰饶先生祠进行渊源考析。</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巧溪村及宗祠简况</b></p><p class="ql-block"> 1、巧溪村。巧溪地处三县交界(建瓯、顺昌、建阳),四面环山,西南面为海拔1384米的郭岩山。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村内保存有体量较大的清代民居和祠堂,曾被誉为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书乡。翻阅该村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订的饶氏族谱,可知巧溪饶氏一世祖为饶庚,约为明英宗朱祁镇亲政时期的(1457—1464)年代迁入巧溪,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至民国该村仅有饶姓,解放初建制为乡,后与张坑分而为村,文革后期析出圭历村。现辖有三个自然村,总人口1700余。</p><p class="ql-block"> 2、理学宗祠。村中矗立两座饶氏祠堂,分为下祠和上祠,祠堂大门上均竖刻有“理学”二字。(1)下祠堂颇为雄伟壮观,至今保存较好。大门用青石精雕而成,岐层均采用石条砌成。大门横眉雕刻有“宋大儒双峰饶先生祠”九个大字,左右圆门上刻有“入孝”“出悌”。走进祠堂,首先是天井,天井两边是东西两庑,二进为大礼堂,三进为小礼堂。封火墙外连接有厨房。据族谱记载,该祠现有建筑建于清咸丰辛亥年(1851),原建始于何时,没有记载。(2)上祠堂相对下祠堂规模较小,除大门和主殿保存较好外,其他建筑已基本无存。据说上祠堂原建在林窠寺田垄上,后嫌往来不便,迁建于今址,因其位置在村头上,故称上祠。</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二、饶双峰和巧溪饶氏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饶双峰,名鲁,字伯与,号双峰,宋理宗时代著名理学家,南宋江西余干人,生卒年月不详。</p><p class="ql-block"> 据巧溪饶氏族谱记载,巧溪一世祖饶庚先祖于汉代曾封山西鲁阴侯,世居山西冀州太原府汶水县双峰村,人称双峰世家。后子孙繁衍各地凡立祠祀均以“双峰”为记。饶鲁的先祖亦自汶水县双峰村出,后南迁江右余干县,其以“双峰”为号,是念祖之意。巧溪一世祖饶庚是明英宗时代人,饶鲁为南宋理宗时代人,查巧溪族谱的人物谱系仅录自一世祖饶庚始,饶鲁与饶庚之间有二百余年的时间跨度,族谱没有二人支脉关联谱系的标明。仅有“我迁始祖庚公居巧溪繁盛,为不忘先人事绩和后代之繁盛,立有双峰祠祀。”又“先人不忘双峰公支下迁居巧溪繁盛,特撰两幅族联,以世传后人。”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综上,饶鲁与巧溪饶氏有以下几种逻辑关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二者均出自山西汶水县双峰村。</p><p class="ql-block"> 二是巧溪村饶氏为饶鲁派下后裔。</p><p class="ql-block"> 三是巧溪村饶氏非饶鲁直系派下后裔,但与饶鲁同祖同宗,同属汶水县双峰世家派下族群。</p><p class="ql-block"> 四是巧溪饶氏以饶鲁“宋大儒”尊德性道问学为家风,立祠崇祀,巧溪饶氏是饶鲁理学儒风在建瓯乡间传承与发扬的优秀族群。</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三、饶鲁与朱子理学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1、饶鲁是朱子后学。据清乾隆版《紫阳朱氏建安宗谱》朱子后学载,其中“仰止私淑二十八位”中有:“余干,饶氏鲁双峰”并注:“从勉斋门,传紫阳学”。可见,饶鲁是朱子的私淑弟子,其景仰朱子理学,从学于朱子高弟黄榦(字直卿,号勉斋),也可以说是朱子的再传弟子。</p><p class="ql-block"> 2、饶鲁是黄榦十分器重的弟子。饶鲁是否为黄榦的弟子,学界曾有不同见解。2017年《朱子学刊》刊载的江西师范大学邓庆平教授《饶鲁师承黄榦考辩》一文,其以黄榦和饶鲁的文献为主要依据,详细考察黄榦写给饶鲁的四封书信,得出结论:饶鲁深得黄榦器重。具体从学时间应该是黄榦晚年辞官归家后的最后几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属黄榦全力授学的重要时期,而且就二人书信往来的频繁程度与思想内容等方面看,饶鲁是黄榦的重要弟子之一。</p><p class="ql-block"> 黄榦,生于1152年,卒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辞官广东潮州知州,奉祠主管亳州明道宫。四月回建阳,十月回老家福州专事讲学。黄榦与饶鲁的书信往来均在其归家讲学的最后三年时间。据元刻本《勉斋文集》卷十一五,四库全书本《勉斋文集》卷十七,有黄榦写给饶鲁共四封信,名为《复饶伯舆》。</p><p class="ql-block"> 第一封信是因饶鲁来信问学而作的。信中至少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为学之方。黄榦指出,近年来,为学者多把辨析辞章以穷理作为学习的重心,而忽略了在身心上持养省察。正确的为学之方,应是以检点身心持养省察己心为核心,而辨析讲论当作为学之辅助。第二是对“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理解问题。饶鲁“以义以方外为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似便以是为格物致知之事”,对此,黄榦认为对敬与义应该在念虑上来理解,敬以直内是持养工夫,而义以方外是省察工夫,这都是检点自家身心的工夫,而格物致知则是要通晓事物道理,这是不同的。第三是对饶鲁的“贞者万殊之所以一本,元者,一本之所以万殊”观点提出批评。并在信中表明自己已“病躯支离,度不可复求友于四方矣”,可见此时应为黄榦晚年境况,是1219年归家之后的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封信,从回信的内容上可以看出饶鲁给黄榦的去信中至少涉及了《春秋》、《西铭》、五行之说等问题,黄榦均予以解答。由于饶鲁志向高远,黄榦在信中对饶鲁抱有承接道统的期许。信中再次言及“榦老且病,近亦谋山居”的话语,表明此时应是黄榦在福州高峰书院,诸生从学于山间的晚年时期。</p><p class="ql-block"> 第三、第四封信,主要也是围绕着如何传承朱子之学,提醒饶鲁在为学之方上要端正学风的问题。据《宋元学案》之《双峰学案》载,饶鲁是个很有思想的理学家,其好立新说,晚年有“多不同于朱子”的评语,其在早年已显现出独立门派的思想,故黄榦有对其这一思想倾向提出婉转的告诫。尽管如此,饶鲁还是深得黄榦器重,除了潜心教导饶鲁外,还多次向同门推荐饶鲁,表明了黄榦对饶鲁的喜爱。同时,在饶鲁的自叙文献中,也证实了饶鲁求学黄榦的事实。如《四书大全·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一中抄录了饶鲁问学黄榦的一段记录:双峰饶氏曰:上文说“仁,人心也”……曩尝以此质之勉斋,勉斋云:“此章首言‘仁,人心’,是言仁乃人之心,次言‘放其心而不知求’,末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三个‘心’字,脉络联贯,皆是指仁而言。</p><p class="ql-block"> 综上,可知饶鲁为黄榦弟子无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饶鲁对后朱子时代理学的贡献。《宋元学案》曾引用清代著名史学家全望祖的一句“双峰亦勉斋之一支,累传而得草庐”,意思是饶双峰师承黄勉斋,草庐为双峰的再传弟子。草庐,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的自号。</p><p class="ql-block"> 吴澄(1249—1333),师从于程若庸,程若庸师从于饶鲁,吴澄是饶鲁的再传弟子。以朱子学为核心的理学,在南宋以后的数百年间一直是学术思想的主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者。朱子后学们在继承朱子思想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理解对朱子学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诠释和演泽,推动了朱子学说的内在演变。这一演变的中心线索之一,即是如何回应朱子生前最主要的对手陆象山的心学思想。因此,如何处理、协调朱陆关系,成为后朱子学时代的重要论题。从朱陆异同到朱陆合流,可以说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朱子理学内涵和外延,使得朱子理学在元明以后更加确立了其坚不可摧的正统地位。学界通常将元代理学家吴澄作为考察朱陆异同到朱陆合流的代表人物,然而,朱陆合流这一过程在朱子之后是怎样演变的,其具体途径和方式又是怎样的,学界在这方面鲜有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在《朱子学的内在演变与朱陆合流——以饶鲁《大学》诠释对朱子学的突破为中心》文章中就这一问题给予了系统的论述。许教授认为盛行于元代的朱陆合流思潮,实际孕育、肇始于宋末朱子的正传学者之中。朱子后学对朱子的诠释才是考察朱陆异同和朱陆合流的关键因素,最典型人物便是上接黄榦,下启吴澄的朱子再传弟子饶鲁。该文以饶鲁对理学的核心文本《大学》的诠释为中心,对《大学》“明明德”、“至善”、“格物”、“诚意”、“正心”诸命题的饶氏解释为要点,展示了作为朱子学嫡传的饶鲁在继承发扬朱子学的同时,亦大胆地批判和超越了朱子学,对后来的朱子学产生了直接影响。饶鲁的思想具有朱子生前就有并包于陆氏心学的倾向,并发展和完善了朱子生前未竟的思想,是宋明理学由朱陆分立到朱陆合流的中间环节,为元代吴澄的进一步合流完善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四、巧溪饶氏受双峰理学的浸润</b></p><p class="ql-block"> 巧溪饶氏自一世祖饶庚入村以来,既以宋大儒双峰饶先生为其祖上榜样,立祠崇祀,敦促族人崇尚理学,尊德向道,呈现出地灵人杰的繁盛景象。</p><p class="ql-block"> 据其族谱记载,入巧溪修养生息数代后,清初起,饶氏人丁兴旺起来。有:钦命军功大臣五品3人,六品15人,七品4人,八品23人,九品8人;侍郎2人,瞻事府提督1人,翰林院侍讲3人;进士2人,入国子监(太学)44人,建宁府庠生27人,武生10人,贡元4人。</p><p class="ql-block"> 村中如今尚留有为数众多的官宦之居和贞节坊。如饶庚九世孙、顺治年间封为九省提督的殿前将军饶元故居,有咸丰皇帝下旨赐建的夏氏贞节牌坊。还有咸丰时代的优廪生、建宁府西路团练总董饶书祥为保境安民抗击匪患而构筑的防卫炮楼。</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依然抹不去巧溪村当年在理学教化下崇文尚武的历史痕迹。尽管族谱的记载并不一定严谨,但其留下的众多历史建构也可证一斑。愿这座深山里的村子,能继续在双峰理学的浸润下,在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今天,有继往开来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文 吴章中</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2022年2月13日</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