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我区数学教师更好地领会《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教法,关注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规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2月13日上午在莲都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在人民路小学举行小学数学四年级集体备课暨学科团队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莲都外国语学校陈建茂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聚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两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梳理,接着由每一课时的设计者,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 莲都外国语学校数学团队首先以“对接儿童经验,理解数学本质,实现关联性的教和结构化的学”为主题,从分析知识结构知重点、剖析已有经验定难点、重整教学内容立目标和例举选材立序明路径四大方面,对四下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分享了单元备课思考,诠释了“单元视角,学生立场,有机整合,适度拓展”的16字方针。</p> <p class="ql-block"> 然后由三位教师分别对单元10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目标确定、重难点和易错点分析、教学流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进行具体阐述。</p> <p class="ql-block"> 陈建茂老师对这一单元的小数的意义(一)(三)内容具体解读。</p> <p class="ql-block"> 常巧俊老师分享了《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四个课时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潘丽弘老师对《进退位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应用》《练习一》这四个课时进行课时分享。</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由 中山小学教育集团集备团队以“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整体教学”为主题的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想。</p> <p class="ql-block"> 季丽燕老师从“理解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路径”“设计与实施教学任务”四个方面对《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单元进行了整体解读。为我们带来了以“抓住数学本质”为主题的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想。她认为应从知识梳理、课标解读、教材对比,确定目标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要切合实际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调整课时的编排。</p> <p class="ql-block"> 蓝杨飞老师对第一课时《图形分类》进行课时解说。</p> <p class="ql-block"> 蓝芳芳老师对《三角形内角和》的两个课时进行详细解说。</p> <p class="ql-block"> 陈文渊老师分享了《三角形分类》及《练习二》这两课时的教学建议和作业设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邹丽妙老师也分享了《三角形边的关系》。</p> <h5><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勇老师对《四边形分类》这一课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莲都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李玉萍老师对活动进行了小结,为接下去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找准发力点,制定好计划,探索新模式。并进行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布置,明确本学期的总体工作思路。希望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教材的知识结构,系统构建知识体系; 二、关注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指导学生总结与反思,提高思维水平; 四、关注作业设计和实施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五、理清本学期教研教学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让学生真正达到了高效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搭建平台,以点带面,以研促教,助推教师群体的成长!活动已结束,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我们还在不断学习的路上……期待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认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单元,让学与教真正有趣、有料且有味。也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合力,莲都区小学数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编辑:雷苏琴、陈威</p><p class="ql-block">审核:李玉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