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兵团过年

迟守卫(池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集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百节年为首,这就道出了过年在咱们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50年前,我这个共和国的同龄人在山东生产建设兵团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年,这是我到兵团后过的第一个年,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在外过年,又是同一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充满理想的兵团战士们在一起集体过年。这个年没有鞭炮,没有新衣裳,没有压岁钱,可这个年我觉得过得特别有意义,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值得纪念值得回味的年。</p><p class="ql-block">1970年6月17日,我应征参加了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那天,我与青岛的200多名知识青年在青岛火车站集结,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人群中从红旗中从锣鼓声中穿过,踏上绿色的车厢,开始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长途行程。听带队的兵团首长说,我们团的驻地是山东莱阳。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也不知道莱阳在什么地方,我想象着那个地方肯定是“荒芜人烟,绵延空旷的田野上不长树不长草,房子也是用土坯堆起来的,残垣断壁,一片破败的荒凉景象”。我们乘坐的火车从早上8点钟出发,在太阳斜照着我们的时候到达了莱阳火车站,一个只有一个站房和一个出入口的寂寞火车小站。下车后我们又转乘军用卡车,在太阳直射着我们头顶的时候到达了一个水泥大桥前,我们全体下车,又排着整齐的队伍,踩着脚下的沙子路,“嚓-嚓-嚓”地步行走进了一座大院,后来知道这就是我们二师十团的团部。这一段行程,我们走了整整一个上午。到达团部后,我们男兵被安置在一排比较低矮的平房里,平房的窗户很小,屋内的光线很暗,隐约可见前后窗两边的地上铺着还散发着清香的麦秸草,又分别用两溜红砖挡着麦秸草作为地铺的“铺沿儿”,两溜红砖中间就是我们来回的走道。我们就在带队首长的指导下开始铺床架蚊帐,由此开始了我们的兵团战士生活。人都是这样,当把某个事情想象得很不好的时候,真的看见这件事情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差,心情反而会好一些。我当时感觉,毕竟我们还是住在平房里,毕竟还搭了个地铺,毕竟地铺上还铺着麦秸草,这比起“风餐露宿”已经是很不错了。我们就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兵学习。后来知道了,这里原先是个劳改队,是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改制成建设兵团的,劳改队原先有一片菜园、一片果园,还有一座窑场,改制建设兵团后分别被命名为十团一营一、二、三连。新兵连学习结束后我被分到了二连果园,两个月后,因我是68届高中毕业生,又是共青团员,被任命为连部文书。</p><p class="ql-block">转过年来的1971年1月26日就是农历的除夕,也就是俗话说的要过年了。临近过年我们这些兵团战士的心浮躁了起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嘛!来到兵团这半年多的时间,我们整天劳动、学习、训练,紧张而有序的兵团生活我们也逐渐地适应了,平时累得晚上我们倒头就睡,也没有时间去想家,可到了春节,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还真是想家呀。在我们连的战友中,年龄小的才十七岁,年龄大的也就二十一、二出头,在家过年我们可以放鞭炮穿新衣吃好饭,在兵团过年会是个什么样子?鞭炮肯定是没有的,新衣服对我们这个年龄段来说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还有,连队首长已经宣布了,来兵团未满两年不能回家探亲,那我们回青岛过年更是无望,唯一的想法就是连队怎么来安排过年的伙食,总能吃上饺子吧。对于过年的安排我这个当文书的还是知道的,那就是大年三十这天就放假,战士们自由活动,可是外出的人数不能超过连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还要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伙食安排是中午吃馒头加白菜粉条饨肉,晚上吃饺子,由炊事班负责和面调饺子馅,分到各班包,包好后到炊事班去下。这一天能够三顿都吃白面,比起平时每天两顿窝头已经是很大的改善了,我们对这样的节目伙食安排还是心满意足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一营二连战士冬日在果园里剪枝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6号除夕这天上午,已经得到批准的战友穿上洗得干干净净的兵团战士军装,收拾得利利索索,步行到县城去照相、逛商店、到邮局给家里寄信等等,留守的战士有的晒被褥,有的洗衣服,还有的拿出笛子、三弦、口琴等乐器,坐在宿舍的门口吹奏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革命歌曲。因我还负责连里办墙报的工作,就和我们连队的宣传组成员小黄约好了,一起把营房院里墙上的那块黑板美化一下。平时这块黑板宣传着连队的好人好事,有重要的稿件就经连指导员批准上报到团政治处,通过团里的广播站连线全团的各个连队进行广播宣传。今天,我们要把这块黑板换成过年喜庆的色彩,以此来活跃营房的节目气氛。小黄按照我俩商量好的版面安排,先在黑板的右上角用红粉笔画了两个“飘逸”的红灯笼,分别写上了“欢庆”“春节”两个字,又把整个黑板画上了人们敲锣打鼓、挥动彩旗欢度春节的场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最后小黄还在黑板左下角留出的空白处用彩色粉笔构画出青岛栈桥的轮廓,在黑板的左上角描画了几支飞翔的海鸥,这样使整个黑板的画面在原先喜庆的色彩上又增加了几分青岛的家乡风韵,这就引得很多的战友在我们身后驻足观看,并连声称赞,我俩也为这个版面安排而内心“得意”。</p><p class="ql-block">午休的起床号响过后,各班按照顺序到炊事班去领取饺子面和馅,各自回到班里包饺子。连部就我和通讯员刘永新两个战士,我俩就随炊事班一起吃饺子,所以我俩不用包饺子,刘永新就到班里找他们一起来的同学去了,我则要收集过年包饺子的一些新鲜事儿,就径直走到二排四班,因我刚分到二连时在四班。一进门,就见战友们一个个地在忙活着。没有面板,他们就把班里唯一放牙缸的那张小桌擦干净当面板捍皮。班长姜道林来自于即墨,他是从野战部队退役后又应征到了建设兵团,他在部队上包过饺子,所以捍皮由他负责;没有捍面杖,“小机灵”薛鸿雁就找了一个酒瓶子洗干净当作捍面杖;包出来的饺子没有盖垫放,他们就把各自的脸盆擦干净当作盖垫;姜道林一个人捍皮供不上,杜树江、李家文、杨洪森、招继光等战友一齐上阵,要不就用手一个一个地捏皮,要不就用牙缸一个一个地压皮。我们这些人在家里大部分都不会包饺子,在姜道林班长的简单指导下,大家就照着葫芦画瓢地包起来,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些饺子包得更是“花样繁多”“千姿百态”。费了整个一下午的时间,四班才把全班12个人的饺子“包”出来,一个个累得手腕子痛,还弄得脸上身上沾了好多面。有个战友说:“这包饺子比在果园里锄地还累!”</p><p class="ql-block">正说着,薛鸿雁一溜小跑回来了,说他已经“侦察”清楚,现在炊事班的一个锅灶正闲着,叫赶快把饺子端过去,去晚了就得排队了。全班战友听罢,每人端着一个脸盆赶紧来到炊事班。炊事班长刘和亭见四班的拿来了饺子,立即把另一个锅灶的底火捅开,不一会的功夫火就上来了,锅里的水也很快烧开了。四班的战友在往锅里倒饺子的时候,才发现饺子的皮都粘在脸盆上,这一倒,饺子都破了,下到锅里也不称其为饺子了,炊事班长刘和亭打趣地说:“恁班这不是下饺子,这叫下馄饨!”说着,他又指着在旁边另一个锅灶上下饺子的女排七班长李中芳说:“你们看看人家班下的饺子,一个是一个,还是人家女兵会干活!”这番话,说得大家都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一营二连连部一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了,我和刘永新在连部吃完饺子,小刘又到班里找同学玩去了,我站在连部的西窗前,透过窗户眼望着对面的连队营房,从一个个宿舍窗口映出战友们晃动的身影,能隐约看出那像皮影一样的动作,或许是在以水代酒相互地祝福着,或许是在开怀地欢笑逗乐着,或许是在手舞足蹈地唱着跳着,这是各班战友们在以不同的方式体味和欢度着这个别样滋味的年,尽情地抒发和表达着这一代年轻人心中那特有的质朴率真而乐观的情感。远处村庄不时传来的阵阵鞭炮声,又唤起了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和遐想,将我带入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6日于青岛,天福绿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