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夫蔡伟的博士之路

南海北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9年,一位38岁的三轮车夫,收到了复旦大学博士生的录取通知书。复旦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位居我国众多大学前十,为什么会录取那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1972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当过工人,下岗十余年,摆过小摊,蹬过人力三轮车。经过20多年的自学,成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博士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201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贵州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出版有《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校勘的几个专题研究》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从小就很喜欢古文,而这个爱好源自于叔叔喜欢毛笔字。当时蔡伟看着叔叔写的字,觉得很漂亮,很喜欢,于是就跟着叔叔学习了一段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在练字时,第一次接触到繁体字,就发现古文学很有趣,特别喜欢那些优雅的文字,于是开始下意识的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上小学之后,蔡伟学习到了更多的字,每遇到一个生僻字,他就抱着厚厚的字典查看认字,搞懂它们的意思。就这样,他慢慢地和古文字结上了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久了,蔡伟掌握了大量的生僻字。有些字甚至连老师都认不出来,但是蔡伟却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读音和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除了语文一骑绝尘外,其他科目就明显弱了许多。任凭他再怎么努力,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成绩还是提不上去,变成了严重偏科的那一类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校重视综合成绩,他到了高中,被调整到了最差的班级,老师对于学生管理十分松散,教学质量不高。蔡伟本来理科成绩就不好,到了这个班级以后,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差了。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古文学研究方面,一有空就去锦州市图书馆如饥似渴看书,曾经在一年多的时间看完300多本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1年,偏科严重的蔡伟参加高考,落榜了。他曾想要复读,便拿着高考成绩单找到班主任。没想到,竟遭到了班主任的讥讽:“你偏科太严重,估计复读也没什么用,你注定和上大学无缘了!”此时的老师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笨蛋学生”,竟会在20年后,成为一流名校的博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只能黯然离开学校。当时的蔡伟,并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19岁的蔡伟,揣着高中毕业证,茫然走入汹涌的人潮,从此为生计而奔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能考上大学,蔡伟只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找一份工作。他听从父母的意见,到一家胶皮管厂上班,当了一名机床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工厂工作之后,蔡伟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变,只是读书的地方从学校换到了工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班的时候,蔡伟一有空,就在大腿上比划练字,嘴里还念念有词。工友们都笑话他,这人是有神经病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班后,工友们常常聚在一起喝酒、打扑克,只有蔡伟远离人群,躲在角落里,抱着古籍,逐字逐句地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母看见了,直摇头,这孩子真是没救了。同事和亲友都不理解他,觉得蔡伟脑子有病,一个工人大老粗,看书有啥用?这些玩意儿能顶吃还是能顶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面对不理解和嘲讽,蔡伟不以为然。尽管胶管厂的工资不高,但这种稳定的生活节奏让蔡伟很满足,因为他还能继续看很多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子再艰难,但是那一摞摞纸张泛黄的古籍,犹如“情人”一般,总在不经意间潜入他的梦中。他无论如何也放不下钟爱的“古文”,常常一头扎进古纸堆。每隔两三天,蔡伟就要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来。对那些不外借的书,或碰到感兴趣的文章和读物时,他就整本全部抄下来。一本《尔雅》,他抄了整整20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抄写的《方言》和《尔雅》这两本典籍,发黄的纸页,褪了色的钢笔字迹,扉页上的时间显示是1993年,那时蔡伟已经高中毕业两年了。“在锦州,这些书只有图书馆有,复印费对我来说太贵了,只能抄下来。”蔡伟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4年,工厂倒闭,蔡伟下岗了。一没高学历,二没过硬的技能,再加上他性格沉闷,不擅社交,去哪儿找一份合适的新工作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5年,蔡伟在一个食堂找了份揉馒头的活。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每个月拿到的工资只有100块钱,连自己都养不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很焦虑,家里连续10多年没交过取暖费,锦州冬天气温低到零下10多度,屋里和冰窖一样冷,水管常被冻住,睡觉要盖好几层棉被,半夜还常常被冻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想到家人都等着自己拿钱回家,经过反复思量,硬着头皮向四处借了1万块钱,开始到街上摆地摊。于是,锦州街头上多了一个文质彬彬、沉默寡言的小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摆摊10余年,蔡伟每天推着三轮车蹲在商场门口,卖的是香烟、饮料、杂志,夏天也会有雪糕。一有空就捧起书看起来,每天早出晚归,收入只够糊口。对物质生活,蔡伟没有野心,挣的钱只图个温饱。“家里人不懂我在读什么,也不干涉,反正不花钱。”蔡伟说,家人都是普通人,没求他飞黄腾达。他只是觉得自己很孤独,周围没人能跟你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生意不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蔡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从不吆喝,根本不会招揽生意,全靠散客主动上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蔡伟志不在此,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喜欢读书。出摊的时候,蔡伟往往只顾埋头看书,怎么叫都叫不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次,有个顾客到摊子上买雪糕,在问价时,一直得不到回应。当时蔡伟手里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顾客无奈推了推蔡伟,谁知蔡伟仍不为所动。看着蔡伟无心做生意,顾客扔下手里的雪糕,扭头就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等到天黑,蔡伟收摊回家,才发现雪糕早已化了。蔡伟很是无奈,他知道这都是自己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和其他小贩相比,他的收入是这条街上最少的。尽管这样,蔡伟却很开心。因为和胶管厂相比,他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小摊,一摆就是十几年。这个小小的地摊不仅让他在市井中艰难谋生,也给了他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在古籍的世界里尽情遨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5年对蔡伟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与妻子张月结婚,二是他写了一封信寄给裘锡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妻子张月是锦州服装厂的一名普通女工,两人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很快就结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婚后,两人住在面积不大的两居室中,房子没有装修,多年来家里没有添置过像样的家具,最值钱的就是床底下一摞一摞的古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月文化不高,也不懂得蔡伟在研究些什么,但她从不干涉丈夫的爱好,也不逼着蔡伟出去赚大钱,对这个书呆子丈夫不离不弃。她说:“蔡伟人实在,他想学习是好事,反正也没怎么花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贤妻支持,还有古书可读,蔡伟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5年年底的时候,痴迷于古书的蔡伟鼓起所有的勇气,给自己的偶像——中国古文字学界泰斗裘锡圭教授写了一封信。蔡伟的这封信,除了表达对偶像的崇拜,还写了不少对于古文学的见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年来,蔡伟身边没有知音,缺少共同语言的人,写封信也属无意之举,只是想说说心里话,没想过自己会收到回应。谁知,裘先生不仅给蔡伟回了信,还对他一直坚持自学的态度表示赞赏:“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先生的回信使蔡伟十分感动,在1996年特意赶赴北京,拜见了裘老先生。正是这一面之缘,给了蔡伟莫大的鼓励和人生的转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自此之后,蔡伟时不时地都会往报社投递自己的文章。虽然蔡伟发文的频率并不高,但是蔡伟对于古文化的见解,却十分的有天赋,让人多有启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7年1月,裘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对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看到裘老提出的问题后,蔡伟认真查阅资料,加上自己的见解,又给裘老写了一封信。当裘老看到蔡伟的信之后,十分的震惊!因为蔡伟在信中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是叹词,并且把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也附上。看着蔡伟的理解新颖,有理有据,裘老觉得蔡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3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赞蔡伟“其言甚为有理”。喜好古文化的学者,开始知道了蔡伟,使他在文坛上有了名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的能力是一方面,而更打动裘先生的,是蔡伟对古文字学的真心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囊中羞涩,直到2003年,蔡伟才购置了一台二手电脑,可以上网和爱好古文字的网友们交流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在国学网上的网名叫“抱小”,有“志向小学”之意。“小学”,为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他念高二时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所吸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3年之后,蔡伟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文章,“他写东西不多,很谨慎,难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裘先生说,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互联网上,“抱小”是古文字领域的大神。而在现实中,蔡伟却是连妻子治病钱都付不起的三轮车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蔡伟有一点名气,但是蔡伟没有正经的工作,虽然支了一个小摊,但是生意并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其实,蔡伟的父母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意见,知道儿子没有野心,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又想到虽然生活平淡,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平平安安,也就任由蔡伟继续下去。可是,蔡伟的生活并没能一直这样混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6年,蔡伟的妻子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病,无法上班,只能留在家里。为了筹措妻子的医药费,蔡伟前后向亲戚借了5万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尽快偿还欠款,蔡伟不得已又花了几百元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学着别人做起了三轮车车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蹬三轮是个体力活儿,蔡伟每天都在拼命,起早贪黑,蹬着三轮穿行在锦州的大街小巷,一天拉十几单,挣个四五十块钱。回到家累得倒头就睡,他再也没有精力和时间看书和登陆论坛。即使这样,一个月也就1000来块钱的收入,妻子的医药费,加上用来生活和支付其他开销,日子过得非常拮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的蔡伟,已经36岁,古文字这条路好像已经走不下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爱才惜才的裘老先生并没有忘记蔡伟,格外关注“抱小”的动态。每当蔡伟有了新的文章更新,老先生都会及时阅读。随着了解深入,裘先生越发震惊于这个锦州小贩的古文功底和才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快,一直很看好蔡伟的裘锡圭就发现了异常,蔡伟的文章几乎不再更新,很不寻常。为此,裘老就给蔡伟写了一封信,询问蔡伟的近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自己一直尊敬的裘老如此关心自己,让被生活缠绕的蔡伟破防了。他给裘老写了一封回信,如实说了自己妻子身患重病,需要很多钱买药,所以自己现在只能骑三轮车赚钱。因为忙,所以没时间学习和钻研古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裘教授觉得蔡伟如果就这么放弃古文化,实在太可惜。“老实说,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裘教授不忍心流失这样一位古文字的研究人才,决定帮他找一份“对口”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赶这时,2008年,复旦大学找到裘老,希望裘老联合其他学者,对现有的出土文献等资料进行梳理,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编纂书籍,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裘老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蔡伟,特意给蔡伟留了一个名额,邀请蔡伟跟其他学者一起研究汉墓古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在裘锡圭教授的大力推荐下,复旦大学特聘蔡伟为临时研究员,协助编撰工作,月薪3000元。这份工作极大地缓解了蔡伟的经济压力,加上妻子张月的病已经康复了一些,蔡伟欣然应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年9月,仅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带着病中的妻子到达上海,一方面给妻子治病,一方面加入了古文字专家团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编撰工作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事实证明,蔡伟很适合这份工作。自从他加入编撰团队后,很多专家都拿不准意思的词语,蔡伟都能适时的解释出来。参与编撰工作的专家学者,对蔡伟赞不绝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蔡伟没有受过专业学术训练,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献也没机会读到,但他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许多内容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蔡伟心无旁骛,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学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整个项目中,蔡伟展现了出色的工作水平。尽管他只是个三轮车夫,但在这些古文字的编撰过程中,他一点也不逊色于研究中心的专业人士,毫不拖后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与编撰的这段时光,对蔡伟而言是愉快的日子。他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周围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跟一群大咖在一起交流,蔡伟非常的兴奋,还拿到了不错的酬劳。而且,加上大城市医疗条件也好,蔡伟妻子的病情也有了好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编撰工作繁琐费时,但并非永无止境。等到工作即将尾声,蔡伟在欣喜的同时,对此后的生活产生了新的迷茫,陷入纠结苦闷中。造诣不逊于专业人员的他,深爱着古文字工作,但项目结束后,他还是要回到现实中蹬三轮车,靠体力谋生。这对蔡伟来说,是一种残酷的煎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让蔡伟深感意外的是,正当编撰工作临近结束时,裘锡圭教授找到了蔡伟,提出下一步要帮助蔡伟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裘老也在一直担心蔡伟返回老家之后,为生活所迫,放弃继续钻研古文化,埋没了一个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蔡伟的学历是硬伤,才高中毕业,没有经过学士与硕士,怎么才能成为复旦大学博士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柳暗花明的是在2000年起,复旦大学开始实施一项制度: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自主招收博士生,考题由导师自己定,学生可以不参加统考。作为国内知名的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具有自主招生的权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文字学不同于一般学科,它需要的不仅是天赋,而且还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现在很多年轻人嫌弃这份工作过于枯燥无味,不愿参与进来。而蔡伟身上有一股韧劲儿,大师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文脉传承的火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不埋没这棵好苗子,裘锡圭、李家浩、吴振武三位著名学者联名写了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申请,一起报送到了国家教育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信中,几位教授为蔡伟申请不参加统考,作为裘先生的自招学生攻读博士。教育部经过严格考察,同意了这几位教授和复旦大学的申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9年4月23日,复旦大学履行必要程序,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录取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在38岁这年收到了复旦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蔡伟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到了复旦大学,感觉像是进入了一座宝库。图书馆的馆藏十分丰富,而且很多专业书籍是自己在别的图书馆根本接触不到的。对于蔡伟来说,能够扎根到图书馆,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进入大学之后,蔡伟基本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中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热爱古文化的蔡伟,虽然进入了复旦大学,可是攻读博士并非易事,蔡伟尽管在古文化方面颇有造诣,但由于基础薄弱,偏科严重,在很多科目的学习上,都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去一一克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的英语不过关,学校就将英语改为日语。蔡伟突击了一段时间,终于使外文达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的知识体系并不系统,按照学校的要求,还要补基础课,修习本科、硕士课程。后来,他的学分修满了,但博士论文迟迟不过关。他要学着去适应学术表达的范式,来来回回地修改,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班上最久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达成目标,蔡伟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2015年,经过六年时间的艰苦奋斗,终于通过各项考核,毕业论文顺利通过,拿到了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这一年,蔡伟已经44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读博士,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但档案最薄,资料最少。毕业后,他本想回东北,投了好几所当地的院校,简历都没过——频繁地卡在年龄、学历资历、发表文章里。半年中,蔡伟一共投出二三十份简历,多在第一环节就被淘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也有大学愿聘他为教师,最后,直到贵州安顺学院招聘,他才定下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选择到贵州这所二本院校担任图书馆馆长,只因他仍热爱读书。这是他找的所有工作里离家最远的一个,彼时安顺尚未开通高铁,他从锦州赶来用了两天两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安顺学院图书馆里,他是学历最高的,也是研究出土文献的。他还教三门课,古代汉语、文字学和书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从到了贵州工作之后,蔡伟的生活非常的单一,每天就是图书馆,教室和家里三点一线。每次到了蔡伟的课,教室里都会坐满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被蔡伟新奇的课程吸引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钻研和授课之外,蔡伟还经常受邀到其他学校参加研讨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年,蔡伟曾荣获“2009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021年度“贵州十大阅读影响力人物”特别奖、2021年全国“十大读书人物”、2022年全国“十大阅读影响力人物”特别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年过50的他,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像曾经的裘锡圭教授一样,为古文字的传承发展而贡献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是天才吗?看来不是。他只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一路坚持,将它做到了极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想想人到中年的我们,是不是也曾有过很多美好的梦想。只是年龄增大以后,被越来越多的欲望裹挟,在名利与得失之间,渐渐将它们遗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蔡伟不简单,无论是昔日的“三轮车夫”,还是今天的“大学教师”,他的初心从未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三轮车夫到大学博士,没有高学历和家庭背景的他,仅凭对古文字的热爱就成功跻身顶尖名校。如今他教授书法和文字学课程,激励更多人勇敢追梦告诉我们,年龄和出身都不是问题,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创造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4岁高中学历的蔡伟,从三轮车夫成了大学博士,足以传颂的“佳话”里面,不仅有一个人对学问的执着专注,还有一门学科的无穷魅力,也离不开伯乐惜才的慧眼、大学开放的胸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谁的生活都不容易,谁的人生都会遇到沟沟坎坎。如果我们也能像蔡伟一样,在学习某一种技艺、从事某一项工作、攻克某一个难关,执行某一次任务中,摒弃名利,刻苦钻研,潜心修持,持之以恒,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也能到达胜利的彼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梦想的人很了不起,实现梦想的人更了不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三轮车夫到大学博士,蔡伟走出了一条激人奋进的成功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致敬所有努力追梦的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