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亲子关系为什么难处:心沁源心理专家

心理学老师郑敏

<p class="ql-block">面对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依旧需要保持这样的学习心态,提前准备,做好应对措施。</p><p class="ql-block">当孩子真的有一天开始叛逆、开始顶嘴时,你能真正地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阶段。</p><p class="ql-block">本文来源:常青藤爸爸</p><p class="ql-block">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p><p class="ql-block">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养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时,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闯关,和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但事实往往比数据更残酷,曾经听过一句话:如今的家庭教育,只要孩子不跳楼,就可以说是成功的。</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因为和妈妈吵架,上海17岁男孩跳高架桥,当场身亡;2019年2月,因为和父母吵了几句嘴,郑州12岁的女孩跳楼自杀;2018年9月,因为父母生二胎、学业压力大,广东佛山16岁少年跳楼自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有个朋友说:“以为孩子到青春期就是半个大人了,结果却是行走的炸弹,分分钟搞出个惊天动地,全家人都得看他脸色,小心伺候着,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了?!小时候那个省心的娃去哪儿了啊!”</p><p class="ql-block">的确,青春期的孩子从个头上,看着和成年人的确没多大差别。可是因此就把他们当成缩小版的成人,或者长大了的小孩,就真的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了,而且对他们还很不公平。</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在上个月出差去美国参加一个脑科学会议时,有幸聆听了在脑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Sarah Jayne Blakemore教授的演讲。</p><p class="ql-block">她是剑桥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教授,也是伦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名誉教授,发表过120多篇论文,获奖无数。尤其是在青少年大脑研究中,Blakemore教授绝对是翘楚级人物。</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上,她的演讲主题就是青春期的大脑发育。</p> <p class="ql-block">世卫组织对青春期的年龄定义为10-20岁,听了教授的演讲,我心里更有数了,因为我知道了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搞”,以及相应的,父母应该怎么做。挑一些重点的也跟各位爸爸妈妈说说,提前有预期,等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家也能更加从容面对。</p><p class="ql-block">首先,要想给青春期的孩子正个名:从刚进入青春期开始,孩子的大脑就发生了巨变,任性叛逆、冲动外加自制力差?真的不是他们自己想要那样的。</p><p class="ql-block">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分分钟在打仗</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脑部发育图,分别代表了5岁、青春期前期(9-12岁)、青春期(13-19岁)、20岁人脑的发育情况。红色/黄色的区域代表尚未完全发育,而蓝色/紫色区域则代表完全发育成熟。</p> <p class="ql-block">不难看出,从孩子出生一直到20多岁,大脑一直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而且各个部位发育的时间是有先有后的。正是这种发育上的不均衡,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常见的“情感”与“理智”间的矛盾。</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发育得不平衡。</p><p class="ql-block">人类大脑的前额皮质,主要负责人的高级认知功能,包括做出决定、计划,抑制冲动,同时也和社交活动、理解他人和自我认知有关。它很重要,但发育却最晚,一直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p><p class="ql-block">可就前额叶还在懵懵懂懂时,大脑的边缘系统就日渐成熟了。大脑边缘系统由海马和杏仁核构成,用于管理记忆、情绪和感受奖励。这部分一般在15岁以前就发育成熟。</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来自ScientificAmerican的图很形象地说明了大脑发育的不平衡:</p><p class="ql-block">这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却没有成年人那种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很难像成年人一样作出理性的决策。</p><p class="ql-block">说得更直白一点,当你和一个15岁的孩子处于同样的愤怒状态时,你可能可以抑制住抽对方一耳光的冲动,而那个15岁的孩子可能就要动刀子了;当你们同样难过时,你可能会理性地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那个15岁的孩子可能就想着要跳楼了。</p><p class="ql-block">所以,青少年确实爱冲动,但他们也真是身不由己啊!因为他们有着成人的情绪和情感,但管理情绪、抑制冲动的那部分脑区(前额叶皮质)还远未成熟,这是大脑的发育阶段所限,不是我们劝他们“别冲动”就能扭转的。</p> <p class="ql-block">关于自己的一切评论,孩子都很在乎</p><p class="ql-block">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父亲大吐苦水,不知道该怎么和太过敏感的14岁女儿相处。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无意的举动,都可能伤到女儿。不仅仅是父母,只要任何与自己相关的评论或行为都会引发青春期孩子的高度关注。</p><p class="ql-block">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脑神经教授David Eagleman和助手就曾做过一个“橱窗实验”。</p><p class="ql-block">他们分别让成年人和青少年志愿者坐在商店橱窗里,拉开窗帘,接受路人的目光审视,通过测量皮肤电反应来判断被试的焦虑状态。(在焦虑的情况下,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表面汗液增多,导致皮肤的电传导增强。情绪平静时,皮肤电传导会降低。)</p> <p class="ql-block">结果如何呢?</p><p class="ql-block">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个有些尴尬的情景下,成年人和青少年有完全不同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当一个成年人坐在橱窗里被众人审视甚至指指点点时,可以一直保持微笑状态,皮肤电传导也显示处于稳定和较低的状态。说明,这样的尴尬并没有引起成年人太多的焦虑。</p><p class="ql-block">而青少年的表现就完全不同了。就这个女孩从拉开窗帘的那一刻,一直在紧张地抿嘴唇、眨眼睛或者往其他地方看,其皮肤电传导数据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的青少年,甚至会紧张到发抖。</p><p class="ql-block">这说明,在被别人关注的时候,青少年的情绪反应非常强烈,焦虑程度也上升很多。</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p><p class="ql-block">Eagleman和众多脑神经专家的意见一致:与内侧前额叶皮质有关。</p> <p class="ql-block">内侧前额叶皮质被称为“自我”的神经基础,当你想到自己,或者某一个场景对自己有情感意义时,内侧前额叶区域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在社交场合。</p><p class="ql-block">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在15岁左右,人类的内侧前额叶区域在社交场合的活跃度会达到峰值。</p><p class="ql-block">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比成年人更焦虑,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极度强烈。而成年人,早就习惯了这种“自我感”,面对其他人的审视也会淡然很多。</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内侧前额叶在社交场合的活跃,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p><p class="ql-block">被排斥的恐惧比想象中更大</p><p class="ql-block">“你和我不会替别人顶罪,但他们会,他们还是少年。”电影《少年的你》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只有少年才有如此血性?</p><p class="ql-block">仅仅因为义气?冲动?单纯?</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种决策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对社交排斥的恐惧。</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要再给大家讲一个Blakemore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的“传球实验(cyberball)”。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脑游戏,三个人依次传球。</p><p class="ql-block">研究人员先告诉志愿者,另外两个传球的是和他们差不多的人。但实际上,那两个人只是被编好的程序。</p><p class="ql-block">一开始,两个电脑人和志愿者互相传球。</p> <p class="ql-block">玩儿了一会儿后,两个电脑人就只单独传球,把志愿者排斥到游戏外了。</p><p class="ql-block">Blakemore找到的志愿者分为三组,一组为成年人,一组为青少年中期,一组为青少年早期。结果显示:</p><p class="ql-block">被接纳时,三组的焦虑水平都有所下降;</p><p class="ql-block">但当发现自己被排斥后,三组的焦虑水平都会上升,但青少年组要明显比成年人高很多,而且年龄越小,上升幅度越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特别是青春期早期时)对社会排斥非常敏感,尤其是和同龄人在一起时。同龄人的观点、评价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让他们宁愿冒着高风险,也要选择去迎合周围人。</p><p class="ql-block">比如“吸烟有害健康”,想必哪个青少年都知道。可还是有人会跃跃欲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恐惧社交排斥。当周围的小伙伴都吸烟时,如果自己不吸就意味着是个另类,无法融入团体。被排斥的恐惧,在孩子眼里要远大于吸烟的危害,所以有的孩子即使不喜欢也会尝试吸烟。</p><p class="ql-block">“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事儿,青少年最爱干。</p><p class="ql-block">最后想说的是,不管你接不接受,青春期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役,可能猝不及防地就会来到你我身边。而当我们了解了这段时间,孩子的大脑特征后,自然也就知道该如何与他们相处了:</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前额叶皮质发育不成熟,“理智”战胜不了“情感”,很容易冲动,父母就别硬上。发火时心里默念一句“孩子的路还是要他自己走,成长注定的坑早晚都逃不掉”,把自己和孩子分离开,别给气头上的孩子火上浇油。知道青少年的内侧前额叶很活跃,在乎其他人的评价,那就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 即便在家里批评孩子,点到为止。别啰嗦个不停,一遍即可。青春期的孩子,认知水平和成人已经非常接近了,你批评他时,如果有道理,说一遍他就懂了。有时他嘴硬不认错,其实心里都明白。如果这时候你再喋喋不休,他的逆反情绪就上来了,而控制情绪的前额叶皮质还没发育成熟,抑制不了和你干架的冲动,一来二去,前面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亲子关系,就被破坏得一干二净了。</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的孩子,受同伴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父母,所以父母这时候的教育宜“曲线救国”,不要以为可以通过说教来解决问题。知道孩子重视朋友,害怕被排斥,但是又担心孩子染上恶习,那就尽量在孩子的学校或班上找一些三观接近、重视教育的父母,创造机会让这些孩子一起活动。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帮助孩子结交更优秀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不对付,就是因为不了解。而这份不了解背后,和父母的心态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面对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依旧需要保持这样的学习心态,提前准备,做好应对措施。当孩子真的有一天开始叛逆、开始顶嘴时,你能真正地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生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qyxl.com" target="_blank">更多心理学知识点击进入--心沁源心理中心</a></p>

孩子

青春期

青少年

前额

成年人

父母

发育

大脑

冲动

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