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年出门做手艺,总要带点小麦饼路上吃,或夹上几片五花肉,或夹上煮白蛋,那味道别提有多香了!”</p><p class="ql-block"> 我收集文章“乡村往事—-手艺人的江湖”的素材时,很多手艺人和我讲起当年乘火车时的干粮:永康小麦饼。</p><p class="ql-block"> 恢复高考后跳出农门在外地工作的小叔,每次回永康探亲最喜欢吃的三样东西“永康肉麦饼、永康小麦饼、白切灰鹅”里就有“永康小麦饼”。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乡愁,一种对故乡的依恋。</p><p class="ql-block"> 永康小麦饼是浙江省永康市的特色小吃。永康“小麦饼”,本地各镇叫法不大相同,大多称“小麦饼”、“单麦饼”、“麦饼筒”三种,芝英、龙山、古山三镇的“小麦饼”尤为佳品。它皮薄韧柔,香气扑鼻,是永康特有的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三中路55号(三中后门边上)就有一家四代相传的“爱圭芝英小麦饼”店。本文所采用图片、视频均取自该店。</p> <p class="ql-block"> 永康小麦饼:薄似宣纸,色泽均匀,大如明月,口感劲道,略带咸味。</p> <p class="ql-block"> 烙饼五件套“麦饼榻(永康话音译)、黄檀木擀面杖、毛刷、菜刀、面粉铲”</p> <p class="ql-block"> 永康小麦饼的烙制是一门手艺活,要手快、眼快,心快,一般人可真没那个悟性。</p><p class="ql-block"> 永康小麦饼所需面粉选用优质高筋面粉,要用冷水和面,面内必须加适量的盐(大约一斤面8克盐),盐份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小麦饼的口感。盐放太多,饼咸不能吃,太少则饼硬脆,不好卷,也不能久放。基本上各种面食都有醒面(发面)环节,和好面以后就是醒面,醒面时间要掌握恰当,有经验的老师傅会根据小麦饼存放时间来确定含盐量和醒面时间。面醒好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使劲揉搓,虽然现在有很多种类的揉面机,但是人工揉制成的面要均匀有韧劲。面团揉成面条后,捏扯出大小均匀的小面团(一斤面25个左右,个数多少决定了饼的厚薄),扯好的小面团撒上些许面粉搓圆,在案台上摆放整齐,进行二次醒面,这时就要用干湿适中的纱布盖好,防止表面被风吹干龟裂。由于气温和干湿度的不同,醒面时间有所不同,这时候老师傅用手一捏面团,就知道醒的程度了。擀面时为了避免面团粘住案板,要在案板上撒薄薄一层面粉,用手把面团压扁,再用特制擀面杖擀成圆圆的大小均匀小面皮。连续擀二十余个后,把小面皮一个一个叠起来,为防止沾粘,每叠一个撒一层面粉,叠好后需手掌用力的按压,使面皮互相贴紧和增大,再用擀面杖擀。这是制作小麦饼饼坯的最后一道工艺,也是展示师傅手艺的时刻。手艺好的师傅,整幢面皮会随擀面杖打转,上中下的面皮一样厚薄大小,越擀面皮越大越薄,等擀到直径二十公分左右大小后,饼已簿如宣纸,要小心翼翼,一个个剥开,摆放一边,让表层的干面粉吸出面皮中的水分后才可以开始烤。如果说饼坯的制作是基础的话,烙饼则是让饼有了生命力,一种升华。烙饼的锅和火候十分讲究,锅必须是尖底铁锅,烙饼前先用大火把锅烧热,而后用慢火维持铁锅的温度,火太小则烙出饼口感不好,软绵绵没香味没韧性,火太大则没等饼出锅就焦糊了。饼的制作完全凭师傅的经验掌控,所谓隔行如隔山,会烤永康肉麦饼的师傅不一定会烙永康小麦饼,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永康小麦饼的烙制还必须用上一样独门秘器——“麦饼榻(永康话音译)”,它是用由5、6层棉布手工缝制而成,有经验的老师傅喜欢自己缝制,用起来有一种心灵感应的感觉。“麦饼榻”直径略比饼大,要缝上一些图案,使“麦饼榻”起绉,这样烙制时不会整张面皮都贴在锅底,不会烙成脆饼,那些皱纹也就是小麦饼上面的图案。由于小麦饼面皮又大又薄,没法用手将它平摊在热锅中,这时就要将擀好的小麦饼面皮放在“麦饼榻”上面,而后手托在“麦饼榻”下,顺势将小麦饼面皮压到锅里,使小麦饼面皮很平整地烙在锅中(那些花纹让面皮不至于整个面紧贴锅底),并能起到保护手掌作用。这时候,眼睛要紧盯着锅中面皮,若见面皮起泡,就撩起,另一面烤一下,3、4秒后即可出锅,一个个整整齐齐的垒叠起来后,用干净的干毛巾盖好。等到小麦饼凉下来就可以上桌食用,以前小麦饼要放起来吃上十天半个月或更久,则需要略咸以便储存;现在基本上三五天之内都吃完,所以口感偏淡一些。</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康走亲访友最高贵的拜年礼物是“金针肉”加小麦饼。用大瓷碗装满满一碗的黄花菜煮大块猪肉,猪肉选用年猪身上最肥厚的猪肚肉,一煮就冒油,大小以二三两一块为准,再加上一二斤永康农家自种小麦磨出来的面粉烙制的“小麦饼”。</p> <p class="ql-block"> 小麦饼怎么吃?这也是一门学问。第一次接触小麦饼的人,对着一张张薄饼和一盆盆馅料,可能会束手无策,照着老饕们的样子拿过一张饼,摊平,把馅料夹进去,卷成一筒,拿起来就塞进嘴巴,往往还没吃几口,饼就破了,馅料从破处跑到手中弄得满手油;或卷饼时忘了一端要折一下,吃着吃着馅料就从另一头冒出来,手忙脚乱,大出洋相。而专业的吃法是,饼比较厚(但会太硬)就用一张,卷的时候下端回折一段防止馅料冒出;若饼轻薄,则是拿两张饼,前后错开一点,摊平后馅料靠一边放均匀,尾部往里折一小段,再卷就既美观又结实,吃起来弹口不硬。小麦饼馅料以“萝卜丝千张、青菜红薯粉丝、永康索粉干、水煮白蛋、白切肉、五花肉炒白笋,清炒黄豆芽”为主,荤素搭配,营养与美味并存,再配上一碗“猪三腑山粉羹”,则是老永康人口中山珍海味也不换的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