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雷隆隆万物长, 黄鹂鸣柳雷高仓。”蛰是藏的意思 ,随着气温回升, 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 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 开始出土活动 ,故取名叫惊蛰 。</p> <p class="ql-block">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p> 一侯:桃花始 <p class="ql-block">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p> 二候:仓庚鸣 <p class="ql-block">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p> 三候:鹰化为鸠 <p class="ql-block"> 惊蛰是一个忙碌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世间万物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沉浸,是百废待兴的好时令,该种的农作物都开始了播种。惊蛰是耕种的好时节,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逐渐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忙碌的春耕时节。</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与节气相关的汉字都隐藏着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每一个与节气相关的故事都蕴涵着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同学们,愿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你们的身上生根发芽!天气回暖,适度加衣,我校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