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中英语“双新”研讨课—云南省万人计划赵永燕名师工作室

S

<h3><br><br>  2021年12月15日,在赵永燕老师的带领下,云南省万人计划赵永燕老师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昆明市教科院主办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承办,其主题为昆明市高中英语“双新”研讨课。本次研讨分别邀请了李淼(王文芳工作室成员、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和陈贝(梁园琳工作室成员、中央民大附中昆明五华实验学校)两位老师进行展示课。另外还邀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侯云洁老师来对课堂进行评价和指导。<br></h3> <h3><br>  第一节课,李淼老师就Science and Scientist这一话题进行了项目课。项目活动基于主题“”think outside of the box”,让学生完成任务。课堂开始,李淼老师首先通过一个测试的小视频导入,让学生熟悉话题,形成对课堂内容的期待。老师还列举了一些本单元具有代表性的“打破常规思考方式”的科学家,顺利进入本届课题。<br></h3> <h3><br>  第二步,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获取和梳理信息去学习打破常规的思考步骤。<br></h3> <h3><br> 第三部分,李老师引出“路演”的概念,让学生在次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发明创造。之后,李老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情景展示的平台,模拟产品发布的职场体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承担组内分工:设计,展示,汇报,完成自己的发明创造,并思考如何向“投资者”推荐自己以赢得投资。<br>  最后,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呈现出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的伟大,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中提高思想高度,增强文化自信。<br><br></h3> <h3><br><br> 第二节课是由陈贝老师同样基于Science and Scientist这一话题开展的视频课。课堂伊始,陈老师通过对科学家图片的展示,以说和看的方式回顾课本知识。观看视频之前,给学生词汇的预测,激活学生背景知识,锻炼学生的预测能力。<br> 陈老师对“while watching”做了精心准备。第一遍去除字幕,以听和看的方式,整体感知视频结构。再第二遍让学生匹配视频中的科学探索与发现,锻炼学生推理与论证的能力。<br>  此外,陈老师还把视频中采访部分剪辑成小部分,让学生填补关键部分。最后关注到视频中科学家们的回答,并分析回答的角度。这一部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伟大。</h3> <h3><br>  产出部分,陈老师组织了小组活动。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每一个小组从一个角度分析科学探索的意义,并作海报进行展示。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对所学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信息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然后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h3> <h3><br>  评课环节,侯云洁老师一方面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对如何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她肯定了齐老师在构思设计上的精巧之处,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侯老师提到李淼老师能够实现任务型教学在本土的创新模式的实施,互动具有多元性,另外老师对学生的追问评价及反思评价值得我们学习。但最后价值观的提升不一定和商业有关,可以考虑学生发明创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祖国,为了人类。陈贝老师的课亮点在于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关注语言文本本身,且基于主题文本做到升华。侯老师同时也给了一些建议:视频可以不用自己做,放手让学生做;视频课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对关注科学家的眼神的观察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敬畏。<br></h3> <h3><br>  本次评课结束后,工作室的成员们都收获颇丰。视频与项目活动两个部分实际上在新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拓宽英语课堂中的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透过探究性学习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非常值得老师们引起重视。及本次研讨课而言,有深度、有力度,李淼老师的情景创设,陈贝老师的文本分析都给老师们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老师们表示对如何上好新教材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又有了更新的认知。</h3> <h3> 图文:李舒婷<br> 审核:赵永燕</h3> <h3>  李舒婷老师:201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进入昆明八中工作至今。曾在五华区第九届互动课堂教学课例大赛中荣获微课制作一等奖,曾指导学生在China Speaks中获奖。</h3>

学生

老师

视频

李淼

工作室

赵永燕

陈贝

李老师

陈老师

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