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是一首经典老歌,唱不断听不厌

pp曹(坚持原创)

<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7日,主席同志给林彪同志写了封回信,老人家写道:</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林彪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在5月6日寄来的总后勤部的报告,收到了,我看这个计划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将这个报告发到各军区,请他们召集军、师两级干部在一起讨论一下,以其意见上告军委,然后报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军作出适当指示。请你酌定......”这便是著名的“五七指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两年的5月7日,黑龙江省为纪念“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在庆安县柳河创办一所农场,对党政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开展贫下中农再教育活动,取名“五七干校”,经人民日报典型推介,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五七干校”蔚然大观。从此,中国当代历史上诞生了一所匪夷所思的劳动改造大学堂——“五七干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触摸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寻觅那股“疯狂年代”的丝丝气息,体味那种“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家国情怀,沐浴“五七干校光芒”余晖。“五一”小长假,我和同学一起陪驾三位大学恩师三家六口赴长丰县参访杜集“五七干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到长丰杜集很方便,沿合蚌高速转017县道,再上金湖大道1小时30分钟即到,50多年前可没有这样方便,90多公里几乎全凭俩张脚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做过县旅游局副局长,对杜集干校掌故非常熟悉,据他介绍,杜集“五七干校”创办于1968年,1978年根据中央精神解散,占地2100余亩,是合肥地区唯一一所“五七干校”,办学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年两期每期半年,最高峰时有学员6000余人,学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农业生产,学员们还自己动手盖房子,十余年间共建大小房屋501间,尤其是1972年间建造的一座长42米、宽26米、室内面积1112平方米的千人大礼堂,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奇迹,吸引了学员及四面八方群众到此联欢娱乐,<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幕幕悲欢离合荒诞剧,一杯杯难舍难分忘情水让后人唏嘘涕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大礼堂周边杂草丛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喧嚣,墙壁斑驳炸裂业成危房,但却依然屹立未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今天的干校旧址上,满眼绿树红花,满耳莺啼鸟鸣,除了难以名状的感慨,没有丝毫的不适,我们真的无法体会到那个火热年代学员们的生活情感,也无法理解他们近乎痴绝的工作意志。那十年,<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多少人激扬文字点江山,又有多少人苟苟营生日如年。</b>我不停问自己,如果换上我赶上那段疯癫式的熔炉运动,我还能挺过来吗?</p> <p class="ql-block">(杜集五七干校)</p> <p class="ql-block">  到杜集干校前,我们还访问了定远县城西南25公里的九梓村,她是原总理李克强的祖居,三间草坯房仅留下一个“黑瘦黑瘦”男孩背影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九梓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顺道参观了安徽硕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长丰田峰草莓园,前者致力有机生态农业,走产业集约化带动,后者主打休闲采摘体验,转战淘宝网上卖草莓。虽不同行,但他们的舵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敢想敢做敢担当的时代经理人。</p> <p class="ql-block">(安徽硕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长丰田峰草莓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