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洛阳城南13公里处,滔滔伊河的两边,香山和龙门山东西对峙,形成天然门阙,故名“伊阙”。隋炀帝把这个风水宝地看成真龙天子的门户,于是将洛阳作为东都,修建宫殿时把大门正对伊阙以承龙脉,因此伊阙又称为龙门。</p><p class="ql-block">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开凿在临河的峭壁上。公元493年,孝文帝把北魏的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后,龙门石窟也进入了大规模开凿时期。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随、唐、五代和北宋等朝代400多年断断续续的开凿,最终形成了规模宏伟的龙门石窟群。其开凿时间尤以北魏和唐朝最长,因此北魏和唐代的洞窟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0%和60%,其他朝代的洞窟仅占10%左右。</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雕像近11万尊,佛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60多块。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仅2厘米,属于微雕。</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然而现在看到的龙门石窟,有的洞室空空如也,雕像全无;有的雕像头部被切去,只留半身,残破毁坏程度令人震惊。一千多年来,龙门石窟历经无数次天灾人祸的浩劫,部份洞窟雕像能保存至今已属万幸。石窟第一次遭到严重劫难是唐代武宗的灭佛运动时期,那时已有无数的雕像被毁。清末至上世纪40年代则是佛像遭到疯狂盗卖时期,许多雕像、碑刻被美国、日本等国的文物贩子收买贩卖后,流落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此外,1932年民国政府从南京迁都洛阳时,为了修建龙门西山下的道路,也炸毁了大量佛龛。</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古称伊水的伊河碧波荡漾,穿伊阙而入洛阳。</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的核心是伊河西岸的西山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是编号1280窟的奉先寺群雕。</p> <p class="ql-block">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石窟,长宽各30余米。寺中最大的佛像是高17.14米,头高4米的卢舍那佛像。卢舍那也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史料记载武则天曾为此佛像的建造捐钱两万贯。</p> <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据说是按照武则天25岁时的形像建造的。武周时期也是龙门石窟的鼎盛时期,几乎三分之二的洞窟是那个时候开凿的。</p> <p class="ql-block"> 奉先寺金刚力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 奉先寺外景。</p> <p class="ql-block"> 从伊河东岸看奉先寺。</p> <p class="ql-block"> 很多佛像早已被盗被毁,只剩下空空的石洞。</p> <p class="ql-block"> 第140窟宾阳中洞。宾阳洞分为南、北、中三洞,洞中佛像表现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题材。中洞始造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历时24年才完成。此洞是北魏皇家开凿的第一洞,也是北魏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但北魏时期只凿成了此洞,宾阳南洞、北洞直至隋唐代才相继完成。</p> <p class="ql-block"> 第140窟宾阳北洞。宾阳北洞开凿于北魏时期,但直唐高宗时期(650–683年)才完工。这个洞最引人注目的是佛像身后后的火焰纹背景和佛像的手势。这个剪刀手佛像曾一度成了网红,引无数游客顶礼膜拜。但据说这个剪刀手是风化而成,当初并非如此。</p> <p class="ql-block"> 宾阳南洞也是北魏时期开凿,但半途而废,直到唐代,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为给其母文德皇后追福才继续开凿完成。</p> <p class="ql-block">  摩崖三佛龛是崖壁上开凿的露天雕像龛,始造于武则天时期,共有3尊坐佛和4尊立佛。整座佛龛尚未完工,除本尊弥勒佛外,其余仅雕出轮廊,因武则天垮台停工。</p> <p class="ql-block">  三尊坐佛代表佛教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因这窟是依山崖而造,因此叫摩崖三佛龛。</p> <p class="ql-block"> 东山石窟也是龙门石窟的一部分,但其佛洞远没有西山石窟的规模,只有50多窟,没有上去近距离观赏。</p> <p class="ql-block"> 与西山隔河相望的香山寺也是龙门景区的一个景点。香山因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武则天洛阳称帝后重修并敕名“香山寺”。</p> <p class="ql-block"> 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香山寺,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香山寺飞檐翘角,巍峨壮观,武则天及历代帝王曾多次巡幸游览。乾隆巡幸时曾留下“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任河南伊时,曾于唐大和六年(832年)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使香山寺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 香山寺历史上曾多次荒废又被重修。1936年民国政府对荒芜的香山寺重修后,为蒋介石50寿辰而在寺内建了一座两层小楼,称为“蒋宋别墅”。</p> <p class="ql-block"> 蒋宋别墅客厅。</p> <p class="ql-block"> 书房。</p> <p class="ql-block"> 卧室。</p> <p class="ql-block"> 香山下的伊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 伊河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