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典大作

永远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四月九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南港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满怀渴望和激动,迎来了五十周年聚会。</p><p class="ql-block"> 鸟坑一别五十年,今日相聚于富丽堂皇的迎宾馆,艰苦的学生时代瞬间浮现在眼前,形成极大的反差。抚今追昔,兴奋的心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已刻上了岁月的年轮,但音容笑貌依旧未变。五十年的离别,五十年的等待,汇成了一条漫长的人生坎坷的悲喜剧色彩的思念长河。</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一行驱车回到了阔别五十年的母校一一鸟坑。昔日的校园已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时代的村落。我们寻觅着昔日的校址,追踪着读书时的教室、寝室和操场的遗迹,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思绪把我们带回了峥嵘岁月,遥想当年,恍若昨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中学时代是在十年文革中度过的,大呜大放大串联,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原有的教学秩序全被打乱。1967年5月7日,毛主席发表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我们的中学生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1964年创办的南港农业中学,校址建在云火行政村一个叫榨下的小村庄,一年后搬迁至前进行政村的县办煤矿旧址,1967年才搬迁到小坪村的鸟坑,学校名为南港五七中学,文革结束的1976年改名为南港中学。</p><p class="ql-block"> 学校搬迁到鸟坑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长满灌木林的荒山,我们在这里白手起家,自己动手,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劳动建校。学校起初暂居在鸟坑村两里外的历头村祠堂里,没有钢筋水泥,只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全校师生人人上阵,大干苦干,开山炸石破石,挖土和泥做土坯砖,上山砍树锯板,没有运输车辆,全凭着一副肩膀两条腿,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肩挑背扛,把建筑材料搬运到工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荒凉的土地上矗立起一座新型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土砖土瓦三合土,</p><p class="ql-block"> 屋架门窗木头做,</p><p class="ql-block"> 遮风避雨挡日头,</p><p class="ql-block"> 上课住宿有去处。”</p><p class="ql-block">创业的喜悦溢于全校师生黝黑的脸庞,我们终于有了自己读书学习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建校的同时,我们开荒造田整地,用镰刀劈荊斩棘,用锄头破树蔸挖土,每天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挥甩着汗水,在一条荒野的山坑里造出了20余亩水田,在山坑两旁的山坡上开垦出十亩旱地。</p><p class="ql-block"> 简陋的校舍,几十亩土地,是学校办学的全部资源。学校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半农半读,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开设的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学三机一泵:柴油机,发电机,水泵。化学课只学与半工半读紧密相关的化学肥料,其他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及化学元素符号都未学。体育课改叫军体课,那时,班级实行军事化,不叫几年级几班,而叫几年级几排。政治课是最重要的科目,重点学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巜为人民服务》,巜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每个学生都可以倒背如流。</p><p class="ql-block"> 劳动是每天的必修课。建校完成后,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在老农的指导下栽种蔬菜和水稻。那时实行贫下中农参与管理学校,叫贫宣队。贫宣队教学生劳动技能,定期给学生作忆苦思甜报告,在贫宣队带领下,我们学习犁田整地,播种栽插,除草施肥,灭虫除病等农业劳动技能。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天寒地冻的冬日,都有我们师生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还有季节性的突击劳动。油茶子成熟的季节,全校师生卷起铺盖到山村去安营扎寨一个星期,上山釆摘油茶子。为筹措办学经费,我们上山砍伐杂木棍和小山竹,每人两梱一百多斤,从深山里挑着下山,荆棘扎破手和脸,汗水湿透了衣裤,没有人叫苦叫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主席的号召是当时师生斩关夺隘战天斗地的最大动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要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写</p><p class="ql-block">大字报,斗资批修,宣传毛泽东思想。学校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练一些诸如表演唱,对口词,三句半之类的节目,也排练革命样板戏片断,经常到乡村去演出。有时为了宣传毛主席发表的最新指示,宣传队会立即赶排节目,在漆黑的夜晚,打着火把,举着红旗,敲锣打鼓到乡间去宣传演出。</p><p class="ql-block"> 那时每天必不可少的向毛主席表忠心的早敬、歺敬和晚敬活动,俗称“三敬”,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依然还在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活虽然很艰苦,吃的是稻米红薯饭,蔬菜是自己种的,但心头却阳光灿烂,充满着快乐:稻米红薯饭,冬瓜南瓜汤,白莱萝卜味好香,歺歺吃得精打光,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少年,充满着活力,向往着美好,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却不能阻挡属于青春的浪漫与豪情的奔放。在学习劳动之余,我们也会去寻找属于年青人的乐趣。鸟坑虽是个穷乡僻壤,却也山青水秀。山上灌木林中生长着各种野果,山楂,山枣,茅栗,滕梨(野生弥猴桃)琳琅满目。到了秋天满山红叶的时候,我们会上山去釆摘野果品偿,甜中带酸,味道好极了。学校不远处有个新村挑园,桃子熟了,我们三五成群钻桃园,饱歺一顿,然后花一毛钱买一斤带回学校。学校西边有个水库,水面横直300米x400米左右,是我们展现青春活力与浪漫的好去处。每当太阳西下,在晚霞的余晖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奔向水库,扑通扑通跳进水里,在宽阔的水面,或自由地遨游,或追逐嘻戏打闹,或游泳比赛,许多同学在300多米宽的水面能轻松地来回游玩。水库里鱼很多,有时一个猛子扎下去,就能在水底的岩缝里抓到鱼。在这个天然游泳池里尽兴地玩,尽兴地游,这是一天中我们最快乐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在鸟坑,我们走过了四个春夏秋冬,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学习着,劳动着,成长着,辛苦并快乐着,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靑春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中学时代。</p><p class="ql-block"> 从回忆中来到现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母校所经历的一切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离开母校旧址,来到了现在的南港中学,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展现在眼前:美丽的校园,漂亮的建筑,完备的教学设施设备,4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整个校园犹如一幅优美的图画。与五十年前相比,其变化可谓天翻地覆。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们激动,我们感叹!是啊,学校的变迁与发展,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一个缩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们,是特殊的一代人,我们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伴随着祖国的成长走到了今天。我们见证了国家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这一代人是国家由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毕业离校五十年,风雨人生一路走到今天,我们由一个父母的孩子已变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过去的岁月里,每个人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岗位上,或为生活打拼,或为事业奋斗,为家国奉献着靑春和才华,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坎坷,是顺境还是逆境,事业是成功还是失意,获得的财富是多还是寡,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对我们来说都不重要,人生所经历的一切,才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相聚,两天的欢乐,又要分别,恋恋不舍。让我们端起酒杯,互祝健康快乐,珍惜同学情谊,但愿更老时,我们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