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材教法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减负提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分别在小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开展为期一周的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一、初中数学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br> 2021年10月27日上午,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初中数学科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吴小锋老师和惠州仲恺中学数学科组长陈晴妮老师执教《垂直于弦的直径》一课。吴小锋老师的课生动、幽默、新颖,展现了我校“三有”课堂的魅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快乐高效地掌握知识;陈晴妮老师的课沉稳扎实,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语言准确而到位,她录视频让自己学校的学生与我校学生PK,学生在紧张又有点刺激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评课环节,老师们聚在一起展开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仲恺区首届名教师曾建郁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小学数学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br> 2021年10月28日下午,小学数学科组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林晓婷老师和东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刘贤虎老师同时执教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林晓婷老师的课课程结构严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师生之间互动多,课堂气氛活跃,能够紧跟时事,利用今年奥运会的视频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刘贤虎老师的数学课能够诱人深思,引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设计的数学例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两位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反响都很好。 三、初中语文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br> 2021年10月28日下午,初中语文科组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叶丽芳老师和仲恺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高佰芳老师同时执教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叶丽芳老师充满激情,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人物心理,进而分析人物性格,同学们热烈讨论,积极回答问题,课本剧表演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高佰芳老师落落大方、娓娓道来,如春风润物,细细无声,教会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剖析人物性格,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主旨,教学形式新颖,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四、小学语文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br> 2021年10月29日下午,小学语文科组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刘琳老师和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范锦飘老师同时执教五年级《父爱之舟》一课。刘琳老师抓住“小渔船”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品悟梦中的场景,并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拓展环节她准备精心,出示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寄语,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次升华文章主题;范锦飘老师开课娓娓导入,给学生以平静实在感,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情感朗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他利用表格,巧妙地让学生掌握了场景描写方法,教学环节张弛有度,呈现了一节有情感、高效的课堂。 五、小学英语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br> 2021年10月29日下午,小学英语科组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郑惜娟老师和东莞市小学英语教学能手李秀容老师同时执教五年级英语上册音标Unit 5There is a big bed Let's spell 。<br>郑惜娟老师的教态自然,板书精美,设计巧妙,能够根据学情就地取材,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充分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亲切活泼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李秀容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娓娓道来,通过听、说、玩、演、猜整体感知发音,让学生学会-ai和-ay的发音, 以创设三个人物Hush、Daisy、Ray为主线,整体输入强,方式新颖,自行创编歌曲和故事,把绘本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六、初中英语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br> 2021年11月3日下午,初中英语科组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校徐葵娣老师和仲恺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张雪静老师同时执教七年级英语上册 Moudle4 U1 We've got lots of apples。徐葵娣老师精心准备,用歌曲视频导入,在中间穿插游戏、头脑风暴,她录了学生、她自己和她的孩子的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我校“三有”课堂“有情感、有趣味、有实效”的特点;张雪静老师教态沉稳,语音美,注意学生听力、口语的训练,把一个模块三个单元用去野炊这个主题串起来,设计新颖,特别是做口语训练的时候,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最后还找后面听课的老师汇报学习所得。 纵观一周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老师们高度重视。同样的课题,不同的老师,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同样彰显了精彩的课堂。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成长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进一步提高了课堂实效,同时,也展示了我校“三有课堂”的魅力。教学是无止境的攀登,我们教研的脚步不会停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