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汾阳雷国裕<br><br>                 不遇子安徒有阁,千秋寂寞永无名。<br><br>       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另两楼一是黄鹤楼,一是岳阳楼),一千多年来饱经人世沧桑,迭兴迭废,迭废迭兴,所受到的磨难是天下名楼中少见的。它既经历了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渡过了满目疮痍的艰苦岁月。据史料考证,“滕王阁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毁于兵燹,期间创而修,修而毁,毁而建,迭废送兴达28次之多。新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落成。它立于南昌城西的沿江大道中段叠山路口、赣江与抚河故道汇合之处。此处距东侧唐代阁址仅百余米,离南端清代阁址约三百米。高阁面城临江、滨临南浦,面对西山,西南水天相接处,南昌大桥依稀可见,其西北与八一大桥遥遥相望,与昌港紧相砒连。凭栏俯望,江水浩浩,渔帆点点,洲诸片片,城郭万家。所以,历来赢得人们游兴大发,皆欲登临以一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瑰伟绝特”之景。         步入“滕王阁”名胜区,由东面榕门路人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檐彩绘仿古大牌坊。牌坊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东为集苏轼墨迹 “滕阁秋风”、西为文徵明手书“胜友如云”。穿过牌坊,正门上方悬挂贴金巨匾“雄州雾列”,其背面则有篆书横匾“地接衡庐”。 进人园区,院内茂林修竹,绿草如菌,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敞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屋台耸翠”、“上出重霄”的气势充分体现。凭登杰阁、先上高台。循南北石阶登临一级高台,南北两翼有碧瓦百柱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 以正面看,南北双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而立的“山”字。如从高空鸟瞰,“滕王阁”则宛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古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89级台阶,合89年落成之数。正东登石阶经抱厦人阁,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副4.5米长、由毛泽东儿媳邵华手书的巨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前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第二层是一个暗层,体现的是“人杰”主题,用壁画形式描绘了江西历代名人;第三层是类似第一层的明层,回廊四绕,体现当年重阳盛会的风景;第四层与第三层相类,也是一个暗层,体现的是“地灵”主题,同样四壁展现出江西名山大川的精华、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最高明层,是纵览山川之胜、披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是处于重檐大屋顶间的暗层。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正对一圆拱形藻井,苍穹由288朵斗螺旋式勾斗而成,共分十二层,每层二十四朵,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斗拱层层收缩,直到顶部。仰而视之,给人以宇宙无穷、运动不息之感。“九重天”的金匾,高悬于底层斗拱上,诚如一位学者所云:“不登九重天,枉作滕阁游”。“滕王阁”的重建,充分体现了民族思想和艺术的大手笔,既是南昌文化古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而更多的人,登临此阁,生发的则是对先哲的思古之幽情。“滕王阁”因滕王而有阁,赖王勃一序而名世。由于这位“神童”的生花妙笔,石破天惊,使这座帝子阁一鸣而为天下知,惹得墨客骚人接踵而来,竞相吟咏。至贞元六年(790年),又有王绪、王仲舒分别作了《滕王阁赋》、《滕王阁记》;元和十五年(820年),大文学家韩愈作了《新修缮滕王阁记》,并谓“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滕王阁临观之美在江南首屈一指,若无·韩”之文,恐亦难以盛传不衰。只可惜韩公所称道的“三王”文章只有王勃一序流传至今,并被赋予神话般的故事。        王勃(649-676),字子安,今山西河津县人,与杨炯、卢照邻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14岁时,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让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都推辞不写。而王勃毫不推让,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拂衣而起,转入帐后。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餐便说:不过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从此,一篇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流传子古,也使滕王阁千载盛誉不衰。正如清代诗人尚镕 《忆滕王阁》所言“自到江湖来,外人咨不休。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子安一序,滕阁千秋。这座迭废迭兴的江西名楼,乃是一部“文以阁名,阁以文传”的历史神话。         随后,王勃便步入多舛多艰的运途。二十岁时,因当时诸王以斗鸡为戏,勃为文,戏檄英王鸡。高宗李治看了此文,大怒,下令将勃迁出王府,由长安入蜀,客居剑南。二十三岁,由蜀还长安。后至虢州任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的问题,应判死罪,巧遇大赦,仅除名,一年后又复旧职,但勃已“弃官沉迹”。后赴交趾省父,不幸溺水而亡,卒年二十七岁。一代“神童”,就这样客死他乡。王勃作序后,多少名公巨卿、宿儒学究诗翁词客为之魂牵梦绕,为“滕王阁”留下大量的佳篇巨作和许多动人的佚闻趣事,极大地丰富了这座文化大殿堂的内涵,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正所谓:<br><br>“神童一诗序,惊起千秋风雨:<br>杰阁频兴废,引来百代人才”。<br><br>       “滕王阁”,一座宏伟瑰丽的建筑!   王子安,一代悲情绝决的诗豪!<br><br>2013一7一14         作者简介:雷国裕,男,汉族,中共党员,汾阳市北廊村人。1990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毕业于汾阳师范,2001年12月毕业于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参加工作后在山西省汾阳县贾家庄联区、汾阳县委宣传部、汾阳县贾家庄镇工作,历任贾家庄镇副镇长,阳城乡党委组织员,冀村镇副镇长,翼村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组长、镇长,汾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用事业局局长,市科技局局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汾阳市食安办主任。现任汾阳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工作期间,单位多次获省,市表彰。2021年2月,本人被国务院食安委评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闲暇之余,信手涂鸦,把数年所写东西汇成《田野放歌》《把根留住》(与人合著)《汾州拾贝》。著有个人文集《不谢的杜鹃花》、《工作手册》,由文汇出版社公开出版。,不求博人眼球,但求对诸方家有所裨益,不求虚名功禄,但求无怨无悔宁静致远<br><br>  神龙点评:<br><br>       这篇文章被收录作者雷国裕著《不谢的杜鹃花》第四部分“掠影”第五篇。文章以游记的形式记述了“滕王阁”这座名楼的地理位置、前世今生,古往今来迭废迭兴,迭兴迭废的历史风貌。<br><br>       文章结构严谨,文笔遒劲,寓情于景,寓史于怀,抒发了对江西南昌赣江河畔滕王阁的喜爱之情,对《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满腹才华的敬仰、悲情人生遭际的叹息。<br><br>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作者在文中介绍到:“   一千多年来,滕王阁,修而毁,毁而建,迭废送兴达28次之多。新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落成。”为什么会这样?人们只怕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千古奇文失去依附,只怕在赣江河畔没有了登阁临江,追思赋怀的地方。<br><br>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者与千百年来文人骚客、正人君子一样,“皆欲登临滕王高阁一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瑰伟绝特之景。于是,作者在一个秋日,兴致勃勃,来到南昌旅游,登滕王阁观景赏物,临江赋怀,写下这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纪实与考证的笔法,记述滕王阁原址几经变迁的情况,给人一种沧桑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br><br>       第二大段是全文的精华。作者用简约的文字,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外到内,从下到上,全面介绍了滕王阁的建筑风貌与王勃文的密切关系。“人杰”、“地灵”、“滕阁秋风”、“胜友如云”、“雄州雾列”,“屋台耸翠”、“上出重霄”这些人文景观,本身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无不让人向往。<br><br>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有着细致独到的观察力,并能用数字说明问题,避免了空洞泛谈的弊端,给人以真实感。如“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古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89级台阶,合89年落成之数。正东登石阶经抱厦入阁,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副4.5米长、由毛泽东儿媳邵华手书的巨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前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正对一圆拱形藻井,苍穹由288朵斗螺旋式勾斗而成,共分十二层,每层二十四朵,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斗拱层层收缩,直到顶部。”<br><br>       文章选材详略得当,文字简约,描述精当,引人入胜。<br><br>       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王勃简介和一生重大遭际,抒发自己内心感慨:“一代“神童”,就这样客死他乡。王勃作序后,多少名公巨卿、宿儒学究诗翁词客为之魂牵梦绕,为“滕王阁”留下大量的佳篇巨作和许多动人的佚闻趣事,极大地丰富了这座文化大殿堂的内涵,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br><br>       没有王勃,就没有滕王阁。没有滕王阁,就不会有王勃。阁依人而盛,人依阁而名。<br><br>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知远在大唐,远在天上的王勃,能不能听到作者文后一句竖指赞美,声泪聚下的感叹与追念“ 滕王阁,一座宏伟瑰丽的建筑!   王子安,一代悲情绝决的诗豪!”……<br>”<br>2021一10一30<br><br><br>         神龙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大型诗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任常务副主编。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建保护、红色文化专委委员、汾州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主。汾州文史论坛群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