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组织建设

美友59521570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绵延不绝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人侵,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在创建时期,在发动和领导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进行党的组织建设的初步探索,开启了建设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征程。</p><p class="ql-block">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p><p class="ql-block"> 一、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经过工业革命迅猛发展起来,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清王朝腐败落后,危机四伏。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p><p class="ql-block">点。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通过野蛮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阻碍者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p><p class="ql-block">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亡和改革现状的不同主张。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好,“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起自社会下层并有着广泛群众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也好,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不成熟,革命的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窃取,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p><p class="ql-block"> 通事实证明,他们都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必须走新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二、五四爱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的失败,曾使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人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他们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正处在黑暗和苦闷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一批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很快在实践中得出向俄国革命学习、“走俄国人的路”①的结论。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一 人。1918年7月至次年1月,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烈颂扬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条件逐渐成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以上,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无产阶级是一个最进步、最革命、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身上。</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此时形成的比率乡收命时期更为庞大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为中国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建立共产党提供了阶级枯础和社会基础,也预示者场新的人民革命的兴起已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 1919年5月4日,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报害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爆发了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涌现出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同时,列宁领导建立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国际(第三国际),也开始密切关注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运动,并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1919年7月和 1920年9月,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吸引更多的先进分子关注苏俄的内外政策,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此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纷然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和思考,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先后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1919 年5月,李大钊提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后在(新青年)上分两期发表,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木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人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也表明李大创已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p><p class="ql-block">1920年9月, 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文, 明确宜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 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热情歌颂十月革命。1919 年12月他第二次到北京,热心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5月,他来到上海,一直逗留到7月,其间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等问题。到1920年冬,他从理论到实践上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于1920年11月前往欧洲留学、考察,“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到1921年秋终于确定了共产主义目标,并表示所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杨匏安、高君宇、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陈潭秋、何叔衡、俞秀松、向警予、何孟雄、李汉俊、张太雷、王尽美、邓恩铭、张闻天、罗亦农等一批先进分子,先后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p><p class="ql-block">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林祖涵(林伯渠)、吴玉章等,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也在这时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董必武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读了许多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后,才“逐渐了解使国革命中列宁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迥然不同”,于是开始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有着不同经历的先进分子殊途同归,纷纷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认定科学社会主指引道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为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准备了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p><p class="ql-block"> 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后玛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要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必须有先进政党的领导。</p><p class="ql-block">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在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先后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和海外批受过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先进分子建立联系。毛泽东于7月回到长沙后,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寻找志同道合的“真同志”人手,先后成立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团体,并与新民学会的中坚分子讨论建党的问题。蔡和森从法国来信,提出共产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用识常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但是,宜急官规呢我以为现在就要准备”,“中国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力法得当和便致的党”, 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复信中表示完全赞同蔡和亲的建地主张,并强训“唯物史观贴否党哲学的根据。金正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筹备建党的时候,1920 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侬共(布)远东局海参威(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他们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孝大倒、陈独秀,帮助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20年8月,中国的第一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陈独秀为书记。11 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指出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它没有向外发表,但曾以此作为收纳党员的标准。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作用。1920 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北京党组织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 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国外,施存统、周佛海等在东京成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成立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它是联系旅欧各国(法、德、比等)革命者和进步学生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此前后,与共产国际以及与上海、北京没有联系的一些先进分子也在独立酝酿建党。恽代英等在湖北成立“波社”(“波”即布尔什维克之意),吴玉章、杨間公等在四川秘密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这说明,“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各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党造就最初的骨干。1920年 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出版。9月,上海共产党组织将《新青年》改为机关刊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后又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帮助批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们批驳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指出中国的出路只能是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用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社会主义。三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会的工作,使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阶级觉悟有所提高。1920 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一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不久,又成立上海印刷工会。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四是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培养后备力量。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 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为书记,第一-批团员有罗亦农、刘少奇、任弼时等。11 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随后,武汉、长沙、广州、天津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步结合,批革命的知识分 子逐步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工人群众中也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