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

云锦轩

<p class="ql-block">1900年,张幼仪出生在江苏宝山县的名门世家,家境富庶,祖父是颇具威望的官员,父亲是闻名乡里的医生,二哥和四哥都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张家也不例外,但好在,哥哥们通情达理,也极为爱护她,不仅让她免去了缠足之痛,还让她去女子师范学校接受先进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可是三年后,还没毕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替她做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在家人眼里,徐志摩,是杭州府中学堂最有才气的学生,徐家也是赫赫有名的富商,妹妹这段婚姻实乃天作之合。可是在徐志摩眼中,举止端庄,沉默寡言的大家闺秀,也只是一个土包子,即便心中万分不喜,却也听从了父母的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成为父亲的徐志摩并没用因此改变对张幼仪的态度,在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便潇洒地出国留学了。</span></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张幼仪决定去国外找徐志摩。她坐了近一个月的轮船,满心欢喜,憧憬着举案齐眉的婚姻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来接她的情形,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一眼就认出了徐志摩,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中,唯一脸上没有笑容、且挂着点傲慢、鄙视和无奈表情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实秋曾经这样评价过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何人。可就是这样一个朋友眼中温润如玉的君子,在面对不爱的妻子时,化身冷酷的暴君。在张幼仪再度怀孕后,提出打胎和离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多少不堪事,最是有情对无情。在痛苦辗转中生下孩子的张幼仪还是选择了放手,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这份委曲求全的婚姻给与她的,除了羞辱再无其他。</p> <p class="ql-block">离婚后,张幼仪先到巴黎,后随二哥去了德国,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而她当时学幼儿教育的动机,无外乎是怜恤稚儿父爱不存,她的肩头要承担起双亲的责任,所以,她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怎奈,1925年,病魔无情地带走了幼子的生命,那一年,这个小家伙还不到三岁。这个可怜的孩子从他被孕育的那天起,便注定是不受欢迎的。他与父亲最近距离的相处,就是他的父母办完离婚协议,徐志摩隔着窗子对他最后的凝望。那一刻,作为诗人的父亲也一定有过舐犊情深,但,他对自由与新生活的追求旋即覆盖了那须臾的温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从柏林回国的列车上,窗外大片生机勃勃的田野疾驰而过,手捧幼子骨灰盒的张幼仪面色平静,却心如死灰。张幼仪后来自己也承认,她的生命轨迹就是从柏林回来后被分成了两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她就像菟丝花,缠绕寄生在别的树干上,一无所长,仰人鼻息。无论是经济,还是感情,爱的毫无尊严,而当她决意摒弃那个旧我时,才生发出凤凰涅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国后,她先是到东吴大学教德语,1928年,张幼仪在四哥张嘉璈的帮助和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同年,八弟张禹九和徐志摩父亲等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云裳公司还成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p> <p class="ql-block">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上海第二女子商业银行在她的诚信经营下起死回生,并创造了储蓄资超过二千万的奇迹,一时间叱咤金融界,成为一代传奇人物。对于商人的她还不满足,抗战爆发期,驰骋商界的张幼仪凭着过人的经商天赋,依靠家族背景,拿出全部资金,购买了一大批军服染料囤积起来,民用物资,等价格暴涨后,再果断岀手,挣得盆满钵满,之后,再用这笔资金,投资了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同样获得大利,大赚特赚,做为一名商人,张幼仪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然在国难当头,物资缺乏的年代,不顾国家不顾民生,通过“囤积居奇”赚昧心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难财是用人命换的。军服染料上涨几十倍后出手,赚的是抗日军费。棉花短缺,受冻甚至冻死的,是军人和老百姓。囤黄金,贬值的是货币,加剧了通货膨胀,民国老百姓大部分本来就一穷二白,现在彻底吃不起饭了。当时的老百姓的日子实在是水深火热,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承认张幼仪的出色不仅仅在于自我经营,她还教育了儿子阿欢,并承担起未出阁的四妹和八弟的生活。父母的丧事是张幼仪一手张罗,徐父徐母的身后事也是她这个前儿媳一手操办。最让人怜爱的是,就连因为飞机失事故去的徐志摩,他的丧礼也是由她全权完成的。甚至在徐志摩去世后,还坚持每个月给陆小曼寄生活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抗战结束,张幼仪带着钱财移居香港,到晚年还梅开二度,1954年,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张幼仪在香港和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7年,67岁的张幼仪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久久凝望着这里的一切。蔓草丛生,鹧鸪幽啼。原来人的一辈子可以这样很快地过去。晚年,她曾对侄孙女张邦梅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苏纪之去世后,张幼仪搬到纽约,与爱子团聚,于1988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如此,人也如此,每个人都是立体且丰富的。如张幼仪从婚姻看可谓遇人不淑,身不由己,值得同情,从生活上看,相夫教子,孝顺父母,值得肯定,从事业上看,天赋异禀,精眀能干,值得佩服…… 纵观张幼仪的一生,可谓是“私德高尚,大节有亏”,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私德),张幼仪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好品德,又有现代女性的独立,确实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好媳妇,值得我们学习,但历史人物是多面性的,我们不能只看她的一面,从国家危难之际(大节),然张幼仪不但没捐款,还投机取巧,以这样“精明”“囤积居奇”发国难财的价值观,被人诟病。其格局和爱国情怀跟林徽因(满门忠烈)这类的文人傲骨者无法相提并论,不在一个段位,许多人在谈张、林时,时常因徐志摩拋弃张幼仪,心仪林徽因,而不断贬低林徽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