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西津渡

秀儿一赵秀萍

<p class="ql-block">  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有一条小街,它北邻长江,曾是古人从长江南岸镇江,乘船渡江北上南下的一个古渡口,这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它并不长,但有着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的阁楼,都是别具风格的建筑。它的名字叫西津渡。</p>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依山而建,三国时叫做蒜山渡,唐代叫做金陵渡,宋代以后叫做西津渡。</p><p class="ql-block"> 三国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时,它是黄金水道交汇之处的渡口,已是千帆入津,商贾云集的漕运重镇和交通咽喉。</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把西津渡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从东边登几步台阶,便可到达半山腰西津古渡街,越往西走地势越低,古街铺满老旧的青石板,两侧是青砖砌成的传统民居和山墙,有着沧桑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有四个砖砌券门,在一,二道门上刻分别有“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两句是佛系用语,用来祝福渡江人。三,四道券门上刻有“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这两句出自唐代王勃的《腾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  元代石塔,元代昭关石塔位于西津古渡街东端,塔高约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层塔顶等部分。</p><p class="ql-block"> 塔身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上有昭关两个字,昭关石塔是元代所建,明、清修治。</p><p class="ql-block"> 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即是佛。过街塔,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向佛“礼拜”。</p><p class="ql-block"> 经罗哲文专家现场监定,认为它是我国现在唯一完整的,时代最早的喇嘛塔式过街塔。1982年该塔被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救生会,位于石塔东侧,是古代江上救援各种船只和渡江人的社会慈善机构。救生会的石额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立石。</p> <p class="ql-block">  待渡亭,与今天的码头侯船室的作用相同,过往渡口的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心情,等待着一次未知的旅途,这里留宿过文官武将,留宿过公子王孙,据传乾隆皇帝也在这里等侯过。</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张祜雕像依山而立,石碑上还镌刻着他的那首广为流传的《题金陵津渡》</p><p class="ql-block"> 金陵津渡小山楼,</p><p class="ql-block"> 一宿行人自可愁。</p><p class="ql-block"> 潮落夜江斜月里,</p><p class="ql-block"> 两三星火是瓜洲。</p><p class="ql-block"> 这位张公子,夜宿金陵小山楼,目标是扬州,谁能告诉我他有什么“愁”事呢?</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是奉召升官上任,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轻松愉快的写下七绝一首;</p><p class="ql-block"> 京口瓜州一水间,</p><p class="ql-block"> 钟山只隔数重山。</p><p class="ql-block"> 春风又绿江南岸,</p><p class="ql-block"> 明月何时照我还。</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这首雅丽精绝之作,流传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古街不只是存在诗人的诗词里,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米芾等一批诗人留下的诗篇,滋润了这美丽的西津古渡,在生话中被完美的延续下来,传承了千年的古渡文化,眷顾了一代又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将镇江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建筑领事馆,1889年,英国人无端殴打中国小贩,愤怒的群众焚毁了领事馆。清政府屈服于侵略者,1889年重建,1890竣工。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镇江人民终于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享有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  数千年前,人类想横渡过长江,可谓难上加难,在镇江,中原人南下,几乎有一半都会从西津渡过长江。 </p> <p class="ql-block">  永嘉南渡的故事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一公元311年)这是中原政权首次南迁,由于西晋京师从洛阳南渡至建康(南京),北方汉人为避战乱纷纷举家族南下,一个家族动辄几百上千人。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p> <p class="ql-block">  一眼看千年, 古街下3至5米是一个文化堆积层,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对千年古街的铺筑一直不断,小小的玻璃窗下的历代路土遗迹告诉你,这条街是人们走了也修了一千年的古老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粮艘次第出西津,</p><p class="ql-block">一片旗帆照水津。</p><p class="ql-block">稳渡中流入瓜囗,</p><p class="ql-block">飞章驰驿奏枫宸。</p><p class="ql-block">从六朝开始,西津渡就是一个繁荣鼎盛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留着古代车辙的青石板路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我多想叩问这深深的车辙,是怎样的独轮车队,把滴滴汗水洒落在你身上?无声的车辙,默默的记录了一段又一段未知岁月的艰辛。寒来暑往,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触摸着毗邻相连的雕花木楼,仰望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还有那木门窗上的精细雕花,无不向人诉说着千年古渡生生不息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长江水涛声依旧,这条不到千米长的古渡口,蕴含着上千年的历史,西津渡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它的古老让我感动,更是敬畏,它延续津渡文化、宗教文化、民居文化,无一处不令我震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