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同事的推荐下,南行路上顺便来到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据说,该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也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未建三峡工程之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露出水面。白鹤梁的得名,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去。</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投入2亿元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p> <h3> 自唐代以来,每遇江水消落,时有游人登白鹤梁观石鱼出水,并将水面距石鱼的高度记录在梁上题刻之中,经年累月便成为涪陵人观测水文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水文站“水尺零点”的定位原理相同,已延续上千年。</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 前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必须要乘扶梯,有点儿置身地铁站的感觉,同时也有一些梦幻之感。</p> <h3> 白鹤梁题刻始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h3> <h3><font color="#010101"> 参观走廊的一侧有23个半米大小的水下视窗,从视窗望去,石鱼、书刻等展现在面前,最近的题刻只有一米远,最远的也不过8米左右。水下题刻周围安装了6排共1万多盏节能灯,以保证游客清晰地看到题刻。</font></h3> <h3> 梁上的18尾石鱼雕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曾经以此为依据。</h3> <h3>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白鹤梁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h3> <h3> 白鹤梁题刻中有一尾标注最早的枯水题刻的石鱼,它的眼睛正好是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当地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说,据称如果石鱼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面,则第二年必是丰收年。</h3>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就位于这平静的江水下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注:本篇图片均为手机拍摄,篇中部分文字资料查自网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