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青甘大环线的确是一条非常经典的线路。对我来说,虽然这些年走过不少地方,但从来没有像这次出行这样震撼,感动!透过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和导游娓娓道来的历史典故,深深地感受着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厚重,这片表面贫瘠却蕴藏丰富资源的柴达木盆地、这条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有太多的历史值得追忆,看到车窗外的戈壁,“</span>拨开尘沙,又见敦煌”的演出场景历历在目。<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仿佛看见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还有后来西路军浴血祁连的悲壮!面对飞天壁画,不由得记起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讲敦煌王道士如何愚蠢的章节,以及知乎上网友对当年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的 “考察”是“传承”还是“破坏”的争鸣,见到公路旁熟悉的地名,废弃的石油小镇,眼前闪现出当年新中国在玉门荒漠开采石油的画面,和当今在酒泉矗立起的航天发射架……感受千年一瞬间的盛世兴衰!</span></p> <p class="ql-block">张掖,又称甘州,雄踞河西走廓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面积四万余平方公里,素有金张掖之称。张掖丹霞地貌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其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实属大自然鬼斧神工。丹霞地貌群奇特,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尤如斜铺的彩条布,在太阳的照耀下,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 .</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令人惊叹不已。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张掖,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这天造自然之景,经历了亿万年的变迁,把无数沟壑、山丘装点得如此绚丽多姿。</p><p class="ql-block">天地间被丹霞地貌的山峦簇拥环绕着,每一个角度都觉得非常奇幻瑰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张掖七彩丹霞,这是令游客惊叹的地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化作了“勾皴点染”,这些天成色彩在晨光中、夕阳下的身影更加多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河西走廊上,这一片彩色的丹霞将大自然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光影流动间,它就像是被打落在凡间的颜料盘,静静地漫步在夕阳下的栈道上,那远处的风景,是如细雨般沁人心扉的浪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 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和月牙泉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内主要景物有九层、三层、藏经洞等,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名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门票, A 票238一张观看8个洞窟,由于要赶时间数字中心的两部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就没有观看,直接乘景区观光车到达莫高窟,下车后进入洞窟参观,莫高窟没有单独给我们10人分配讲解员,是进入景区里面跟随里面的讲解员听了8个洞窟的讲解。敦煌壁画,确实很震撼,每个窟的壁画各有特色,8个洞窟具体是多少号记不住了,印象较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96号洞窟!</span>一千多年以前的佛像,色泽搭配协调,面部表情栩栩如生。130号洞窟那个高达九层楼的坐像,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气势雄伟壮观。洞窟内是禁止拍照的,拍照会对壁画造成伤害,所以收起手机,感受古代彩塑匠师们的高度智慧和卓越的创造才能。</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p><p class="ql-block">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守护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悠久历史,值得去回味观赏。但更要牢记屈辱的被掠夺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莫高千窟列鸣沙,</p><p class="ql-block">崖壁纷披五色霞。</p><p class="ql-block">胡杨翠荫阁道外,</p><p class="ql-block">九层楼接日光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九层塔楼处于莫高窟的中心位置,因有着厚重的依靠虽历经风雨而挺拔高耸,站在它的面前却望不到极顶。是进入到窟中参观的入口。规矩很多,不准带行李,不准带相机,不准大声说话。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也是个不错的拍照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洞窟里面不能拍照,佛像图片是鸣沙山月牙泉的摄影师转发给我们的。感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离开莫高窟就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站石油小镇。一路上的风光看起来非常的震撼,但也非常的荒凉,这是典型的柴达木盆地场景,望不到边的公路,公路两旁是沙漠和戈壁滩。</span></p> <p class="ql-block"> 石油小镇出发翻过青甘环线游海帕最高的当金山,我们从甘肃穿越到了青海省。经过无人区,山上下着毛毛细雨,手机没有信号,路况也挺复杂,一路上运货的加长版大车太多了,好在驾驶员技术不错,大家也没有高反,平安的经过了最担心的这个地段。</p><p class="ql-block">南八仙,地处青臧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它是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地质工作者称为雅丹地貌。近处是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雅丹地貌,远处是连绵起伏一泻千里的祁连山脉,只要是晴天,山脉上永远都有白云层层叠叠的环绕着,这样层次分明的画面跃入眼帘,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span>南八仙这个词背后有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据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来自南方的八位女性地质队员,在这里进行地质考察的过程中,遭遇沙尘暴不幸迷路,最终遇难,为了纪念这八位女地质队员 所以这里命名为南八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