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印象派大师展•上海

一溪云•随心笔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坐落于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里的外滩1号美术馆,2021年的莫奈及印象派大师展,来自全球收藏莫奈作品最多博物馆</span>法国巴黎玛摩丹博物馆珍藏的61件臻品,其中包括莫奈的20幅杰作,涵盖他早中年的《圣拉扎尔火车站》、《雪中火车》、《荷兰的郁金香花田》等作品及晚年的《睡莲》、《紫藤》、《玫瑰》等大幅画作,还有印象派大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西斯莱等的画作,更包含了巴比松画派的现实主义大师柯罗、及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恩惠海岸的树林 柯罗 1830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展览的开端是3位印象派“先行者”: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欧仁·布丹和朱莉斯·巴斯蒂安·勒帕热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影响到印象派的巴比松画派,追求光线和气氛的极致表现,推崇户外写生,其忠于自然、歌颂自然的作法。其中代表人物卡米耶·柯罗所创造的描绘自然风景画法,是法国风景画上的一次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法国写实主义风景画和肖像画家。出生于巴黎,早年师从古典派画家贝尔坦,后到罗马留学,在那里住了七八年。回国后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画了很多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他爱画那朦朦陇陇的暮色与清晨,像那颤动的森林、那明洁的湖水、那珍珠般银灰色的天空……用笔松动而富有韵致,虚实相生而见妙理。他那梦幻与现实相间的独特诗意难以言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叶隙中的阿夫赖湖畔 柯罗 187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的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的风景画不事夸张,不施艳丽色彩,描写的大部分是色调柔和的清晨或傍晚,有时画面还笼罩在轻烟薄雾之中,其寂谧、优美之感有如梦境。有些风景画中还加上了一些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为画面增添了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以风景画见长的柯罗堪称法国19世纪中期描绘风景的大师。是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度到现实主义风景的代表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叶隙中的阿夫赖湖畔】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通过画面中间的叶隙可以看到远处漂泊的湖泊,以及远景里连绵山峰和错落有致的小山村。通过寥寥几笔的色块来表现房屋细节。前景中的红色衣服妇女与小孩交谈分享,使得画面生机有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退潮后的小船 欧仁•布丹 1883-1887年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欧仁·布丹是莫奈的启蒙老师,莫奈曾这么形容“如果说我有朝一日成为画家,那一定是布丹的功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欧仁·布丹他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也与卡米耶·柯罗同被誉为“天空之王”。他画的天空,善于捕捉天气变化,颜色非常饱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曾跟米勒和特罗容学画。布丹出生于水手之家,他的父亲职业是领航人,从小就将大海的印象深深烙印在布丹童年记忆之中。这也是布丹喜爱描绘港口及大海情景画作的原因所在。布丹终其一生热爱法国西部海岸的景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布丹的作品下笔精确,迅速而轻盈他的画多为小型的海洋风景画,大多是不列颠和诺曼底海岸。</span></p> <p class="ql-block">【牧场奶牛 欧仁•布丹 1880-1885年左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丹以高度的油画技巧真实地描绘出透彻明亮的空气,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动荡的海洋水面上波浪追逐,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影。库尔贝和柯罗十分推崇布丹的写实艺术成就。但是,布丹只是把自然界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绘画对象,他的那种对景写生,笔触粗放地描绘阳光、空气和色彩的风格,得到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肯定。他被称作“印象派之父”,他是莫奈的启蒙老师。布丹对莫奈的忠告是:“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有一种你不可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莫奈的灵魂,终于形成了他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由此可见布丹对这位被世人称之为印象派之父的莫奈影响之大,可谓决定性的。布丹才是真正的印象派之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欧根尼 朱莉·巴斯蒂安·勒帕热187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朱利·巴斯蒂安·勒帕热(1848-1884年),法国画家。他以对户外风景的原创性处理、对光线的现实主义控制、对某些题材非常规的构图而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勒帕热笔下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第欧根尼,与其他英雄主义表现不同,而是追求现实的表达,笔下的第欧根尼是衣衫褴褛的祈祷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第欧根尼(希腊文Διογνη 英文Diogenēs,约公元前412—前324)“锡诺帕的第欧根尼”(Diogenēs o Sinopeus,亦译狄奥根尼、戴奥真尼斯)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铸币厂的家庭,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展厅现场,莫奈的作品分两个部分展出:展览第二单元聚焦1870年——1899年,莫奈30岁到59岁之间的中年时期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漫步阿让特伊 克劳德•莫奈 187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阿让特伊是法国法兰西岛大区瓦勒德瓦兹省的一个镇,位于巴黎</span>郊区<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巴黎塞纳河河畔,是当年巴黎富裕市民游河消闲的中心,也是印象派画家群聚绘画的地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70年法国经受了被普鲁士击败的打击,次年年初,巴黎公社人民起义又血洗首都,莫奈和其他艺术家一样,因害怕上前线而躲到了伦敦。随后他的妻子和儿子也来到了这里。他在伦敦参观了许多美术馆,对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和透纳(Turner)的绘画技巧十分感兴趣。他们对光的特殊处理使物体的轮廓变得模糊,并将画的主题分解成色彩的符号。回法国前,他在荷兰小住几周。那里的河流和大海的景色又给了他用别具一格的构思,表现一种新的造型艺术的高超技艺的机会,那些饱蘸着色彩的笔触像是在画布上跳跃。</p><p class="ql-block">回到法国后,他定居巴黎,住在第二帝国时期改造的一个新区:欧洲区。这个区靠近圣拉扎尔火车站,是艺术家的摇篮。莫奈在1871年12月搬到阿让特伊居住后,还经常回到这里。那时他的创作活动十分频繁,他多次画周围的自然景色,附近的塞纳河,特别是他还积极探索如何把人物安排在风景画中。他不再画华丽的室内肖像画,如这次展出的戈迪拜尔夫人的肖像,这些画上的光线配置都是纯理论的。他潜心画一些亲人的画像,他的妻子和儿子在大自然中的画像,画的色调和光线都和周围环境相吻合。</p><p class="ql-block">从1872年到1878年1月他离开阿让特伊之前,他画得更多的还是纯风景画。这些画流露出一种重又找回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画面捕捉了风景瞬间的状态,没有任何勾勒痕迹,全部以小色块大笔触进行描绘。布局采用斜对角线的创作方法,左上是明亮的天空,右下角是颜色丰富浓烈的树木和花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画面中间的女子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旁边是其大儿子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雪中列车 克劳德•莫奈 187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棕褐色、绿色、深灰色描绘的泥巴与雪产生强烈对比,列车的浓浓烟雾和车灯与天空混为一体,让列车更加立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落日下的雪景 克劳德•莫奈 1875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白色的雪通过阳光折射,产生了暗紫色、蓝色以及银灰色。晕黄的阳光侵染了整个天空,使得画面更加柔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对雪景情有独钟,一生创作了近百幅各式各样的雪景;早期的雪景是出于对环境色的研究,在柔和的银灰色调中增加优雅的蓝紫色阴影,体现出静谧祥和的意境;及中,融合了浮世绘的风格,弱化了透视,色彩丰富起来;后期,重视装饰性,强调形式美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华兹华斯</span></p> <p class="ql-block">【圣拉扎尔火车站 克劳德•莫奈 1877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描绘了火车站外景,同样采用了斜对角线的构图法,描绘了蓄势待发的蒸汽车头、修理工人以及大桥。</span></p><p class="ql-block">莫奈是描绘工业革命最多最早的画家,他对新生事物具有童贞般的好奇与兴趣。一般成年后,人就世故了,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才关注。无关之事也好奇便是幼稚,或称为童贞。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成熟的思维中不失童贞般的好奇,否则不可能发现常人熟视无睹的美。</p><p class="ql-block">尽管其他印象派画家很少画工业题材,但印象派开创的现代各流派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一共创作了12件关于圣拉扎尔火车站的作品。当时穷困潦倒的莫奈想要捕捉火车所发出来的烟雾,于是他乔装打扮去跟圣拉扎尔火车站站长谈判:巴黎北站找我要画火车站,但是我不喜欢,我觉得圣拉扎尔火车站更让我青睐,我想画圣拉扎尔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雾中的韦特伊 克劳德•莫奈 187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878年1月,莫奈被迫离开阿让特伊,重新回到巴黎。他的妻子卡米耶于3月17日生下他们的第二个儿子米歇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几个月以后,为了减少开支,为了让妻子有一个较好的休息地方,同时也为了寻找新的创作题材,莫奈决定搬到首都以北靠近蓬图瓦兹的韦特伊村去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雾中的韦特伊】这幅画有着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1879年,是莫奈人生的低谷期。当时他想以50法郎,将画卖给某一位艺术家,用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但对方因不喜欢而拒绝了,这件作品后来卖给了其他人。几年之后,莫奈把《雾中的韦特伊》重新买回来,展示给当时艺术家看时,艺术家并不知道这就是当年被自己嘲笑的作品,并想以600法郎重新购买,却被莫奈拒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终身收藏这件作品,也许是给自己的一次立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雾中的韦特伊 细节</p><p class="ql-block">雾蒙蒙中,<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坐落于塞纳河边的这座村庄里高高低低的房屋,隐隐约约</span></p> <p class="ql-block">【荷兰的郁金香田 克劳德•莫奈 1886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莫奈一生与风景相伴,大自然是他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前半生他往来于巴黎市郊和诺曼底,也往来于欧洲各地,最为著名的即是荷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吉维尼的黄色鸢尾花 克劳德•莫奈 188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年的莫奈开始在吉维尼定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吉维尼位于巴黎正西方向70公里的上诺曼底省,在塞纳河谷的一个小山坡上,周围是葱郁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场,村前是一片略有倾斜的开阔地,一直延伸到塞纳河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其画作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此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世纪80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组画),即在不同的光线(或季节)和角度连续画同一景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维莱兹港的塞纳河】&amp;【维莱兹港的塞纳河夜景】克劳德•莫奈 189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莫奈</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喜欢创作联画,如著名的《干草堆》系列。他喜欢在一个地点对同一事物,画不同时间产生的光线变化的描绘,感受到阳光对物体产生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绿树成荫的草甸 克劳德•莫奈 1880年】</p> <p class="ql-block">【埃特雷诺:针岩尖峰和阿瓦勒悬崖 188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其画作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此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世纪80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组画),即在不同的光线(或季节)和角度连续画同一景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展览在最后专设一厅,将玛摩丹莫奈博物馆收藏的八件莫奈晚年大幅作品安放于四周墙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890年,莫奈买下了在吉维尼租住了七年的房产,并在其中营造起了一座花园。他种植了大量花卉,疏浚了沼泽地,引来了附近河水,形成了一片真正的池塘,池塘两旁种满了柳树。基于浮世绘的灵感,他在自己的花园建造了一座日本式的拱桥,并在池边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一隅花园成为莫奈晚期作品的唯一主题。他直接在户外创作小幅作品,大幅画作则在宽大高挑的工作室里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生命的最后几年,莫奈不再受限于印象派既成画法,他不再画看到的事物,转而捕捉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瞬间记忆。他追求的艺术内涵越来越着眼于绘画行为本身。</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睡莲池 克劳德•莫奈 1818年-1819年】</p> <p class="ql-block">【鸢尾花 克劳德•莫奈 1924年-1925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玫瑰 克劳德•莫奈 1925-192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这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睡莲 克劳德•莫奈 1925-192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晚年的莫奈得了白内障,几乎失明,完全是“用心作画”。经历了两次“白内障手术”的双眼,感受出的光与色彩也是与一般人的眼睛不同,这或许是莫奈后期作品总是带有迷人的“粉蓝色”的缘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睡莲池 克劳德•莫奈 1917-191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波光粼粼的水面,花与影虚虚实实、似真似幻交融相生,犹如一场无尽的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日本桥 克劳德•莫奈 191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喜欢画系列画。在1918年至1924年期间,他创作了自己的最后一个系列:24幅油画,展示了他位于吉维尼住处的日本人行桥。</span></p> <p class="ql-block">【睡莲 克劳德•莫奈 1916-1919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紫藤 克劳德•莫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攀爬在日本桥上的紫藤花,是莫奈亲自种下的。于是,便有了本次展览中展幅最大的3米巨作《紫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画作中出现了莫奈晚年独有的风格——即以线条勾勒为主,类似于中国写意画的意趣,底下氤氲一片的浅紫色则描摹出紫藤在微风中轻拂的梦幻。在那个时候,他其实已经超越了印象派。在构造东方花园的过程中,他的艺术审美与东方传统自然融通,把大千世界内化到了自己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5, 253); color: rgb(1, 1, 1);">“克劳德·莫奈成功地把稍纵即逝的印象固定在画布上,而在他之前的画家们不是忽视这种瞬间即逝的印象,就是认为根本无法用笔墨来表现。海水和河水的千姿百态,云层中光线的千变万化,花朵鲜艳夺目的色彩,炽烈阳光下树叶五彩缤纷的折射——这一切都被他抓住,并真实地表现出来。莫奈在画风景时,不但画其静止和常态的一面,而且也画它在光线作用下所显露的转瞬即逝的一面,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和震撼心灵的视觉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5, 253);">~~戴奥多尔·杜雷</span></p> <p class="ql-block">莫奈和他的印象派朋友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span></p><p class="ql-block">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绘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p><p class="ql-block">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p><p class="ql-block">“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p><p class="ql-block">1863年,学院派画家拒绝在叫做“沙龙”的官方展览会上展出马奈的作品。他们跟着就进行煽动,怂恿当局在叫作“落选者沙龙”的特别展览会上展出所有遭到评判团摈弃的作品。公众到那个展览会去,主要是为了嘲笑那些不肯服从上级裁决的、误入歧途的可怜新手。</p><p class="ql-block">过了一段时间,公众才知道要想欣赏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就必须后退几码,去领略特殊的突然色块各得其所、在我们眼前活跃起来的奇迹。创造出这一奇迹,把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就是印象主义者的真正目标。</p> <p class="ql-block">【亨利•胡厄画像 埃德加•德加 1871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他是印象派重要画家。他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德加最著名的绘画题材是是芭蕾舞女及其他女性等。</span></p> <p class="ql-block">【迪克罗夫人画像 埃德加•德加 1858年】</p> <p class="ql-block">【朱庇特和安提奥普 爱德华•马奈 1856年临摹作 】原作提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提香 朱庇特与安提奥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底比斯国王的女儿安提奥普有着非凡的美貌,使得宙斯十分动心。某天,安提奥普正在一棵大树下睡觉,身上盖着一块薄纱,愈发显出动人的身姿。宙斯看在眼里,再也难以压抑自己的欲火了,于是就变成了时长在森林里出没的长着羊蹄的半兽人,悄悄地睡在她的身旁。此刻的安提奥普正沉浸在甜美的绮梦里,只感到浑身飘飘欲仙。等她醒来后,宙斯早已离去,而她也不出意外地怀孕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斜倚的贝尔特•莫里索画像 爱德华•马奈 187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这次莫奈&amp;印象派大师的展览上,有一位女性不容忽视,她就是莫里索。她不仅是法国印象派团体中最出色的女画家,印象主义奠基人马奈最爱的模特之一,也是莫奈、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大师共同的好友,艺术界戏称,莫里索的客厅串起了印象派中坚力量的朋友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span></p> <p class="ql-block">【静物写生 切开的苹果和玻璃罐 贝尔特•莫里索 1876年】</p> <p class="ql-block">【持扇女人 贝尔特•莫里索 1875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贝尔特·莫里索1841 年生于法国布兰热一个颇有声望的官吏家庭,1895 年卒于法国巴黎 。其祖父为著名画家</span>弗拉戈纳尔<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父亲是高级军官。她与姐姐从小便喜欢绘画,广泛接受画家的指导,其中柯罗对其影响很大(1862-1868年,她在柯罗的指导下学画),并接受柯罗的劝告,师法自然。1860年莫里索结识马奈,后与其弟结婚。她与马奈来往密切,并且互相影响,马奈在其影响下注重光色的研究 。</span></p> <p class="ql-block">【尼斯港口 贝尔特•莫里索 1882年】</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灌木丛 贝尔特•莫里索 1894年】</p> <p class="ql-block">【苹果树上 贝尔特•莫里索 1890年】</p> <p class="ql-block">【布洛涅森林 贝尔特•莫里索 1893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戴白帽的少女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8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Limoges),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印象画派成员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雷诺阿起初追随画家库尔贝,非常同情和支持库尔贝对学院派艺术的对立。他自己也严格遵循现实生活,善于在寻求印象派的光与色之中和欧洲的古典传统画法相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雷诺阿以画人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印象派中雷诺阿的特色在于描绘迷人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朱莉•马奈画像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94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维多利亚•德•贝里欧画像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9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美丽的女人。</span></p> <p class="ql-block">【田园里的少女和儿童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90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滨海卡涅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905年】</p> <p class="ql-block">【马蒂格海滩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88年】</p> <p class="ql-block">【冬季 集市归来 卡米耶•毕沙罗1878年】</p><p class="ql-block">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国印象派大师。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卡米耶·毕沙罗,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有印象派“米勒”之称。</p> <p class="ql-block">【步道雪景 卡米耶•毕沙罗 1879年】</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 保罗•希涅克 1908年】水彩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保罗·希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Pointillism)创始人之一,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点彩派技法作画 。早年学建筑,后转而学绘画。1884年与G.修拉交往后,开始接受新印象派主义理论,并成为这一运动的骨干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卡奥尔瓦朗特雷桥 保罗•希涅克 1912年】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鲁昂 保罗•希涅克 1924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格鲁瓦起航的金枪鱼船 保罗•希涅克 1923年】水彩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为伟大的航海家,希涅克游历了和画下了法国所有的港口,他还驾驶帆船从荷兰一直航行到科西嘉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从这些旅行中带回大量鲜艳夺目的水彩画,铅笔的线条和振颤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运笔自发流畅,令人赞叹地捕捉住每一事物变化着的面貌.在画室里,他就是根据这些写生记录,到精心准备的大画布上去作油画的.他巧妙地使大自然的各种成分平衡起来,以达到他所谓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纽芬兰舰队出航 保罗•希涅克 1928年】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圣马丁节的夏日风光:莫雷镇近郊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189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西斯莱作为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广为人知。他几乎只是描绘风景画,他对于光线和天气给法国北部田园地带的天空,河流,运河,原野,以及他居住的繁忙村庄所带来的效果有着浓厚的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巴黎近郊春色--盛放的苹果树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1879年】</p> <p class="ql-block">【春季的卢万运河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1892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格内丁小水坝 阿尔芒德•基约曼 191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阿尔芒德•基约曼,法国印象派大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阿尔芒德·基约曼,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工薪阶层家庭,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15岁便开始在他叔叔的内衣店工作,晚上刻苦学习绘画课程。1960年他成为了巴黎奥尔良的铁路员工,在他闲暇时仍坚持绘画。1961年他到法兰西瑞士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遇见了保罗·塞尚和毕沙罗并与他们保持终身的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他从1874年起参加印象派画展,是莫奈、毕沙罗和塞尚的同伴(塞尚曾临摹过他的一幅风景)。他也是希涅克的引路人。但同时,他又能保持个性,不受各派影响。那布满驳船的码头,格罗兹的风景,都在这位巴黎画家笔下,为大胆明快 。</span></p> <p class="ql-block">【巴里乌山丘和克勒兹谷 阿尔芒德•基约曼 1915年】</p> <p class="ql-block">【克罗藏赛德尔河谷 阿尔芒德•基约曼 1906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协和广场 阿尔伯特•勒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阿尔伯特·勒堡在1876年回到法国,绘画色彩越来越靓丽,笔触越来越轻灵。随后加入印象派团体,曾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印象派画展,喜爱描绘巴黎城市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托内尔堤岸和巴黎圣母院 阿尔伯特•勒堡 1909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水边 布朗什•奥什代•莫奈 1929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莫奈第一任妻子1879年去世后,莫奈与艺术赞助人奥什代结婚,奥什代的女儿也成为莫奈的养女,她就是后来的布朗什·奥什代·莫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布朗什·奥什代·莫奈曾在吉维尼跟随莫奈学习绘画,后嫁给莫奈大儿子让,她逐渐放弃了绘画。直至1914年丈夫去世,她便回到了吉维尼照顾莫奈,陪他度过晚年,自己也重抬画笔。</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日出时分的河流 亨利•勒•斯丹纳 1923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亨利·勒·斯丹纳是年纪略小于印象派的主要艺术家,亨是后印象派画家,最让人熟知的是他用印象派手法描绘的安静街角和花园,以及对家庭室内装饰进行的生动描绘。利用不均匀、斑驳的笔触,在他的绘画中创造出大气和发光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后期作品借鉴了莫奈和新印象主义的技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坎佩尔的清晨 亨利•勒•斯丹纳 1923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