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太行行之二

天堂鸟

<h3>这些照片都是在景区接驳大巴上拍的,可见车窗如此干净,从细处看到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准。</h3> <h3>依着老曾,绵山至少该玩一整天,但是顾及我不能爬台阶,他只看了四个景点,而我是直接乘景点公交坐到山背后一个谷底的水涛沟和离此不远古藤谷。人少也有人少的问题,幽深的一个山沟沟,走半天见不到一个人也挺瘆得慌。</h3> <h3>  目标四 灵石王家大院</h3> <h3>  </h3> <h3>朱镕基给题的字。</h3> <h3>进去瞧瞧。</h3> <h3>果然不是民宅的格局。</h3> <h3>门口蹲的不是狮子不是狗,不认识🤔🤔🤔🤔🤔</h3> <h3>不用看书房里的四宝五宝了,这雕花木窗棱功夫就大了。</h3> <h3>比故宫的角楼秀气。</h3> <h3>砖雕的。</h3> <h3>这个我仔细看了,是石雕。</h3> <h3>在此写生的美院学生</h3> <h3>这个体验馆不免费</h3> <h3>为了防土匪,院墙像城墙似的。</h3> <h3>遥望远处好像还有一座城池。</h3> <h3>问了近处导游,说也是王家大院的一部分,现在改成了高档民宿,非节假日一套房子二三千元/天。</h3> <h3> 目标五 平遥古城<br><br>来前就听说平遥古城不值得去,但是既然到了人家的地界就不能再藐视。一是王家大院和绵山就在它附近,二是这里的酒店资源多,我们选的汉庭优佳就在城中心。实话说,从高速下来一进平遥新城,挺给我们惊喜的,道路、建筑、绿化,,,,, ,尤其是在没有红绿灯路口和人行通道处汽车主动让人的提示,让我们感觉很不错。而我们住的酒店是在老城的繁华地段,离古城的东北门只有七八分钟的距离。走过也路过,岂能错过。<br>20日,我们早早吃过饭,就进了古城。</h3> <h3>一进去,就被人忽悠去上城楼城墙,我是有高尽量不爬的,老曾说他得上去看看。刚到梯口儿又回来了,说上去得交30元</h3> <h3>我笑笑,那回家去上天安门城楼吧,不要钱。<br>想去县衙和票号,刚要问路,一下涌上好几个,拉我们做游览车:60元一位,去哪送到哪。老曾更不接受了:我们就是想走走路才来逛逛的!<br>可是你想走走,就这么一条主路,走不了多远,来一辆车忽悠你一回,不光无法耳根清净,连走着都不觉得安全,因为路窄车多啊!<br>看到前边有条小巷子,我们赶紧改道了。</h3> <h3>其实没多远,已经到了县衙。在离此不远时遇到几位年纪也不小的“京片子”,问他们里边怎么样,他们不削的摇摇头:看了一眼就出来了,没意思!</h3> <h3>这牢房条件还行吧。</h3> <h3>这是县太爷的后宅。</h3> <h3>补拍一张南门附近的城楼,进门的楼子让他们闹腾的没顾上拍。</h3> <h3>老路小巷子返回。<br>走过路过不去遗憾,去了更反感。且不说里边的脏乱了,一进城门,就被个人导游、演出票私人售卖和旅游车司机围上了,让你上城门,拉你去县衙,,,,,,费用都不靠谱,显然是管理问题,这些都是让私人承包了。</h3> <h3>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我们没听人劝,反过来劝劝别人:平遥古城目前这个样子,不去也罢。看看这图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得了!</h3> <h3>  <br><br> 目标六 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br><br>当地人说,祁县乔家大院是私宅,约有313间房屋;灵石王家大院是官宅,约有1118间房屋;而榆次的常家庄园是儒商学士的花园别墅,不仅有4000多间房屋,还有一个比房屋占地面积还大的花园,花园里还有一个湖,园内的楼台亭阁数座。<br>于是我们决定下一站榆次,去看看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h3> <h3>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城郊小镇,双向六车道马路直通到达。但是可能是人家这里不指着旅游增收,没有乔家和王家大院那样造势宣传,来的人实在太少,偌大的停车场只有二三辆轿车。当然也没有什么名人题字留言了。</h3> <h3>常家庄园原来占地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多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深宅大院百余个都有门楼,是“中国北方民居第一园林和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经典之作”。<br>常家秉承“学而优则贾”家训,形成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商人群体,自8代至16代,考取进士、举人和秀才共146人。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历史,家族兴盛200余年,成为“清代儒商第一家”。</h3> <h3>建筑都是老旧模样,我倒觉得这样更好。</h3> <h3>据说这叫“方篆体”。<br>我们俩都缺少文化,很多文化内涵深厚的东西看不明白。据说这里的很多砖雕都是出于名家,都属于有级别的保护文物。譬如“宋代二亭双绝帖”是选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以苏东坡的手书体雕刻的。还有唐宋八大家的名篇砖雕都很经典。</h3> <h3>这个透廊比乔家大院的深多了。</h3> <h3>这是一个小院的花园,几乎每个独立院子都有自己的花园。</h3> <h3>这是孩子们读书的院子旁边的杏园,树上的青杏已经核桃大小了,忘记拍张照了。</h3> <h3>这是“客院”,就是来客住处。</h3> <h3>这个是客院的大花园,还有廊子和亭子。</h3> <h3>常家读书传家,有道“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读了书就知道往远处走,他们常家做的是茶叶生意(把南方茶叶不仅销到北方,还外销欧洲中东);还有玉器生意(除了国内玉器还从中亚和欧洲进口),堪称“清代面向世界贸易的第一世家”。<br>临出门前,我们打问常家的后人现在如何?说在国内的几乎没有了。房子在土改时2/3以上都分给了贫下中农,其它的政府占用,后来在各种运动和革命中都被拆除了,留下部分仅仅不到三分之一。</h3> <h3>这是后院大园林。</h3> <h3>带着一份敬仰,一些思虑,几许忧伤。顶着类似当年下乡铲长长的黄豆地时,那种没躲没藏的烈日,我落荒而出。</h3> <h3>未完见太行行之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