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塑料杯蕴涵的历史记忆

寓公剑

中国航天测绘专家、中国工程院王任享院士,从微信上发给我几张照片。<div>  这是一个塑料杯的照片。塑料杯的底部清晰地刻着:“全国科学大会 1978 北京”字样以及会议标识图案。因天长日久,塑料杯已经微微发黄。王院士说:这个塑料杯,是他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买的纪念品。</div> 塑料杯底部<br><br><div> 在电话里,耄耋之年的王院士兴奋地告诉我:当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买了一杯奶茶,因为装奶茶的杯子有大会的标识,就保留下来,当作纪念品,还当作喝水杯使用了多年,有时出差也带着它。<br></div> 塑料杯<br><br><div>  看到这个塑料杯,王任享总是感到鼓舞和进取的力量。他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科研人员“臭老九”的帽子就摘掉了,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的尊重。特别是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确定5月30日是全国科学工作者日,说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在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作为科技人员,开拓创新,刻苦攻关,责无旁贷。<br>  王任享觉得,这个塑料杯,给他带来了福气,也给卫星摄影测量研究带来了福气。他说: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卫星摄影测量的方案论证。遗憾的是,1975年课题因故下马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借大会的东风,卫星摄影测量课题重新启动。两年后,卫星摄影定位课题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正式立项。王任享作为课题的骨干研究人员倍受鼓舞。因此,他总是把全国科学大会作为开辟中国航天测绘之路新起点。<br></div> 中国首颗摄影测量卫星<br><br>  王任享曾经把塑料杯当作喝水杯使用。在科学实验室里,这个塑料杯见证了王任享匠心构建测量数据平差数学模型的场景,见证了卫星摄影测量研究团队艰苦攻关,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到成功过程,见证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卫星摄影测量领域独辟蹊径的经历。<br> 中国首颗摄影测量卫星像片<br><br><div>  1987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这个塑料杯陪同到场的王任享,观看了中国第一颗摄影测量卫星升空的震撼场面。首颗摄影测量卫星成功及其后续的升级换代,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航天测绘先进国家的行列。<br>  为什么王院士把塑料杯的故事讲给我听?因为,我们是忘年之交。在受中国工程院之邀采编《王任享传》的过程中,与王院士促膝长谈,对王院士的乾舆人生与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彼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div> 《王任享传》封面<br><br><div> 王院士说:自己保存了几十年的不起眼的塑料杯,成了人生回忆的寄托物件。看到这个塑料杯,就会想起往年一幕幕科学探索的场景。<br>  这两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大会正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中国科学技术要自立自强,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对此,王任享院士深受鼓舞,决心以绵薄之力,为中国的航天测绘事业再立新功,为赢得中国科学的光明未来继续砥砺前行。<br></div> 两院院士大会现场(央视截屏)<div><br><div>  今天, 5月30日,全国科学工作者日。谨以此文献给全国科学工作者。<br><br>  资料选自《王任享传》,版权归作者所有。<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