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谊搭平台,同课异构展风采—板桥一中与龙海一中联合举行教研活动

杨自会

校际联谊教研的目的 1:校际教研的目的就是“资源共享,双向互补”。校际教研加强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补,校际教研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学片为平台,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构建了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校际教研以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为目的,以推动校本教育工作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为平台,形成以校为本、校际互动、教师间互动、中心辐射,以强带弱的校本教研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br> 2:交流研究、共同成长。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使基层教师拥有更多的参与教研的机会,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拥有了更多共享交流的空间,校际教研改变了教师独学无友的状况,满足了教师交流研究的渴望。达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目的。校际教研能够更好地打破校际壁垒、打破学科壁垒,开放校园、开放课堂、开放研究,在相互学习交流中自加压力、自生动力,努力挖掘、发挥各自长处、辐射四周,从而达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双赢共好的目的。<br> 通过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改进时,目的就是调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片教研这个广阔的平台,给了教师专业发展以巨大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2021年5月12日下午,板桥一中、龙海一中就语文、英语学科开展校际联谊搭平台,同课异构展风采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板桥一中查校长、龙海一中高校长,板桥一中杨副校长、尉副校长,龙海一中教研室主任戚老师,板桥一中、龙海一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分语文、英语两个教研组进行了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两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两校联合教研本着“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观摩结合、反思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主题听评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上课——研讨——说课、评课——反思”的教研流程,活动中,各学科就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让大家清楚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老师们通过相互听课、观摩、评课,在对比反思的过程中,引发了教学智慧的碰撞,取得了很好的教研效果。两校语文教研组针对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进行了同课异构,英语教研组就八年级下册六单元,《愚公移山,Yu Gong moves a mountain.》进行了同课异构,四位老师都通过情境创设、知识建构、典例训练、拓展提升组织了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两位老师在课堂展开,细节处理,习题选取等方面又风格不同。 板桥一中教务主任袁雄伟老师在七年级254班进行语文学科同课异构《驿路梨花》教学。 龙海一中语文教研组教师徐金莲老师在板桥一中七年级249班进行语文学科同课异构《驿路梨花》教学。 板桥一中英语教研组杨桃芬老师在八年级247班进行八年级下册六单元,《愚公移山,Yu Gong moves a mountain.》英语学科同课异构的教学。 龙海一中英语教研组俞悦老师在八年级246班进行八年级下册六单元,《愚公移山,Yu Gong moves a mountain.》英语学科同课异构的教学。 互动交流阶段,两校就平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探讨交流,并表示两校将密切沟通、互学所长、共同探究,继续通过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平台,在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为推进两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相关学科教师对研讨课进行了细致、全面、科学的点评,并指出术业有专攻,教学无定法,如何切实把握好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取得实效,是每个老师要认真钻研的问题。 板桥一中、龙海一中两校英语教师就板桥一中杨桃芬老师、龙海一中俞悦老师的八年级下册六单元,《愚公移山,Yu Gong moves a mountain.》英语学科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并就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复习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交流, 板桥一中、龙海一中语文教研组教师就板桥一中袁雄伟老师与徐金莲老师同课异构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并就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复习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交流。 在评课阶段,板桥一中副校长尉老师指出: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低负担、高参与、高效率合作交流 ,高效发展,这次两校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本着以服务教师教学、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教研氛围,努力创设教研环境,创新教研管理体系,立足实际,着眼课堂,更为促进兄弟学校间的交流互动,加快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各校语文学科教育同步发展。 主讲教师在授课时显现的优点有以下几点:<br> 1、思想重视,态度端正,谦虚认真。从每位教师的说课材料,教案以及课堂表现,课后评课的一系列过程中都可以感觉到这几位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确实做了充分的准备。<br> 2、教态自然得体,语言标准流畅,富有亲和力。真正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新课堂理念。<br> 3、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理念先进,课堂气氛活跃。这几位教师虽然教龄不长,但他们非常谦虚善学,课堂教学的45分钟可以看出他们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上进的热情。<br> 4、师生互动多,课堂气氛活跃。<br>5、教学环节符合常规要求,能体现三维教学目标。<br>教学环节基本上符合各学科的教学特点,能把三维教学目标巧妙的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过渡,进而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青年教师讲课整体水平让人振奋让人欣慰。青年教师进步比较大,教学水平提升快,可持续发展潜力很大。从授课的过程可以看出来,平时教学工作扎实开展,教学方法独特新颖,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两校联合教研活动结束后,板桥一中查校长、龙海一中高校长板桥一中教研室杨老师、龙海一中教研室戚老师与两校语文教研组教师进行了留影。 两校联合教研活动结束后,板桥一中杨副校长与两校英语教研组教师进行了留影。 两校联合教研活动总结会上,板桥一中查校长、龙海一中高校长对本次联合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讲课、听课、评课进行的有声有色。 一、常态化——实<br>  让真实走进课堂,立足于常规课教学的研究,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学生平实的学习活动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实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手段与方法,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老师是学生忠实的倾听者,随时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二、个性化——活<br>  优秀的教师是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这四节课,各具风格。柏燕芳老师的课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美”,画面美、语言美,教师的文本解读美、学生的感情朗读更美。袁雄伟老师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不仅仅是通过口头表达,也用手势、眼神等加深学生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杨桃芬老师的课注重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这一切缘于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循循善诱。<br>  三、学生主体化——趣<br>  这几节课,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激发和引领形成一种磁场,这是优秀老师成功的共同经验。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br>  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课堂呼唤激情,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 总之,通过这次联合研讨活动,教师们都有很大的感触,感觉自己的课堂和一些优秀的教师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也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合作中获得成长。真正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的活动目的。没有昨天的辛勤耕耘,就没有今天的累累硕果;没有今天的兢兢业业,也不会有明天的灿烂辉煌。今天的成绩是昨天付出的回报,今天的荣耀更是明天成功的阶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苦干、实干加巧干,我们一定能再创佳绩、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