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4月21日,5851部队学生四连、女子连战友和亲属50多人前往安康烈士陵园和汉滨区流水镇,举行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0周年纪念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851部队学生四连战友梁伟为本次活动特意撰写的书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加纪念活动的战友首先驱车前往安康烈士陵园,祭奠为修建襄渝铁路牺牲的铁道兵和学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牺牲战友董永善的弟弟、妹妹为哥哥献上鲜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悼董永善战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山作证,绿水长忆。五十年前,共途流水。为国建设,肝脑涂地。时光如梭,弹指而去,我们已白发苍苍,你长眠山水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思不尽战友之情,念不够永别之意。罗家淌的洞化为你的身躯,七里沟的桥是你永久的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惟董永善,青春长存。逝者如斯,祭者哀叹。铁龙轰鸣穿山过,汉水巴山换新颜。壮士暮年悼战友,奈何桥头何时见。重温打洞架桥景,再现四连旧时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悼永善长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原5851部队学生四连战友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安康烈士陵园祭奠牺牲战友董永善的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画面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为这里有我们璀璨的青春,还有我们的战友董永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辛亥岁末,数九天寒,朔风劲吹,雪霜尽染,工地如昼,劳动正酣。斗车相撞,战友命悬,一人有难,百人向前。山路崎岖,担架在先,手电如萤,小道蜿蜒,有人祈祷,有人呜咽,送至团部,惟愿平安。苍天无眼,殊落黄泉,家有父母,儿未壮冠,寂寞泪落,长夜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董永善,陕西师大二附中七零级四排学生,1971年3月25日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851部队学生四连三排战士,于1971年12月26晚在施工中牺牲,安葬在安康烈士陵园。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加活动的51团学生四连战友,在流水镇码头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襄渝五十载,流水来相聚。参加活动的战友和亲属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聚会致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各位战友,大家晚上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流水店,共同怀念修建襄渝线那段 令人难忘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五十年前,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我们这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地离开了父母和学堂。亦兵亦学,亦工亦农,稚嫩的肩上扛起铁路建设的重担。在这里,我们饿过、怕过,流过泪,也流过血,甚至有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就像中午悼念的董永善那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然而,我们挺了过来。五十年前的过去,用青春的热情点燃火炮,开山筑路,牵引铁龙呼啸而来。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两鬓白发,回首往事,扼腕长叹,仍为那段日子而自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再相聚,大家已在奔七的路上,时日虽不再多,但“三线情结”永不敢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什么是三线情结呢?我也说不准。但不求索取,不计酬劳,生死与共,肝胆相照,这种在青春时期金子般纯真的友谊,恐怕就是“三线情结”最好的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我提议,为永存的“三线情结”、为各位战友的健康长寿干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次感谢学生四连联谊会的几位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当年的驻地合影,附近就是我们亲手修建的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亲手修建的七里沟大桥,这里曾经留下了我们的血水、汗水和泪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连队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851部队学生四连(2107工程学生民兵第96连),由西安市第37中学、陕西师大一附中、陕西师大二附中70级初中毕业生和部分社会青年190余人组成。1971年3月25日从西安南郊陕西师大二附中操场出发,第二天到达驻地紫阳县流水区流水店镇七里沟。主要施工任务:筑桥墩,罗家塘隧道。1973年7月全连分批分配退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全连人员名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连 长: 张世利 (西安煤炭研究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指导员: 纪 鄂 (西安铁路局干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司务长: 张全夫 (西安煤炭研究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副连长: 夏建辉 张德拉 李康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 勇 鱼 明 王 欣 吴登泼 孙 恒 赵忠义 张继武 顾宪生 吴乐贤 方毅明 郭代锋 董秦军 杨向华 刘小平 赵建琦 颜长荣 蔡金石 于宏伟 李 琪 王耀忠 梁建义 张 龙 郭 明 方俊陶 王传山 李云鹤 录战安 党美成 生 培 田智育 张国胜 蔡青元 周长安 周英福 刘荣贵 王崇智 赵天才 吴庆民 顾新生(39 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志忠 张增铁 乔一林 张 木 韩晓雷 吴宝珠 董智勇 任永革 王守成 刘 民 陈晓明 张庆德 张泉景 张宏亮 苏君才 刘显州 马建国 赵春光 李全德 安 良 赵祖飞 张和平 郭福来 高西安 刘百顺 高五常 孙海伦 雷长安 林胜利 刘福才 钱晓明 杨 栋 刘和平 李多伟 陈勇刚 柳克利 王兴国 汪建功 孙见军 张振刚(40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于卫平 王银普 黄 源 邵建原 钱安东 俞明启 刘吉航 李炯宇 张小华 许西展 梁 伟 陈伯诚 蒋永安 李 陆 郑金全 杨秦晋 郑国代 姜瑞忠 邓省利 张高林 吴金星 叶长干 雷建新 叶金国 门向众 刘忠顺 王安静 曹小刚 王白石 孙值容 刘思宏 霍守文 余 政 熊贤叶 孙建平 张 雷 吕京玉 董永善(38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排: (军代表:唐伟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惠 岩 王 忠 赵宝安 蔡建国 王耀生 王宪华 谢 舒 张恩华 郭永建 白俊州 王 翘 吴长城 宋一平 林 楠 王晓海 高 飞 张 龙 朱长安 江 峰 陶金星 候亚宾 王建平 赵小平 候天迎 祁一华 赵新民 赵新京 吕德学 李 焱 周小矛 彭 涛 刘耀辉 王惠海 胡占军 刘新安 苏美森 张建国 马风歧 杨泾塔 徐延格 王建华(41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工作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丁明军(通讯员) 陈 涛(统计员) 邵 威(卫生员) 赵 辉(卫生员) 白 杰 夏 利(上士) 粱光照(电工) 田大宪(文书) 赵西民(通讯员) 陈大维(电工) 高 敏 (材料员) 杨志超 (理发员) 王爱舰 卜民亮 杨传儒(15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炊事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 力 赵保安 何国良 王根建 杨良仪 高永寿 沈国强 段志民 姚成喜 赵星明 钟 亮 刘新利 姚恒吉(13 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牺牲战友:董永善(安葬在安康烈士陵园襄渝烈士墓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走三线工地》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家淌隧道和七里沟大桥视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鸣谢:以上文字图片和视频由韩小雷友情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悼:韩小雷逝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月未尽,恶耗传来,小雷仙逝,令人悲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相知相敬,二十余年,谈笑干杯,情谊绵绵。知君意重,心系三线,拍片撰文,学兵四连,桥梁隧道,永久纪念。君身归去,义在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仅撰短文,以示纪念,兄弟走好,永远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友:55二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2月2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