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商朝末期,纣王无道,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国周国,却截然不同。文王姬昌勤政爱民,任用贤才,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很多商朝的人都跑到他那里居住。商纣王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周文王是在和自己作对,于是命人把他抓了起来,关进大牢。</p><p class="ql-block">周文王手下的贤才很多,他们知道商纣王十分贪婪,便把美女,好马和大量的财宝献给纣王,以示周国对商朝的忠诚,顺从。商纣王果然中计,收到这么多宝物非常高兴,不但释放了文王,还赐给他弓,矢,斧,钺等,授予他自行征伐小国的权利。文王被放出来后,知道这个国家没有希望了,于是准备推翻商朝。不幸的是,大业还没完成,他就突然病逝了。</p><p class="ql-block">周文王死后,灭商大业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儿子姬发的肩上。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p> <p class="ql-block">武王继承了父亲的遗愿,任用贤臣姜尚等人,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周国的国力越发强大了。周武王继位后的第二年,就发动大军讨伐纣王。武王的军队渡过盟津时,各地诸侯听说他要伐纣,都振奋欢呼,纷纷前来会合。这次灭商预演,史称盟津之会或盟津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p> <p class="ql-block">演习完成后,周武王和姜尚商量,认为战斗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军队在渡过黄河后便返回了周国。过了两年,武王探知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和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的祭器出逃,民间百姓怨声载道,武王于是下决心彻底完成灭商大业。</p> <p class="ql-block">他率领军队再次来到盟津,会合伐纣的诸侯。这次,周国不但争取到了本地区更多的诸侯,还争取到了远方的诸侯,伐纣的军队非常多。</p><p class="ql-block">各路人马到齐以后,周武王在盟津召开了誓师大会。武王说,勤勉振作,不得懈怠。他写了《太誓》,向所有将兵宣告,如今殷王纣竟听信妇人之言,以致自取灭亡,破坏了天、地、人的正道,疏远他的亲族弟兄,又抛弃了他祖先传下的乐曲,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努力吧,将士们!</p> <p class="ql-block">此时,纣王还沉浸在鹿台的酒宴歌舞中,得到周武王率兵来征伐的消息,慌忙命人调集军队,同时将王城内外的奴隶集中起来,编为军队,发给他们戈、矛等武器。这样一支军队,人数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很弱。讨伐纣王的周军虽然只有五万,可是队形严整,士气很高。双方在牧野这个地方打了一场大仗,结果纣王大败,因为他早已经失去了民心,很多商军的士兵根本就不想为纣王卖命,在战斗中纷纷掉转兵器,与周军一起讨伐纣王,这就是“前徒倒戈”这一成语的由来。周军有了倒戈的商军助战开路,顺利的直抵朝歌城下。</p><p class="ql-block">纣王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作恶多端,于是穿好衣服,登上鹿台,将多年搜刮来的美玉宝器堆在身边,命人放火焚烧鹿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商朝就此灭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