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排球队的往事

牧舟

<p class="ql-block">中学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期间总有让人铭记一辈子的经历,同窗之谊,同桌之情,等等。所以,歌曲《同桌的你》能风靡一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早就忘了当年是跟谁同桌的了,但对我们中学排球队如何在两年之内,从无人知晓、无人看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最后夺得市高中排球锦标赛冠军的成长过程,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我读书的中学离市区很远,附近除了民族学院、两个中专和几家科研所外,就是农村了。学校里大概35%的学生是农家子弟,比较纯朴,当然,学习的氛围不是很浓。由于很多老师是因为各种政治问题被从市区中学贬来的教学骨干,师资还不错的。另外,因为离市区比较远,受社会上乱七八糟的影响比较小,学校的环境也比较安静。</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比较普及的群众性球类运动项目,除了乒乓球和羽毛球,基本上就是篮球和足球。那时候,排球算是冷门,跟今天排球非常普及的情况完全不一样,知道排球的人不多,会打的就更少了。</p> <p class="ql-block">记得是高一的时候,家在机械学校的同学赵键,洪军和王杰三人,大概是受什么人的影响,喜欢上了排球,就琢磨着拉个队伍一起玩。征得学校同意后,他们找了几位要好的同学,勉强凑成七、八个人的校高中男子排球队,把我也拉了进去。</p> 负责校排球队的体育老师姓梁,曾经在体校练过体操,从来没有碰过排球,好像也没有什么心思管我们。每次练习,他都是放羊似的丢几个胶排球给我们,没有任何的技术指导,让大家自己练就算完事。 <p class="ql-block">那是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白专”帽子吓人的年代,学校里学工学农活动很频繁。隔三差五学校还停课搞什么回收废钢铁,捡牛粪积农肥之类的活动,再加上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同学们被折腾得鸡飞狗跳,根本无法安心学习。参加校排球队的好处之一就是,有时候这类活动可以借口球队训练而躲避了。</p> <h5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当年一起的队友,十多年前有两位因病去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有时候真的是很脆弱…</span></h5> <p class="ql-block">那是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虽然说是个校队,却非常寒碜,大家看上去更象是一群乡下孩子,衣衫褴褛的。学校没经费给我们发队服,就是参加市里的比赛,球衣也是自己的汗衫背心,两条裤衩充当运动裤,连鞋子自然都是自己的。家庭条件好点的队友是小白球鞋,更多的就是解放牌胶鞋。为了省鞋,有时候练球干脆就光脚丫子上。因为学校没有固定的排球场地,我们常到学校附近的机关单位去蹭球场,更多的时候,是找块泥巴平地上支上网,轮起胳膊就练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最初,除了赵键,洪军和王杰三人会垫几下球外,大家对最基本的一传二传和扣球的动作要领全是懵嚓嚓,更别提什么拦网防守和场上战术了。因为没有教练指导,我们学习排球知识的途径,除了观看附近单位大人的排球比赛外,就是揣摩几份文革前旧体育杂志里介绍的排球常识,和几张不知是谁弄来的六十年代国家排球队主攻马立克的扣球照片。练习时,大家模仿照片里的扣球动作,自己琢磨体会,彼此互相纠正,能者为师。</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梧州地区中学生排球集训队的主二传郑瑜同学,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从外地转学到我们学校,成了队里的主攻手。郑瑜受过较好的排球训练,他不但对提高大家的基本功帮助很大,而且很帅的身材和长相是条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女同学的注意,这让跟他一起练球的我们似乎更积极更认真了许多。另外,队里的另一个主攻杨干因为个子比较高,后来被市中学生排球集训队招入,他的扣球技术因此大有长进,从而也增强了我们网上进攻的实力。</p> <h5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这是借用附近民族学院的球场训练时,郑瑜在装模作样地给大家讲解龙门阵。那时候照相是很奢侈的事情,这是仅有的一张球队练习时的照片。</span></h5> <p class="ql-block">参加市里中学排球比赛,我们就像群乡下孩子进城,比赛布阵、技战术之类的全靠自己捣鼓。没有场外指导,基本上也没有替换的,碰上强队,六个主力队员只能全场打到底。跟现在学校里孩子有什么体育活动,场下乌泱泱地挤满了家长们不一样,我们比赛,从来没有任何家长在场给我们鼓劲,也没有什么替我们呐喊的观众。当然,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也几乎是屡战屡败。</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姓徐,他对学校的排球队一直很不以为然,有点类似当年委员长瞧不起井冈山农民赤卫队的眼光,觉得没有教练指导的一群学生自己瞎折腾,怎么可能有出息呢?每次知道我们比赛输了球,他就会在上课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以讥讽的口气调侃我们几句,说"哦,又输了一大卡车回来啦?"。或者,“你们什么时候才会让同学们听到胜利的喜讯呀?”,扒拉扒拉的,反正没听他说过一句正能量的鼓励话。</p> <h5><font color="#9b9b9b">当年排球集训的民族学院灯光球场,如今整洁干净多了。</font></h5> <p class="ql-block">其实,如果不是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来敷衍下我们,徐老师至少应该用太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来安慰下他的学生。不过,那个时代的我们,正经历着文革的敲打和折腾,被“经风雨,见世面”,更有将要去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思想准备。所以,班主任的讥讽和比赛的那些挫折并没有对大家练球的积极性产生多少负面的影响。</p> 也许跟现在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玩电子游戏差不多,我们喜欢打排球也是属于少年玩心太重,加上没有什么学习的压力,充沛的精力总要有个地方发泄。那时候,除了杨干偶尔会哼几句不知从哪学来的"阿哥阿妹情意深…"之类的小曲外,大家对男女风情都是懵懵懂懂不开窍,再加上对赢球的渴望,没人把班主任的讥讽当回事,虽然屡战屡败,但仍然屡败屡战。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排球队一直不被任何人看好,就是学校的领导也不对我们赢球抱有什么希望,但大家练球的热情就是很高。其实,我们打球从没有夺冠为学校争光的念头,因为其它学校的球队比我们强太多。不过,也许是大家的坚韧不拔感动了苍天,也许更多的是机缘巧合,终于,在高中毕业那年的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我们抓住了机会,击败市里传统排球强队,夺得了全市冠军,并代表市中学生参加自治区的中学生排球联赛。</p> <p class="ql-block">那年的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夺冠呼声最高的是市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市教育局也希望是这两个学校代表市中学生参加自治区的中学生排球联赛。所以,赛前没人看好我们,大家估计起各队夺冠的可能性,我们大概勉强可以算是匹黑马,属于不得不防,但又无碍大局的球队。排球是三中和四中的传统项目,不像我们的体育老师是排球门外汉,这两队的教练是排球行家。四中整体实力比较强,而三中拥有市中学生排球集训队的主攻手和一名副攻手,历年市中学生排球比赛也大都是这两间中学轮流做庄。</p> <p class="ql-block">大概是一物降一物吧,当时的局面是,三中和四中是五五波,他们互有胜负,但四中有点怵我们的顽强防守和杨干的扣球,而我们对三中的那位净弹跳95公分的主攻手的扣球则完全束手无策,他的击球点太高,没人能拦他的网。好在我们先声夺人,出人意料地以3:1赢了四中 (他们是太想赢又怕输,思想包袱太重而导致发挥失常),输给我们的四中只能背水一战,艰难地以3:2力克三中。这样,在三队彼此总比分相同的情况下,以净胜局数算,最后一场我们对三中的比赛,只要能拿下两局,即使输了,我们仍能笑到最后。</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55, 155, 155);">很多年后的偶然机会,我们才惊讶地知道,当年四中排球队居然有人为了赢得冠军,曾打算找社会上的烂仔流氓,把杨干和郑瑜废掉。大概是因为我们学校在郊区,交通不便,他们环境不熟悉,要踩点找机会下手不易而作罢。人说江湖险恶,由此可见一斑。</span></h5> <p class="ql-block">据说上帝喜欢掷骰子,所以,我们的胜利很难说不是机缘巧合的偶然。</p> <h5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学校希望能把香火传下去,成立了初中校排球队,让他们也沐浴点冠军的余辉。这是高中和初中两队的合影。</span></h5> <p class="ql-block">我们赢得冠军,不但让市里其它学校吃惊,也让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深感意外。这所在市里体育竞赛上一直黙黙无闻的郊区中学,因此在市教育系统得意了许久。可惜,我们毕业后,后面的学弟们,没能继续辉煌。香火,也就断了。更可惜的是,母校很多年前就被市教育局咔擦掉了,原址上建了个什么收费贼贵的外国语学校。我的中学,就只能留在记忆中了。</p> <h5><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这是当年夺冠七队友中五人的合影(王杰因病过世,洪军失联)。彼此四十五年的蹉跎岁月,弹指一挥间,再聚首,已不见昔日的少年。 </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font-size: 15px;">左起,谭启光,杨干;右起,郑瑜,赵健。</span></h5> <p class="ql-block">中学毕业后,喜欢打排球的业余爱好一直保持着。如今手脚不灵光了,只能偶尔跟朋友凑下热闹,网前戳戳球过把瘾。现在看朋友们打球,常让我回忆起自己能运动的日子,那真是段难忘的芳华岁月…</p>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中学岁月,和曾经一起在排球场上度过难忘时光的中学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