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春意阑珊 奏课改新曲——潘南小学“学为中心 素养为本”主题式语文教研活动

张小雪

春风拂面,桃花灼灼。教学理念是教学的引航灯,为深入贯彻落实张店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策略,3月24日下午,潘南小学语文教研团队开展了“学为中心,素养为本”教研活动,唱响了语文课堂改革的主旋律。 老师们以“'学为中心 素养为本'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有效落实”为核心引领,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展开讨论交流,每组派代表展示了本组的交流成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年级语文教研组</h3><div>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为我们阐述了语文要素的理念:“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倡导在语文教学设计时要有单元统整意识,从单元导读、选文系统、课后题、语文园地中挖掘语文要素,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少教,学生多说,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在自主尝试中习得、在课外阅读中练读,落实好语文要素。</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年级语文教研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分享了他们对“学为中心”的理解:课堂一定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学”,时时处处为方便学生的“学”而设计,以“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做好对学情的了解工作,例如在课前了解学生不会认的“超级大难字”进行交流,立足于学生的难点来交,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说话”,并及时地抓住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及时地引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语文教研组</h3><div><br></div><div>“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解放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观。三年级教研组阐述了以学为中心的理论来源——现代建构主义,并给我们分享了通过“先预习、先等待再指导、以学定教、精准评价、有效反思”的策略真正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充分教。<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语文教研组</h3><div>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质的变化,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某种学习过程或者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这种的大理念下,如何能够达到自主学习课程的建设呢?四年级教研组就“预习”为核心展开经验分享。指出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预习,预习内容必须有针对性,例如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提问”阅读策略,这种阅读策略可以应用到预习中,让学生自主提问,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上解决,针对于学生具体问题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年级教研组</div> 语文素养离不开听、说、读、写,五年级教研组围绕这四个方面分享了落实“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具体实施策略。首先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明确的评价;其次教学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设计好问题,围绕主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切记问题不能浮于表面,多设置有延伸性的问题;再次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为中心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可做,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后提出可以结合课上所学的重难点展开小练笔,可以在课上试写片段,可以将诗改成小故事,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活动最后,耿丽副校长肯定了教师们对教学理念的深入挖掘并指出,我们要广泛地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将课改策略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引领、团队交流,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深度反思,潘南小学的语文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真正实现“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高效课堂。 <div><br></div>

语文

教研组

学生

课堂

为本

素养

学为

教学

预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