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是我的家乡

顾国权

<p class="ql-block">  川沙新镇,隶属上海浦东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川沙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唐朝开始有先民繁衍生息。明朝为了抵抗倭寇筑“川沙堡”,朝廷派兵守护。清朝建“川沙城”。辛亥革命后,设置川沙县公署,隶属松江府。民国元年隶属江苏省。1958年川沙县从江苏省划出,归入上海市。此后,直到1992年,川沙城一直都是县政府所在地。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行政区划几经调整,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川沙新镇。</p><p class="ql-block"> 万历年间,川沙商贾云集,人文渐盛,成为浦东的大镇。到嘉靖年间,为了防倭寇,修筑城墙,起名川沙城堡。川沙之名由此流传。</p><p class="ql-block"> 川沙是营造之乡。被誉为“浦东鲁班”的一代宗师杨斯盛就是川沙人,他1880年创办杨瑞泰营造厂,是上海建筑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营造厂。1893年,杨瑞泰营造厂运用石头、混凝土、玻璃、钢筋等新型建材,营造了划时代建筑佳品——外滩江海关关署。杨斯盛还带出了上海建筑行业中举足轻重的“浦东帮”,正是他们,共同开创了外滩“外国建筑博览群”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川沙近代工业是从建纺织厂开始的。1920年,就有75家毛巾厂。后来的黄炎培联合一代仁人志士以股份制经营的方式修建了上川铁路,极大的便利了浦东川沙地区的客货运输。现在60岁以上的川沙人都不会忘记曾经驰骋在浦东大地上的那列小火车。</p><p class="ql-block"> 川沙孕育出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如张闻天、宋庆龄、黄炎培等。民国时期的胡适也曾经在川沙镇生活过一年。长期以来,川沙是浦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盐而兴,因商而聚、因纺而盛的工商名镇,是古代江南防倭前哨,是近代名仕咸集之地。</p><p class="ql-block"> 川沙也是我的家乡,我父母的老宅距离川沙城不足10公里,我出生在那里,之后跟随父母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走南闯北。<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nbsp;除去繁华清如水,策马归乡享天伦。如</span>今退休回老家,老家的那个村庄已经没了。但是,逛逛川沙老城那几条老街,街上菜饭和葱油饼,依然散发着家乡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