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纪念馆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范筑先殉国处</p> <p class="ql-block">鲁西北青年抗日挺进大队殉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题词: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p> <p class="ql-block">范筑先决不南渡坚持抗战向全国通电碑亭</p> <p class="ql-block">通电</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题词</p> <p class="ql-block">谷牧题词</p> <p class="ql-block">杨得志题词</p> <p class="ql-block">南京海陸空軍大元帥蔣</p><p class="ql-block">山東省政府主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均鑒</span></p><p class="ql-block">慨自倭奴入寇,陷</p><p class="ql-block">我華北,鐵蹄所到,版</p><p class="ql-block">圖易色。現我大軍南渡</p><p class="ql-block">黄河以北,坐待沉淪。</p><p class="ql-block">哀我民衆,胥陷水火</p><p class="ql-block">午夜彷徨,泣血椎心</p><p class="ql-block">職忝督是區,守土有責</p><p class="ql-block">裂眦北視,决不南渡</p><p class="ql-block">誓率我游擊健兒和武装</p><p class="ql-block">民衆,以與倭奴相周旋。</p><p class="ql-block">成敗利鈍,在所不計,</p><p class="ql-block">鞠躬盡瘁,亦所不惜。</p><p class="ql-block">惟望餉項械彈,時與接</p><p class="ql-block">濟。俾能抗戰到底,全</p><p class="ql-block">其愚忠。引領南望,不</p><p class="ql-block">勝翹企。</p><p class="ql-block">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p><p class="ql-block">兼保安司令范築先叩皓印</p> <p class="ql-block">蒋中正题词</p> <p class="ql-block">哀悼范筑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斯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任孤危际,扶民水火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歃血召英俊,誓死奏肤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郡陷廿城在,北门管钥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期收河朔,何意殉方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郡百战地,胜节著当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有御胡守,平原与常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阻寇扼其势,王师于以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门多忠烈,颜范应俱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岛已成弩末,中干徒外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逆战争腐鼠,变乱起萧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军正东顾,亿兆担壶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定中原日,太牢告国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民有大本,亮节与忠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齐多义士,此道今不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战泰山重,再战浊济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英父子辈,百世堪仪型。</p> <p class="ql-block">馮玉祥</p><p class="ql-block">范君築先,忠肝義瞻,</p><p class="ql-block">奮戰杭敵,不畏艱險,</p><p class="ql-block">率領民衆,极敵數千。</p><p class="ql-block">范君築先,能征惯戰,</p><p class="ql-block">巧用謀略,努力向前,</p><p class="ql-block">率領民衆,級敲数千。</p><p class="ql-block">范君築先,自動參戰,</p><p class="ql-block">抄敵后路,交通被,</p><p class="ql-block">如此擊敵,敵必潰散。</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八年十月作于武溪</p> <p class="ql-block">林森题词</p> <p class="ql-block">欧阳山尊题词</p> <p class="ql-block">范筑先殉国碑背面文</p><p class="ql-block">范公築先原名全標一八八二年生於舘陶縣一個貧寒農家九歲始入墊十三歲喪父即受倔為敗粮入推車一九零四年衛河决口成災無以為生乃離郷投軍辛亥革命後歷任北洋陸軍第四師連螢圓旅長馮玉样部第十三軍參贊第三路军少將参議沂水臨沂縣長一九三六年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今兼聊城縣長公奔波舊社會多載出污泥而不染正直廉明備受科赞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任山東省第六區游擊司令一九三八年十</p><p class="ql-block">抵抗主義蓄志救國救民每以歷代民族英雄自勉盧溝橋事變後日寇南犯鲁西北社會動電聲明誓留黄河以北游擊抗敵鞠躬盡瘁在所不辭全國聞訊咸為振奢為開展鲁西北抗日聞爭公風塵僕僕奔走各縣動員民衆先後委多名共産黨人創建武裴或任縣長並致書月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九一八事愛後我大片國土相繼淪丧公不滿國民黨當局寶行不亂民陷水火公接受共産黨之抗日主張與共産黨合作抗戰毅然拒絕當局撤退命令並通</p><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請求増派幹部繼創辦抗戰日報政治幹部學校和軍事散育團派其子女三人随大批青年赴延安學習毛澤束周恳来朱德先後慰勉公决心不負所望時有國民黨頑固派多方破壞皆据理予以揭穿一九三八年夏秋雨次赴冀南與徐向前將軍等合晤學八路軍治軍經验共商協同作戦之策隨後頒布鲁西北抗日行動綱領冀圖全面實施中共国結抗戰主張一年之間鲁西北抗日武装發展至三十五個支隊和三路民軍達六萬餘象公率部屢戰梁水鎮界牌南鎮范縣濮縣東阿齊河等地共歷八十餘役收復並保衡二十三國土公正氣凛然數入絲林部象曉以大義使之歸编每臨戰塲皆機智指揮身先士卒置生死不顧次子樹民率青年挺進隊於齊河之役陣亡公聞訊勸慰親朋民兒為國犧牲死得其所根柯憾也吾何悲也復令次女樹琨為隊長繼續殺敵公率軍民堅决抗戰鲁西北抗戰形勢得以蓬勃發展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四日日寇圍攻聊城公率部與敵血戦竟日因寡不敵象於次日壯殉國噩耗傅出舉國哀悼國民政府特令褒揚中共中央八路軍领運機関皆頌其高風亮節一門危烈廣大人民崇為民族英雄贊為與共産黨合作抗戰之指模一九四零年八月骈城曾改築先臊以為紀念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八路軍於解放</p><p class="ql-block">聊城時曾令入城部隊肅立公之墓前致敬一九五三年清明節忠骸移葬邯鄲普冀鲁豫烈士陵園公之英到為後世法爍今震古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聊城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八年十一月</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范筑先(1881年12月12日-1938年11月15日),男,汉族,中国国民党党员。原名金标,又名夺魁,曾用名仙竹,山东省馆陶县(今大部分属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范筑先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三路军参议,沂水县、临沂县县长,因为官清廉受到临沂百姓拥护。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抗战时期留在鲁西北地区组织群众抗日。武汉保卫战期间,两次进击日占济南以牵制日军。1938年11月率部在聊城抗击日军,两日城陷,700多名将士大部分战死,范筑先自尽殉国。</p><p class="ql-block">2014年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成为邯郸市唯一列入人选,其灵柩安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宋任穷题词</p> <p class="ql-block">吕正操题词</p> <p class="ql-block">宋平题词</p> <p class="ql-block">1990年8月徐运北,王震凡,黑伯理等题字</p> <p class="ql-block">1938年12.28日于重庆</p> <p class="ql-block">范筑先出身贫农。1890年(9岁)进入南彦寺村群众集资的义学学习,深受义学先生张文彬的赏识,由于范筑先历次考试成绩都在全校名列前茅,张老先生便鼓励他继续学习,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13岁时因父病故而辍学务农。</p> <p class="ql-block">1904年,加入北洋军第四镇,当备补兵、副兵、正目。后调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深造,以优秀成绩毕业。后被提升为哨官、炮兵连长。深感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渐发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国强兵,建立民国。因此,拥护辛亥革命。</p> <p class="ql-block">1913年后,任中央陆军第四师炮兵营长、补充团长、师参谋长和第八旅旅长。后因厌恶军阀混战,抛弃高官厚禄,辞去第八旅旅长职,回乡隐居,效法古代志士仁人,希图追求探索一条振兴国家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毅然复出,投入冯玉祥部下,表示其革命的决心,被冯委任为高级参议、汉中镇守使署参赞。</p><p class="ql-block">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冯部第一路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31年回山东,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p><p class="ql-block">1932年5月,被任命为山东省沂水县县长,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任上生活俭仆,关心民众,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p> <p class="ql-block">1932年5月,被任命为山东省沂水县县长,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任上生活俭仆,关心民众,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p> <p class="ql-block">1933年11月,任临沂县县长。到任后,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凡要下属办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平时衣着俭朴,布鞋便袜,粗茶淡饭,不烟、不酒、不茶。每次到区、乡视察,从不接受招待,皆到小学与教师同吃同住。上面来人,不备烟,不置酒,更不设宴。其亲友来临沂谋事者,均晓之以理,一概婉言谢绝。在任期间,大力禁烟禁赌,革除陋俗。他先令人将吸毒的种种危害编成歌曲,绘制漫画,广泛宣传,继之发布命令,对种鸦片及吸毒者从重惩处。他还亲自带人赴各区、乡检查,发现鸦片烟苗,一律铲除净尽。对赌博者,亦责令各区乡派员查缉、严惩,并多次亲带随员四处视察抓赌,使吸毒、赌博之风逐渐绝迹。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恶绅,采取了重新陈报土地、调整税收负担、分柜收税等项措施,并组织扩街修桥,建立公园, 修建医院,赈济灾民和救济残疾人等。</p> <p class="ql-block">1936年7月,调离临沂,临沂城老百姓夹道相送。沿街摆了许多桌子,桌上铺红纸,置明镜一面,清水一盆(喻范筑先官明如镜,清廉似水)。范筑先每走几步,即对相送人群拱手致谢。许多人泪流满面或啜泣成声。直至中午,范筑先一行才走出长街。</p><p class="ql-block">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员,遂发动民众建立抗日武装,保家卫国。同时,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统战关系。同年10月下旬,日军进犯黄河北岸,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电令撤退,为其断然拒绝。并在聊城主持部下开会,通过了给全国抗战军民的通电,被全国各大报转载。</p><p class="ql-block">为坚持抗战,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领导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20多个县的抗日政权,亲自主办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组建了许多抗战群众团体,出版了《山东人》、《抗战日报》、《先锋月刊》、《战线》等刊物,使鲁西北成为坚强抗日堡垒。同年11月,日军骑兵侦察队窜入堂邑一带活动,他率部队到溧水镇埋伏,全歼入侵的日军。</p> <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率抗日部队两次攻入日军据守的范县,歼灭许多日军。虽已年近花甲,但每战必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杀敌。</p> <p class="ql-block">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为配合中国军队作战,率部阻击了增援的日军土肥原师团。后组织了济南战役,一度率军突入济南市。</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14日至16日,接受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邀请在威县南关会晤共商抗日大计。</p> <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在东阿县黄庄阻击日军运输队,毙敌数十人,缴获满载大米的汽车13辆及其他军用器材。</p><p class="ql-block">8月,其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济南战役中光荣殉国。为表示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把年仅20岁的二女儿范树琨任命为挺进大队队长,并先后将长子、长女、三女儿都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表现了忠于民族,誓死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初,毛泽东派人捎去给范筑先的亲笔信,对其表示慰问和嘉勉</p> <p class="ql-block">11月13日,日军两个联队从济南出发,进犯聊城。</p><p class="ql-block">14日,日军将其所部六七百人包围在聊城。率部应战,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15日,日军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队后强行攻击,双方血战多时,他手臂负重伤,裹伤再战,终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日军攻破。亲率余部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战斗中。身受重伤,不甘被俘,举枪自戕。壮烈殉国后,举国震悼,国共两党都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和延安分别召开了隆重追悼会,高度评价了范筑先的抗战业绩。</p> <p class="ql-block">1953年其遗骸由聊城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聊城建有范筑先将军纪念馆,馆内立有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碑。</p> <p class="ql-block">1938年夏天,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政令达30余县,军事势力范围更广,开辟了广阔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支持共产党人办起了《抗日战报》等30多种抗日报刊,建起了20多万人的群众组织,经济得到恢复,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抗战事业蓬勃发展,有“山东红了半边天”的说法。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引起敌人的恐慌。</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11日,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日上午,范筑先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迎击日军的作战方案。与会的多数人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应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应把部队转移到城外和日军打游击。范筑先同意这一建议,决定把各机关、学校全部转移到农村,枪支弹药运到城西南的张炉集,并鸣锣动员群众出城,同时任命军法处处长刘佩之任城防司令,率游击营和第二支队的两个连负责城防,待日军进攻聊城时,范筑先在城外调集部队夹击敌人。</p> <p class="ql-block">14日上午9时,日军的先头部队步炮兵300余人、汽车坦克10余辆,在飞机配合下,逼近聊城近郊。此时,各机关、学校的一些人员已陆续撤出聊城,范筑先布置完战斗任务,正准备和已经撤出城外又返回城内催他出城的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撤退时,国民党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春突然乘车从临清赶来,与范筑先商谈起整编部队的问题来,一直到下午4点方才离开。这时日军的火力封锁了出路,范筑先已经无法出城指挥作战,遂留在城内和张郁光、姚第鸿指挥游击营、卫队营、手枪连、传令队等少数部队守城作战,以待外援。但在城东关布防的民军第一路在日军还未攻打聊城时就放弃阵地逃走,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也趁机以追赶民军第一路和调集部队为名,从北门带着游击营的一个连溜出城外,整座城池陷入日军包围中。</p> <p class="ql-block">下午4时,日军首先从南门攻城,游击营同日军在南门展开激战。在日军爬城的危机时刻,范筑先、姚第鸿、张郁光率50余人赶来增援,连续打退日军数次进攻,毙伤日军数十人,守城部队也伤亡30余人。</p> <p class="ql-block">14日黄昏,日军攻占聊城东关,随后在猛烈炮火配合下,由三个方向爬城。范筑先、姚第鸿急率传令队赶到东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此时通往各县的电话线尚未被日军切断,范筑先用电话令各县派部队火速支援。但是在东南方向的第5、6、21支队均被寿张、阳谷、东阿的“忠孝团”部分反动武装所阻止;高唐驻军由于日军的围攻,也不能来援;在大峰山活动的第10支队2团,接到中共鲁西特委军事部长王幼平“聊城危机,火速来援”的急信后,由团长刘致远率5个连火速奔赴聊城,但一时还未到达;驻冠县的第10支队奉命在金滩镇阻击大名的日军,也不能前来增援。当夜12时通往各县的电话线被日军切断,东关的敌人又开始进攻。范筑先和张郁光、姚第鸿急率传令队到东门督战,并令刘佩之从传令队、执法队、武术队中挑选出30多名战士,从西门隐蔽突围。由于日军机枪封锁,突围失败。</p> <p class="ql-block">15日拂晓,范筑先把司令部转移到光岳楼下,指挥部队四门防守。此时,攻城日军增至7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再次向东门守军发起猛攻。范筑先和姚第鸿再次赶到东门督战。经过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战斗中,范筑先左臂被炮弹炸伤,30余人壮烈牺牲。上午9时,日军用大炮平射,将东门轰开后,蜂拥入城。范筑先由东城门上退至光岳楼下,继续组织部队同日军展开血战。在日军飞机扫射时,范筑先的腿骨被打断,在送往天主教堂医院的路上,范筑先自戕殉国。随后,守城部队出现混乱,130余人从西门突围失败,伤亡惨重,剩下的30余人退至西门瓮城里和日军展开肉搏战,最后全部战死。</p> <p class="ql-block">下午5时左右,聊城完全被日军占领。 在这次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将军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及城防副司令郑佐衡、警察局局长林金堂等守城健儿700余人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痛悼。</p><p class="ql-block">12月13日,举行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吴玉章、董必武以及蒋介石分别送了挽联。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吴玉章、董必武送的挽联是:“三友见精神,松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蒋介石送的挽联是:“碧血为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国民政府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p> <p class="ql-block">1988年,为纪念范筑先将军殉国50周年,聊城市在范筑先殉国的地方修建了范筑先纪念馆,邓小平称赞范筑先为民族英雄,为范筑先殉国处纪念碑题写了“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徐向前元帅挥笔写下了“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战”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2005年8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抗日将领范筑先铜雕像在邯郸市滏东大街“晨曦园”落成,展示了范筑先“誓不南渡,自戕殉国”的雄伟英姿。</p> <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范筑先被列入“百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名单。</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30日,馆陶县范筑先纪念馆竣工开馆。</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馆陶县范筑先广场建成投用,同时,县城一条新修建的街道被命名为筑先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