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长廊

为人民服务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p> <p class="ql-block">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p> <p class="ql-block">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p> <p class="ql-block">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有山有水,站在万寿山上,整个园子的风景一览无遗,美不胜收!不禁感叹清朝的皇帝真会享受~同时,人文景观也不可忽视,画满各式各样壁画的长廊,一砖一瓦都记录着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长达750米的长廊,无依靠。无砖墙的支撑,二百多年间,虽经多次暴雨狂风的袭击,但却未被吹倒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长廊如彩带一般,把前山各风景点紧紧连接起来,又以排云殿为中心,自然而然把风景点分为东西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廊中夹亭,东西两翼各有亭三座。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长廊的妙用。长廊柁画是园中最珍贵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称为“包袱”);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p> <p class="ql-block">传说,颐和园修建好以后,慈禧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这里“颐养天年”。</p> <p class="ql-block">开始的时候,慈禧很是喜欢颐和园的江南景色,然而时间一长,就什么都不觉得新鲜了,尤其是慈禧每天要从寝宫乐寿堂出来到湖边散步,起初在路上还看一看左边的水、右边的山,到后来竟厌烦得哪儿都不想看了。</p> <p class="ql-block">慈禧心想:一眼望去山水全在眼前,四季不变,真是没意思,如果在湖边建造点儿什么,让我走一步就看一个景色该多好。那建造点儿什么呢?她一时也没有想好。</p> <p class="ql-block">一日,心情烦闷的慈禧又要出去散步,王公大臣们忙顺从并伴其左右,当一行人走到万寿山下的南坡时,老天爷竟不分时候地下起了雨,太监李莲英慌忙上前撑起雨伞并顺势观察了一下慈禧的脸色。没想到,此时慈禧的脸竟由阴转晴了,李莲英正在纳闷,慈禧说话了:“雨伞真好,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致,”众人不解。</p> <p class="ql-block">回到寝宫后,慈禧立即召见了工匠,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不久,在万寿山的南坡与昆明湖之间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一代皇后的奇想,成就了一座美的长廊,让我们追随历史,漫步在现实的长廊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