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始高祖马成秀支远古文化传承记忆A

马氏宣传工作室

<p class="ql-block">迁始高祖马成秀支远古文化传承记忆</p><p class="ql-block">由德惠市马维德整理编写</p><p class="ql-block">我支马氏鼻祖马服君,(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东方六国的八名战将之一。是赵王宗室,赵括之父。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河北邯郸,汉族马氏发源地。到了秦王朝,秦始皇把马服君之孙,马兴家族从邯郸迁到咸阳,是被迁徒的12万富豪强族之一。秦始皇为安抚马兴,封他为武安侯,宗使。直到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秦国灭亡,部分马氏家族成员从咸阳迁回故里邯郸。到东汉武帝刘秀三次往陕西扶风茂凌迁民。马氏祖先们由已被封为重合侯,官任待中的马通率领,从邯郸迁往扶风茂凌。数年后,先祖马援带领马氏四大家族(弓、马、丝、衣)去了南方,云贵两广征战五蛮,征讨越南交趾,立铜柱表功。一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本支太高迁始祖,马怀刚,配董太君,随大批卫所军人从云南调来山东莱州府昌邑殷海社马家苑庄。总之自有马氏前一千四百年历史,本支远祖是属于那支那系派,各代叫什么名字,根本无法考证。我只能通过二十多年的外出走访调查续写家谱,从上两代老人口传家族文化中留住几点记忆。今写出来,传与家族后人。</p><p class="ql-block">一、我们马氏早在一千多年前,分为四大家族,即“弓、马、丝、衣”原是一家。相传谚语:弓不离马,马不离弓。丝不离衣,衣不离丝。这四姓严禁通婚!都是马服君、(赵奢)一人传承血脉。永远是一家人。马氏子女通婚忌讳六姓:师、熊、郎、苟、齐、沙。</p><p class="ql-block">二、自有马姓开始,约有三十代人起名没有统一规范。各支、各派随意起名字。到了马氏分为四大家族后,弓、马、丝、衣,四大家的祖先为防止四大家族后人起名乱了辈份,共同研究编排出了60辈世字。四大家族后人共同遵守,有序发展,不管迁徒何地,始终辈份分明,团结如初,四姓永远是一家!</p><p class="ql-block">三、四大家族繁衍生息到90世代,清朝中期,我们远祖所排的60辈世字用完,有很多支系的先祖们又重新编出本支的新派辈世字,有排十个字的,也有排出二十个字的,也有几大支排出四十字的。由于四大家族庞大,分布迁徒全国各地。各派、各支,新排世字的辈份、时间不统一。为此造成了广大马氏家族后人无法说清自己是多世辈的人。更不记得:弓、马、丝、衣原是一家的事实!到一起你姓马,我也姓马勉强认可是一家子?好在我们本支新排40世辈字是从91世开始,是由德惠市原和平乡(现同太乡)马家堡子后人:马泰阳、马泰灵、马泰初、三位先祖与咸丰五年共同编出,本支系世辈字样:泰景永国治,维书延福祥,锦华增凤德,金玉振鸿昌,左殿登魁俊,兴朝庆明良,元功立学宪,云汉兆文章。所排字样,泰字辈为91世,由此推出高始祖马成秀为87代世,根据时间推算,我本支太高始祖马怀刚约为70世左右的人。从马成秀的父亲往上到太高始祖马怀刚(间隔多少代不确定),这段供奉的老祖宗(老宗谱)在马成秀他哥哥那股人家中。他哥哥住北京海甸区马家堡子,现丰台区。我现推算马成秀的母亲和他哥哥,听到马成秀被皇家赐死,和四个孩子逃出北京的消息,肯定得出北京去找我们这支人,不知追找落到东北那个省,或内蒙古了。我相信有一天总会找到,只有把高始祖马成秀哥哥那股人找到添写到老谱书前半部分,和山东老家那些祖先写到老谱书最前面,我们这支东北马氏祖谱谱书才为完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我们本支有文字记载是600年前永乐年间,本支太高迁始祖马怀刚,配董太君,从云南移民大批卫所军人调到山东(登州府)莱州府昌邑的军户,落脚地先叫马家庄,后来人口发展多了,不清楚从那代人开始又分成两个庄,立了堂号,一个庄叫清海社马家義庄(玉庄)一个叫殷海社马家苑(院)庄,各自生活多少代不清,到了清朝康熙七年,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闹天灾和大地震。本支高祖马成秀的父亲遭难,是祖母带领两个儿子(马成秀和哥哥不知名)挑担逃荒出走山东昌邑殷海社马家苑庄(院庄),这地方就是老根。同时说明高祖马成秀哥俩就是山东莱洲府昌邑殷海社院庄这支后人。</p><p class="ql-block">五、高祖马成秀第一步逃荒落北京海甸区马家堡子,又和皇族结亲,成为皇家郡马爷,被康熙封为骠骑大将军;</p><p class="ql-block">老祖母带领两儿子,挑担逃荒,走到北京城西海甸区落脚,离家时带有积蓄,先买地、盖房、起屯名叫马家堡子。买了车马、耕地在此生活下来,哥哥先娶妻成家,弟马成秀进了私塾学堂。</p><p class="ql-block">农闲时哥哥做起了小买卖,在乡下收购点鸡、鸭、鹅、狗、小杂粮,到城里去卖,有一年学堂放假,高祖马成秀跟哥哥进京送货,卸货的杂货铺在九门提督府对面,老王爷和女儿郡主站在九门提督府城楼上,一眼看中成秀祖,个高,长得英俊魁梧,郡主和她父王说,非要嫁给马成秀这个人,老王爷拿郡主没办法,打发下人到对面杂货铺,说老王爷有事召见你,把高祖马成秀请进了九门提督府。老王爷亲自询问马成秀,姓什么,家住哪里,都有什么人,等一切相关情况得知马成秀是个读书人,有文化、懂礼数、有胆识,和王爷对话谈吐自如,很得王爷喜欢。当下开口约请马成秀留在王爷府里,做个管理王爷府的账房先生,给双份银两。当天硬把马成秀留在九门提督府里。</p><p class="ql-block">后来朝廷下令各王爷府出兵平战乱。九门提督府就让马成秀替王爷带兵出征打仗。(当时老王爷生了心眼,如果马成秀打仗战死,也就解了郡主的情心,因当时满汉不许通婚)可是马成秀带兵随康熙皇帝亲征,两军阵前,第一个催马带兵冲锋此战大获全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赏识)亲封马成秀为骠骑大将军,同时赐给一座将军府,并恩准娶九门提督府王爷家的(是康熙亲叔叔)郡主为妻,马成秀成为皇帝家族的郡马爷。旗人女子和汉人结婚前都吃了不生育药,不能生儿育女。郡主夫人心眼好,又不想马成秀断后。几年后亲自为我们高祖马成秀纳娶二房徐氏夫人,在北京城生有四子、马士杰、马士英、马士龙、马士凤。才留下我们现在四大股后人。现发展到了十四代3-4万人。</p><p class="ql-block">六、高祖在北京生活过程和死因:</p><p class="ql-block">当年高祖马成秀的两位夫人相处的非常好,以姐妹相称,一家人在将军府生活的相当和谐,徐夫人有个小弟叫徐英,十多岁,常年住在姐家将军府,有一天朝廷老公要进将军府办事,徐英在大门口碰上,楞不让进门,说他不是正经人,说话一嘴女人腔,正赶上姐夫马成秀从院里出来,训斥了小舅子徐英,说明那人是老公、徐英问老公是干什么的,马成秀:老公是皇宫里服侍皇帝和太后的,所谓官多大,而奴多大,当老公的你惹不起。徐英当时说,我以后也要当老公。马成秀说你想当老公那得把自己阉了。后来有一天,徐英在将军府的柴房里,用剃头刀子把自己的生殖器从跟切除了,当时痛的晕死过去。到吃饭的时候,几个外甥在柴房找到了舅舅,一看徐英裤子全是血,赶紧喊大人,马成秀和两位夫人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马上告诉家人去老公处要来刀口药,给徐英上在刀口上,止住血包扎好,抬回屋里,养了一两个月才算长好。后来马成秀把徐英送到老公处,当了小(太监)老公,干一些扫地送茶水的活。几年后被老太后看中,成了专门服侍老太后的贴身老公。徐英本来心眼多,会来事,深得老太后喜欢,后来有一天,徐英把他穿的袍子,在宫中柱子上磨破了,老太后看见问徐英,衣服破了为什么不买新的。徐英假装说孝心父母,开支钱都给家里了。</p><p class="ql-block">老太后看在徐英有对父母孝心份上,就说你把我过去戴的顶(旧帽子)拿去换点钱,做几件新衣服穿。由于太后所戴的帽子,带有珠宝和玉石,很值钱,徐英私卖了几次,得到了不少银子。贪心所动,贼胆大。后来偷着把老太后的凤冠拿到当铺变卖,触犯清朝国法,当时被扣报官,官府问徐英是不是偷出的凤冠,徐英争辩说不是,是老太后让他卖的,朝廷官员明知道徐英是老太后的贴身老公(太监),拿他没办法,只好通告老太后,老太后听到徐英把她的凤冠偷出去卖了,被扣押,坐轿去了官府。把徐英训了,把凤冠拿了回去,徐英被关进死牢。徐英偷卖凤冠的事在北京城就传开了。当天老祖宗马成秀下朝回到将军府,急和两位夫人商定,怕牵连家人,清朝法律、亲属一人犯法,诛连九族。最后决定让徐夫人带4个儿子(马士杰、马士英、马士龙、马士凤)快逃活命,咱家受徐英牵连遭了灭门之罪。走前马成秀告诫徐夫人和4个儿子,这次能逃多远就逃多远,这辈子都不许回北京城将军府,要牢记,咱家的老跟是山东莱州府昌邑殷海社马家苑庄。咱们从老家带出的老祖宗,家谱挂画,在北京海甸区马家堡子屯你大伯家里,还要记住你们下两辈的范字。下一代范“万”字,“万”字下代范一个字。(马某)同时还是我们马氏家族排60辈世字最后一个字。咱马氏早年分为四大家族:弓、马、丝、衣原是一家,都是一个根,这四姓子女不许通婚,这是咱们的家规,咱家的祖训是“有父从父,无父从母,父母都不在了,从兄长,决不许以小犯上”。告诫四个儿子,今后我不在了,你们哥几个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善待跟你们去的家丁。</p><p class="ql-block">临走前,郡主和徐夫人抱在一起,依依难舍,互相嘱托了很多话,徐氏夫人让郡主想法子救丈夫马成秀等等。最后郡主拿出王爷府陪嫁的一件用金丝织成女人穿的防身宝衣,送给了徐夫人,做为永别的纪念!到了午夜老祖宗马成秀亲自把一家人和家丁的四辆大马车护送出北京西城门。</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御林军包围了将军府,只抓住了马成秀和一些家丁,押往皇宫王朝,被宣判死罪处死。是郡主夫人上朝说情,给丈夫马成秀保个全尸,扔在夹皮墙内活活饿死,郡主夫人遵照丈夫死前的嘱托,找马成秀生前好友相国寺方丈来负责处理后事。买了棺木装练送到相国寺院里,念经超度数日,郡主天天在此烧香,烧纸钱,由此悲伤过度郡主也死在相国寺,后被老方丈合葬在北京西便门外山坡处。(这事马成秀的哥哥 和老祖母肯定得听说,一定会往张家口、内蒙方向,去找马成秀的四个儿子)。</p><p class="ql-block">七、本支先祖在辽宁朝阳下石片子屯生活情况:</p><p class="ql-block">徐老夫人,领着四个儿子和一些家丁,赶着四辆七匹马大车,急走数日,最后逃进了辽宁朝阳西大山里落脚(时间为康熙末年)首先选好山前草密茂盛大致平坦一段地址,放火烧荒,先建起一排草房,四周用石头围起一座大院,开垦出数垧荒沙土地,种上庄稼,从此过上了艰难的隐居生活,几年后哥四个相继在当地娶上了妻子成家,生儿育女,这当中,徐老祖母上了年纪,不在主管家中事事把大权交给大儿马士杰,同时把剩余钱财分给四个儿子。郡主给的宝衣就一件,没法分,就给了老大马士杰保管属于家族共同财产,后来每逢过年拿出来,让三兄弟见一见,完后马上放起来。还由马士杰一人保管。后来自然就成了马士杰一支的财产。最后宝衣落在他第四代后人马泰仓手里。</p><p class="ql-block">由于从北京逃出来,带有四辆大车二十八匹骡马,几年时间就繁育数匹,就已成群。后来又买了一群羊和数头牛。农忙用于耕地,农闲放牧,后山有个老虎洞,经常有老虎下山,猎杀牛马羊,当时马群里有一匹公头马,牛群里有一头大公牛,老虎来它俩就能把老虎战败赶跑。使咱家的牛马羊群免遭损失。</p><p class="ql-block">当年起了屯名,先叫百草坝屯,后叫马家堡子,后来外姓当地人管我们叫响堂马家。(咱家打场的场院全用大松木板铺的。冬天打场,响声远传数里)到了有了第三代人,为哥16位(马万春、万秋、万里、万乘、万年、万载、万足、万林、万箱、万仁、万寿、万户、万书、万善、万邦、万有)这时又建起两个大院,共有三座大院,日子过的红火,可谓人丁兴旺,六畜成群,家大业大,在当地成为顶尖的大富户。自家传承木工、石匠一切生存工具自家都有人会制,从不求与外人。由于生活过的富裕,自家孩子都可去学堂上学读书,一家几十口人,生活得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在那生活30多年后,徐氏老祖母先离世,葬于屯后北山前。老祖宗马成秀为隐葬合为一处,又过了数年二世四位高祖相继去世,都葬于屯北老墓地。</p><p class="ql-block">当年老祖墓地选的好。下葬是脚蹬东南对着三座山峰,头背后是一座大山,山上有上万颗大松树。又生活数年,有了第四代人问世,起名一个字(马铎、马鐀、马珞、马清、马溟等26位)有生的,同时也有去世的。第三世万字辈相继去世8-9位有几位都葬于屯北老墓地,有三位没有后人的马万春、万乘、万载,没能葬于墓地,分别葬于两处。这段历史就是我们先祖在辽宁朝阳生活了70-80年留在那的仅有十五座古墓。</p><p class="ql-block">八、祖先离开辽宁朝阳下石片子屯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到了嘉庆前两年,有一位骑骆驼的南方蛮子到此看了我们家的祖坟地,对当地外姓人说,这家老马家将来得出三个文人(秀才)和一万多个英雄好汉,将来这家后人得坐天下。当地外姓本来就眼气咱老马家,问南方蛮子有没有什么破法,你要有办法给他家风水破了,我们大家出钱请你到店里喝酒。老蛮子说什么好风水都是有破法。来到店里,大家买了酒菜,老蛮子边喝酒边说出了破法。说:你们得想方法,让他家马家堡子屯名,改叫下石片子。下转B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