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拱手礼历史渊源</b></p> <p> “拱手礼”的历史源远流长,自西周以来,同辈间见面交往已在广泛使用,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礼记·曲礼上》记载道,“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有云:“子路拱而立”。意思是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p> <p><b>拱手礼正确姿势</b></p><p> 拱手礼的核心动作是“拱手”。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一般适于对平辈)或微俯(一般适于对尊长),双手相互握合于胸前,形成一个拱形,也可一手虚握,另一只手包住,不高于颚,不低于胸,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用于遥祝时,手可抬高,宁高不低,不能低于胸。</p> <p> 需要注意的是,拱手礼男女有别。中国古人以“左”为敬,因此男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包右手,以左示人,表示真诚、友善与尊重;女子行礼时,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简单来说,就是“男左女右”“男抱拳女压手”,约定俗成。如遇丧事,则正好相反。</p> <p><b>拱手礼适用场合</b></p><p> 拱手礼毫无疑问是礼仪界的一张“王牌”。重大节日可以用,重要场面少不了;见面可以用,告别也能用;祝贺恭喜可以用,感谢道歉同样行。“一对一”可以用,“一对多”不失礼;站着可行,坐着同样行。</p> <p> 需要注意的是,拱手礼和抱拳礼不同,使用场合也不同,不要混淆哦。抱拳礼,是习武之人的通用礼仪,大致有两种,一是“右掌左拳”,有决生死之意;二是“左掌右拳”,表示切磋而已。</p> <p> 拱手之礼,简单、方便、实用,更重要的是卫生。行礼时,人与人之间相隔一米半左右,符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流行病学专家要求的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见面拱手,吃饭分餐。既能避风险、保安全;又能顺人情、得事体,何乐而不为?</p><p> 拱手礼,做对了是君子风范,做错了会贻笑大方。</p> <p> 2021年1月13日,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武威市推广普及“拱手礼”实施方案》,在全市推广普及“拱手礼”。“拱手礼”脱胎于“作揖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在全市推广普及“拱手礼”,可以避免人际交往中的手部接触,能够有效阻断病源传播途径,符合现代卫生健康的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武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中国三大孔庙之一的武威文庙,享有“书城不夜”的美誉,有着推广普及“拱手礼”的深厚人文积淀、长期使用传统和广泛群众基础,对于传承弘扬凉州历史文化,潜移默化中培育群众谦虚、尚德、朴实之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引导市民“做文明有礼武威人”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市文明委部署安排,为做好“推广普及‘拱手礼’进校园”工作,力争做到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武威市教育局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p><p> 一、寒假期间通过学校公众号、钉钉群、微信群等推送的“拱手礼”宣传示范视频,积极学习“拱手礼”礼仪规范,带头做到先学先用。</p><p> 二、广大师生带头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 “过中国年·行中国礼”,率先垂范使用“拱手礼”。</p><p> 三、广大师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使用“拱手礼”,并且能和周围的老师、家长、同学相互督促,正确使用“拱手礼”,使规范的“拱手礼”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p><p>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行拱手礼·做文明人·创文明城”,积极推广普及“拱手礼”,形成自觉使用“拱手礼”的好习惯,使“拱手礼”成为我市的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文明、和谐、健康!</p><p> 武威市教育局</p><p> 2021年1月19日</p> <p> 编辑 : 陈 鹏</p><p> 审核:张恒义</p>